近日,“2025无烟城市建设北京国际论坛”正式召开。本次论坛由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指导,北京市控制吸烟协会主办,世界卫生组织驻华代表处和无烟草青少年行动基金北京代表处支持。 在《北京市控制吸烟条例》(下简称《条例》)正式实施第十年之际,论坛邀请来自美国、巴西、爱尔兰、马来西亚、越南、印度尼西亚及国内多个省市政府、公共卫生专业机构、相关行业和社会组织超过200名代表齐聚北京。
![]()
论坛通过主旨报告、圆桌讨论、科普脱口秀等形式,从无烟城市建设策略、无烟的多维度效应分析、无烟法规立法执法核心要素、社会共治及跨部门参与、综合控烟措施的创新与实践等主题,多角度交流分享国内外控烟工作经验和有效策略,共商推动全球无烟城市建设的创新路径。
无烟北京十周年:综合成效显著
《条例》实施十年来,相关健康指标改善成效突出。2025年,北京市15岁及以上成人吸烟率为19.2%,较2015年《条例》实施前累计下降4.2个百分点。各类室内公共场所二手烟暴露率与均有改善,酒吧等娱乐场所和餐馆下降幅度最大。成人戒烟率增长近一倍。与此同时,《条例》的实施也帮助避免了吸烟相关疾病的入院风险。
![]()
无烟法规带来的积极效益不仅体现在公众健康改善上,也在此基础上通过提升劳动生产率、节约医疗卫生支出等多种途径,转化为可观的社会经济价值。
![]()
来自其他国家的政府代表及专家也分享了各自的经验与研究,进一步印证了无烟法规在促进健康与社会可持续发展方面的普遍价值。
![]()
![]()
![]()
![]()
立良法、强执法、聚合力:
让全面无烟落地生根
与会专家指出,想要实现全面无烟法规的综合成效,首要条件是制定一部高质量、可执行的“金标准”政策。法规内容应当符合《世界卫生组织烟草控制框架公约》第八条的要求,明确规定所有室内公共场所、工作场所和公共交通工具全面禁止吸烟,并配套明确的处罚机制、执法主体及罚则标准。
在法规确立后,持续执法、能力建设与公众倡导同样至关重要。通过常抓不懈的执法检查、执法人员培训、强化公众宣传与社会监督,形成无烟法规“立法—执法—评估—改进”的良性循环。
![]()
在政府主导的基础上,社会共治和跨部门合作同样是实现无烟城市的关键因素。来自媒体、环保、妇女、青少年及志愿者群体的代表在圆桌环节中分享了他们在各自领域支持无烟环境建设的创新实践,展示了无烟社会共治的生动图景。
![]()
无烟城市下一章:
从无烟味走向无烟草
在无烟环境建设之外,论坛嘉宾还探讨了全球范围内综合控烟政策的前沿趋势与创新实践,包括烟草税价政策的应用、社交媒体烟草营销的监管、数字化戒烟工具的开发与推广、烟草流行监测的信息化建设、平装烟盒包装政策实施,以及应对新型及新兴烟草与尼古丁制品挑战等议题。
综合性控烟措施的系统推进,不仅能让城市空气中不再弥漫烟味,更能推动社会整体向终结烟草流行的未来迈进。
![]()
无烟北京十年再出发,
点亮更多无烟之城
从2015到2025年,北京用十年时间践行了一座国际大都市的无烟承诺,展现了政府引领与社会共治的力量。
![]()
展望未来,期待北京将继续巩固和拓展无烟成果,引领更多城市加入全面无烟的行列。让无烟成为现代城市的标配,让健康成为高质量发展的底色。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