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的中国车市如同现在的天气,一夜入冬。乘联会最新数据显示,10月1~26日,全国乘用车零售161.3万辆,同比下降7%、环比下降4%。而7、8、9三个月车市还沉浸在销量连涨的热浪狂欢里。
![]()
寒流看似来得突然,实际却是市场真实的温度。补贴收紧后,国内车市回归竞争本质,不少依赖政策红利的车企纷纷陷入销量下滑、利润承压的困境。但就在这样的行业调整期,上汽集团却呈现出了截然不同的状态:10月销量45.4万辆,同比增长13%,终端交付量第一;1~10月累计批售364.7万辆,同比增长19.5%;终端零售383.4万辆,持续领跑国内行业;三季度净利润同比飙升644.9%,营收与现金流同步大幅增长。
这份“量价利”齐升的成绩单,绝非偶然的市场侥幸,而是上汽构建“改革筑基-技术驱动 -产品落地”正向闭环后的确切成果,也是其从“规模巨头”向“价值引领者”转型的硬核证明。
![]()
1、逆势增长:不止于数字,更是结构的优化蜕变
上汽的增长早已跳出单纯冲量的传统逻辑,呈现出“量稳质升、结构优化”的鲜明特征。笔者观察到,曾经由合资品牌挑大梁的上汽,如今已彻底摆脱路径依赖,形成自主品牌、新能源、海外市场“三驾马车”协同发力的新格局。
首先,自主品牌全线大涨。10月销量达30.6万辆,同比增长22%,跻身自主三强行业。1~10月累计销量235万辆,同比增长28.3%,占公司总销量比重提升至64.4%,较去年同期提高4.4个百分点,彻底扛起了集团增长的大旗。上汽乘用车、上汽大通、上汽通用五菱等自主板块均实现大幅增长,其中上汽乘用车国内市场销量同比激增234.4%,展现出强劲的市场爆发力。
![]()
其次,新能源车业务持续刷新纪录。10月上汽新能源车销售20.7万辆,继9月之后再创历史新高,同比增长31.6%;1~10月累计销售129万辆,同比增长42.5%,增速远超行业平均水平。智己汽车、上汽乘用车、上汽大通等板块新能源车型销量均实现翻倍增长,新一代智己LS6(参数丨图片)持续热销,成为20万级新能源中大型SUV领域新爆款,全新MG4累计大定突破6万辆,单月交付强势破万;上汽与华为携手打造的尚界品牌也初露锋芒,首款车型尚界H5上市1小时大定破万,43天交付量也突破1万台,刷新鸿蒙智行新品牌交付纪录。
此外,海外市场继续“稳步上扬”。今年10月,上汽海外市场销售9.7万辆,1~10月累计销售86.2万辆,同比增长2.2%。其中,上汽MG作为欧洲市场销量最好的中国品牌,今年在欧洲累计交付25万辆,同比增长超过20%。目前,上汽已率先在海外构建起了包括研发中心、生产基地、营销中心、供应链中心及金融公司在内的全价值链布局,产品和服务遍布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
![]()
自主品牌成为绝对主力,意味着企业拥有更稳固的规模与利润基石;新能源贡献核心增量,既优化了企业的盈利结构,也保证了长期增长的基本盘;海外业务持续领跑,企业获得的不只是丰厚的利润,更是影响全球汽车产业的话语权。
正是因为“三驾马车”齐头并进,让上汽有了抵御市场波动的底气,为行业树立了“逆势标杆”。在市场一片繁荣的时候,外界往往会忽略企业与企业之间增长模式的本质性区别,当潮水退去,人们才能看清强者的发展韧性。
2、深化改革:激活内生力的“破局关键”
读懂了上汽的不同,就会明白,成为强者必经的挑战,从来都不在外部——上汽的逆势增长,本质是一场改革攻坚战。
