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凝结着中华民族绵延发展的基因和密码。高扬中华民族的文化主体性,把历经沧桑留下的中华文明瑰宝呵护好、弘扬好、发展好,是时代赋予的历史责任和光荣使命。热贡唐卡艺术作为中华民族多元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在“双创”理念下,拓展“文化+”的融合发展路径,值得思考。
在近日人民网财经研究院、人民网青海频道联合举办的金台圆桌研讨会上,与会嘉宾围绕“从文化力到品牌力——民族特色文化品牌构建的热贡实践”主题展开讨论。
以下是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同仁市委副书记、市人民政府市长赵建国的主要观点:
同仁市地处青藏高原东缘,热贡艺术历经数百年传承发展,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文化瑰宝。近年来,同仁市以文旅融合为抓手,推动热贡文化创新性发展。已在北上广等城市设立展销窗口200余处,研发文创产品70余类,“热贡唐卡”荣获国家地理标志保护,2024年全市文旅产业收入达20.8亿元。
然而,热贡艺术在进一步扩大其影响力与覆盖面的过程中仍面临着挑战。当前,唐卡产品受众仍集中于宗教与收藏领域,媒体宣传声量不足;本土企业规模小、实力弱,专业协会缺位,产业链协同较弱;同时,人才培养周期长(通常3–5年甚至更长时间)、成本高,行业标准尚未建立,制约了行业规范化与高质量发展。对此,同仁市正以“破局”思维探索新路径。
积极构建“高端树标杆、中端扩市场、大众筑基础”的品牌矩阵,打造具有辨识度的“东方生态艺术符号”,推动热贡唐卡从“工艺品”向“艺术品”转变。引导画师从“画匠”向“艺术家”转型,不断提升热贡文化的艺术价值和市场价值。
传播层面,通过举办“热贡艺术·万象共生”系列国际展、参与国际重要展会、开展学术研讨等方式,系统讲述热贡文化故事。同时,依托主流媒体平台,创新传播方式,让热贡文化走向世界。
加快制定热贡艺术专项标准,推动行业规范化发展;培育龙头文化企业,提升产业集中度;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建设可持续发展的人才梯队。
推动热贡唐卡从“非遗瑰宝”向“国际名片”跨越,不仅是非遗活态传承的实践,更是中华文化通过创新表达走向世界的缩影。(人民网记者张莉萍、刘微整理)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