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1986年母子到烈士陵园祭拜,儿子突然惊喊:妈,这墓碑上有你名字

0
分享至

1986年的清明节,江西兴国县烈士陵园,一阵凄风苦雨中,一个中年男子的惊叫声划破了肃穆的氛围:

“妈,这墓碑上有你名字!”



发出惊叫的是张丙显,他身边站着的是他73岁的母亲刘法玉。

母子二人从河南远道而来,本是为了祭奠刘法玉在长征中牺牲的第一任丈夫——烈士赖来发。

对于张丙显来说,这是陪伴母亲完成一桩埋藏心底半个世纪的夙愿。

他从未想过,在这片安息着无数英烈的土地上,会亲眼看见自己母亲的名字,被清晰地镌刻在一块冰冷的墓碑上——“红军烈士刘法玉之墓”。



那一刻,空气仿佛凝固了。

刘法玉先是疑惑,随即凑上前去,当她颤抖的手指抚过那熟悉的三个字时,积压了五十多年的复杂情感瞬间决堤。

她不是惊恐,不是愤怒,而是泪流满面,激动地哽咽着说:“我没想到国家还记得我……”



一个身份的两次“死亡”

刘法玉的人生,从一开始就写满了旧中国的苦难。

1913年出生于江西兴国贫苦农家的她,7岁便被送去当童养媳,这在当时是无数底层女孩相似的命运。



然而,革命的火种点燃了这片红色的土地,也照亮了刘法玉不甘平凡的内心。

17岁那年,深受革命思想感召的刘法玉,毅然投身时代洪流。

她加入农民学会,当选妇女协会主席,剪掉长发,带领妇女们为红军做后勤。

她与青梅竹马的赖来发结婚,两人是志同道合的革命伴侣,婚后不久便共同决定,将小家融入大家,一起参加红军。



从那一刻起,“刘法玉”这个名字,便与“红军战士”这个身份紧紧绑定。

她从后勤洗衣班做起,凭借着一股不服输的劲头,工作之余刻苦识字,最终因表现出色被调往医疗队,成长为一名救死扶伤的护士。

1933年,她光荣入党,革命信仰在她心中深深扎根。



1934年,长征开始,刘法玉的人生迎来了最残酷的考验。

在惨烈的湘江战役中,她在后方包扎伤员,丈夫赖来发在前线冲锋陷阵。

战役间隙,她竟在死人堆里发现了丈夫冰冷的遗体。

巨大的悲痛没有击垮她,擦干眼泪,刘法玉继续投入到抢救其他战友的工作中,失去挚爱的痛苦,反而淬炼了她更为坚定的革命意志。



然而,命运的转折来得猝不及防。

1935年,红军长征至四川冕宁,部队药品奇缺。

经验丰富的刘法玉和战友钟三秀临危受命,伪装成乞丐,前往当时戒备森严的武汉采购药品。

这次任务,成为了她革命生涯的终点,也开启了她长达半个世纪的漂泊。



在与地下党接头取药时,意外发生,接头的曹医生为掩护她们而牺牲,刘法玉与钟三秀不幸被捕。

在狱中的六个月,是人间炼狱。

敌人用尽酷刑,刘法玉的一根手指被生生折断,但她和钟三秀始终守口如瓶,未泄露半点党的秘密。



在一次转移途中,押送车辆遭游击队伏击,混乱中,二人默契地对视一眼,一同跳车滚下山坡,侥幸逃生。

这次逃亡,让刘法玉活了下来,却也让她“死去”了。

在与钟三秀失散后,她开始了长达数年寻找部队的漫漫长路。



她回到冕宁,部队早已远去;她沿着长征的路线,辗转多省,却始终杳无音信。

对于一个革命者而言,与组织失去联系,无异于精神上的死亡。

她的身份“红军战士刘法玉”,在这次失联中,经历了第一次“死亡”,她成了一个在神州大地上无根漂泊的孤魂。



最终,在湖北因劳累过度病倒的她,被好心人收留。

抗战结束后,内战爆发,她一心想回到队伍,在河南老乡张金玉的帮助下,以“寻找在解放军的哥哥”为名,辗转来到河南。

然而,寻遍了报纸上的部队番号,问遍了南来北往的复员军人,依旧没有“红三军团”的消息。



时代的洪流滚滚向前,她这滴水,却被冲散在了河道之外。

随着时间的推移,希望愈发渺茫,她与张金玉日久生情,组建了新的家庭,生儿育女。

为了保护家人,也为了开始新的生活,刘法玉将那段烽火岁月和“红军战士”的身份彻底埋藏心底,完成了她身份上的第二次“死亡”。



从此,世上只有河南农妇刘法玉,再无长征女红军刘法玉。

当历史与现实重逢

就在刘法玉的名字从她自己的生活中淡去时,这个名字却以另一种截然不同的方式,被刻写进了国家的记忆里。



当年与她一同逃亡的战友钟三秀,历经艰险后成功归队。

她报告了在武汉被捕以及一同跳车逃亡的经历。

由于刘法玉从此杳无音信,在那个战火纷飞、信息断绝的年代,组织在多方寻找未果后,只能悲痛地认定:刘法玉已经牺牲。



于是,国家以最崇高的敬意,追认她为革命烈士。

她的名字,与她早已牺牲的丈夫赖来发的名字一起,被镌刻在他们家乡兴国县的烈士名录上,并为她修建了衣冠冢,让她在国家的记忆里与丈夫“团聚”。

这块墓碑,是国家对一位英雄的承诺——你的牺牲,我们从未忘记。



历史的两条平行线,就这样延伸了近半个世纪,终于在1986年的清明节,迎来了交汇点。

第二任丈夫张金玉去世后,儿子张丙显偶然发现,母亲每次在电视上看到战争片,尤其是红军的画面时,总是默默流泪。

在他的再三追问下,刘法玉才断断续续地讲述了那段尘封的往事。



这才有了这次跨越千里的江西祭拜之行。

当张丙显喊出那句“妈,这墓碑上有你名字”时,撞击的不仅仅是母子二人的心灵,更是个人记忆与国家记忆的猛烈碰撞。

刘法玉的眼泪,一半是看到自己“墓碑”的震撼,另一半,更是来自那句“没想到国家还记得我”的巨大慰藉。



她以为自己是被历史遗忘的孤雁,却不知,在家乡的土地上,她早已被当作英雄,被人民纪念了数十年。

在当地政府的帮助下,刘法玉的身份得到确认。

更令人动容的是,工作人员几经周折,竟找到了当年与她一同被捕、一同逃亡的战友钟三秀。



当两位已是白发苍苍的老人,在分别半个世纪后再次相见,她们紧紧相拥,泣不成声。

参考资料:
刘法玉-“红军活烈士”
2025-10-16 11:05:31 红色历史路

声明:个人原创,仅供参考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博览历史 incentive-icons
博览历史
了解世界历史,学之鉴之。
8584文章数 53516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洞天福地 花海毕节 山水馈赠里的“诗与远方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