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文中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
![]()
前言
上海某三甲医院产科的医生最近有点闲得发慌,他感慨:“曾经值夜班,一晚上8台剖腹产连轴转,护士站的呼叫铃就没停过,现在倒好,整宿整宿见不到一个产妇,走廊里的临时床都积灰了。”
这种冷清不是个例,教育部2024年最新数据显示,全国幼儿园数量一年减少2万所,仅剩25.33万所,适龄入园儿童直接暴跌500万。
曾经托关系抢名额的幼儿园,如今园长带着老师在小区门口发传单,就盼着能多招几个孩子,从产房到校园,一场悄无声息的“缺娃”浪潮,正在席卷整个社会。
![]()
生育成本太高了
有人说年轻人越来越“自私”,不愿承担家庭责任,可真要是跟身边的年轻人聊几句就知道,他们不是不想生,是真的不敢生,这背后藏着的是压得人喘不过气的现实。
首当其冲的就是“碎钞机”式的养育成本,2024年有过一项全国调研,算下来把一个孩子从出生养到本科毕业,平均要花68万,这还没算买房结婚的钱,要是在北上广深这样的大城市,这个数字得翻两三倍。
![]()
有小两口两人在杭州打拼,每月房贷加房租要8000多,去年意外怀孕后算了笔账,孕前检查、孕期产检加顺产,保底要3万。
孩子出生后,进口奶粉每月1500,纸尿裤500,一岁前的疫苗和体检又得几千,更别说以后的早教班、兴趣班,一节钢琴课就要300块。
小两口纠结了三个月,最后还是决定先不生,毕竟连自己都快养不起了,哪敢带个孩子来遭罪。
![]()
过去老人常说“多双筷子多个碗”,可现在养孩子早就不是“喂饱就行”,一位上海妈妈,为了让孩子能进好学校,幼儿园就报了英语、数学、舞蹈三个兴趣班,光学费一年就6万。
她说:“不是想逼孩子,可别的家长都在拼,你不拼就等于输在起跑线,这种焦虑谁能懂?”
![]()
比养娃成本更让人绝望的,是房子这个“硬门槛”,中国社科院2024年发布的《青年住房报告》显示,一线城市年轻人平均购房年龄到了35岁,且80%以上要靠父母资助首付。
在深圳这样的一线城市,一套60平米的学区房动辄五六百万,相当于普通年轻人不吃不喝工作二十年。
![]()
生孩子没有保障
程序员小张和妻子结婚五年,一直挤在40平米的一居室里,双方父母都劝他们生个孩子,可小张苦笑着说:“卧室放张床就没剩多少空间,婴儿床都没地方放,总不能让孩子睡阳台吧?”
更别提学区房了,他们小区对口的小学很普通,好学校的学区房价格是他们现有存款的十倍,想都不敢想。
![]()
除了经济压力,职场对年轻人的“生育绞杀”更让人心寒,智联招聘2024年职场调研显示,72%的女性表示怀孕后遭遇过职场歧视,要么被调岗降薪,要么被变相劝退,即使是男性也会因为要照顾家庭而失去晋升机会。
32岁的李女士在互联网公司做运营,去年晋升部门主管的关键时刻发现怀孕了,领导找她谈了三次话,话里话外都是“部门现在压力大,你可能不太适合这个岗位”。
最后她没办法,只能主动申请调去边缘部门,薪资降了三分之一,她说:“不是不想生二胎,是真的不敢,生一次孩子,好几年的职场努力就白费了。”
![]()
更让人无奈的是,现在的年轻人连“生娃的时间”都没有,996、大小周成了很多行业的常态,加班到半夜是常事,周末还要随时待命。
中国青年报社调中心数据显示,一线城市年轻人平均每周休闲时间不足5小时,连谈恋爱的时间都挤不出来,更别说生娃养娃了。
年轻人不愿生,整个社会都在承受连锁反应,最直观的就是医疗和教育领域的“冰火两重天”。
![]()
长远的社会隐患
国家卫健委数据显示,2016年全国医院产科年分娩量峰值时,有医院一年接生超过8000个孩子,走廊里都摆满了待产床。
到2023年很多医院分娩量不足3000例,四川一个50万人口的县城,三家医院的产科干脆合并了,曾经的“香饽饽”科室,现在成了没人愿意去的“冷门”。
![]()
教育领域更明显,中国教育新闻网报道,浙江温州某乡镇小学2016年一年级有8个班,每班45人。
到2024年一年级只剩2个班,每班不到20人,很多农村小学直接关停,孩子要走十几公里去镇上上学。
![]()
而那些靠新生儿吃饭的母婴店,更是成片倒闭,有老板说:“以前奶粉整箱卖,现在家长都买小包装,怕孩子用不完过期,婴儿推车三个月才卖出去一辆,还得打五折。”
更长远的隐患在社会保障上,我国养老金实行“现收现付”制,现在大概3个年轻人养1个老人,可国家统计局预测,到2050年可能1个年轻人就要养2个老人。
到时候养老金缺口会越来越大,延迟退休、提高缴费比例恐怕是躲不开的事,日本就是前车之鉴。
![]()
上世纪90年代后生育率持续低迷,现在劳动力严重短缺,很多老人70多岁还在打工,经济几十年增长乏力。
我们现在正站在同样的十字路口,要是生育率一直上不去,未来的劳动力市场和消费市场都会萎缩,甚至影响整个社会的创新活力。
![]()
其实年轻人不是天生就不想生,过去“多子多福”的观念,是因为那时候养娃成本低,还有长辈帮忙带,职场也不会因为生育歧视人。
现在的年轻人不是不想要孩子,是想要给孩子更好的生活,可现实不允许,不是不愿承担责任,是怕自己的能力撑不起孩子的未来。
![]()
结语
要让冷清的产房重新热闹起来,光喊“鼓励三胎”的口号没用,得真真切切解决年轻人的后顾之忧。
房价能不能再降降,让年轻人买得起房,教育能不能更公平,让家长不用为学区房拼命,职场能不能更友好,让女性不用为生育牺牲事业,育儿成本能不能降下来,让普通家庭养得起娃。
孩子从来不是负担,而是家庭的希望,更是国家的未来,当年轻人不用再为钱发愁,不用再为职场焦虑,不用再为房子奔波时,他们自然会愿意生敢生,到那时候产房里的哭声,才会重新变成最动听的声音。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