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国气候峰会开幕,巴西希望中方掏钱买单,不过,这一次中国拒绝成为“冤大头”。那么,此次巴西究竟有怎样的计划?中方又为何不愿掏这笔钱呢?
当地时间11月10日,《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三十次缔约方会议(COP30)正式开幕。作为东道主,巴西显然想干一件“大事”,启动了一项名为“热带森林永久基金”的庞大计划,目的是为了保护热带雨林、维护地球生态。据报道,巴西自己出了10亿美元,却希望该基金的总融资规模达到1250亿美元。不仅如此,这次巴西还打上了中国的主意。
![]()
巴西的想法很简单:中国体量大、经济强、影响力高。因此,在全球环保议题上得出一份力。巴西甚至还认为,中国会慷慨解囊,再加上中国一直是气候议题上的“优等生”,每次国际场合都能拿出真成果。但这次巴西可能要失望了,中国的态度很明确:原则上支持该基金的理念,但是在财务承诺上持保留态度。
中方给出的理由也很简单,那就是“共同但有区别责任原则”。这个原则早在1992年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就写得清楚了,意思是发达国家先污染、先受益,它们有历史责任;发展中国家起步晚,温室气体排放少,经济还在追赶阶段,不应该被迫承担过多义务。
换言之,发达国家享受了工业革命带来的好处,现在该轮到他们买单了。巴西要是想拿到更多资金,应该去找那些早就工业化的国家,比如美国、英国、法国、德国,让他们出大头,而不要总盯着发展中国家来“凑份子”。更何况,这次巴西提的融资目标实在离谱,自掏10亿美元,却希望换来1250亿美元的总目标,别说中国,连不少西方发达国家都在摇头。
![]()
要知道,中国为全球气候治理已经注入强大动力。就在11月8日,国新办才发布了《碳达峰碳中和的中国行动》白皮书,里面列出了中国过去五年的绿色转型成绩单。从新能源产业到减排目标,从国际合作到技术输出。中国还提出,到2035年全经济范围温室气体排放要比峰值下降7%到10%,并计划让风电、光伏装机容量比2020年提升六倍。在别的国家连目标都没有设定清楚的情况下,中国已经付诸行动。如今,中国已经是全球最大的风电、太阳能、光伏生产国。
说到底,中国不是不愿意出钱,而是不想被“道德绑架”。发达国家历史上污染严重,现在减排也不积极,反倒喜欢在国际会议上教育别人、指挥别人。可是真要让他们拿出真金白银,立刻各种推诿。所以回看巴西这次让中国掏钱买单,显然是不切实际的操作。再加上基金透明度不足、责任划分模糊,中国不愿意轻易介入,也是对自己、对国际秩序负责。
毕竟,气候治理是一件长期工程,不能单靠一两个基金就解决。发达国家如果真有诚意,那就应该兑现此前承诺的气候融资目标:每年1000亿美元。现如今,这个想法一直都没有完全落实,却还把希望寄托在发展中国家身上,把责任甩给中国,这显然站不住脚。
![]()
总的来说,中国没有拒绝环保,也没有拒绝责任,而是在提醒世界:真正的问题不在钱,而在公平。发达国家该补的账,不可能永远让别人来垫。发展中国家谋求发展的诉求,理应得到尊重。中国选择站在规则的一边,不是退缩,而是坚持。未来全球气候治理,还得看谁真做事、真出力。喊口号容易,掏钱、搞产业、转技术才是硬道理。而在这件事上,中国早已做出了表率。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