笔者曾与上汽内部人士交流,对方坦言:“曾经我们也面临‘大船难掉头’的困境,每一个动作可能都要费巨大的力气,越是这样,越需要不留退路的自我变革。”基于这种清醒的认知,以及巨大的勇气和决心,上汽开启了从组织架构、业务布局到运营机制的全方位改革。
在组织层面,上汽打破传统车企“铁路警察各管一段”的僵化模式,对自主品牌乘用车与商用车实施一体化管理,打通产品定义、研发、生产、营销全链路。过去需要跨多个部门协调的需求,如今能快速落地;同时调整管理层结构,一批兼具技术背景与市场经验的年轻管理者走上台前,市场响应速度显著提升。
在业务层面,上汽明确将资源向自主品牌、新能源、海外市场三大高价值赛道集中,砍掉低效燃油车项目,避免“撒胡椒面”式的资源浪费,从“什么都做”转向“聚焦重点”。
在运营机制层面,建立共性技术平台,减少重复研发;通过快闪店、用户社群等新模式直触消费者,获客成本降低15%;优化供应链管理,实现产能利用率提升至90%以上,成本控制能力显著增强。
![]()
为了保证改革能够有效落地,并且自始至终不变形,还需要有一个明确的行动纲领作为指引。上汽的思路很清晰,变“以企业为中心”的传统思维,为“以用户为中心” 的市场化逻辑,让研发跟着用户痛点走,让营销贴近用户真实感知,让生产匹配用户需求,上下同欲,力出一孔。
这种从顶层逻辑到执行细节的深度变革,助力上汽实现了从“规模导向”向“价值创造”的全面转型,彻底激活了企业内生动力,成为上汽在行业调整期逆势突围的关键。
3、技术引领:正向循环催生爆款井喷
全面深化改革,使上汽摆脱了内部沉疴的束缚,将企业几十年积累下来的“头部大厂”优势彻底释放出来。业界公认,智能电动时代的竞争,本质是技术实力的较量——比技术,那就是上汽的“舒适区”了。
秉持“懂车更懂你”的理念,上汽在电动化、智能化领域已累计投入超1500亿元,形成近26000项有效专利,构建起“智慧脑、健壮身、强劲心”三大技术体系,每一项技术都精准指向用户痛点,引领行业发展方向。
“智慧脑”层面,上汽是行业唯一获得乘用车与商用车L4级智驾双牌照的企业,“端到端”智驾大模型量产落地,智己Robotaxi用户满意度近99%;与OPPO合作的“手车互联”、与豆包联合开发的深度思考大模型,让智能座舱从“语音控制”升级为“能交流、会思考”。
“健壮身”层面,上汽首创“主/被动一体”安全系统,魔方电池经过6倍于国标的极限测试达成“零自燃”纪录;第二代数字底盘能在复杂路况下精准控制车身姿态,解决用户对“安全”的核心顾虑。
“强劲心”层面,上汽自研的DMH发动机热效率突破46.3%;“恒星超级增程”纯电续航达450km;固态电池、超级混动等技术实现全球领先或首批应用。
手握先进技术,何愁产品没有强大的差异化竞争力?搭载“恒星超级增程”的新一代智己LS6,有效消除了用户对续航焦虑、补能不便、冬季衰减及亏电体验差等核心痛点,上市27分钟锁单破万;全新MG4搭载全球首款批量上车的半固态电池,以及OPPO智行手车互联功能,单月交付强势破万;上汽和华为联合打造的首款车型尚界H5,以远超同级的全能产品力满足用户对智能、性能、续航、空间、安全等多维度需求,真正实现“技术普惠”,上市40天交付破万;荣威M7 DMH搭载豆包深度思考大模型,打造真正“能交流、会思考、懂场景、能车控”的智能座舱。
![]()
值得一提的是,上汽的技术优势不只为自主品牌赋能,也开始反哺合资产品。由中方主导开发的别克至境L7,基于全新的“逍遥”超级融合架构打造,配备“真龙”增程系统,上市10天大定即突破12000台;上汽奥迪E5 Sportback则以“德系DNA+端到端大模型”,重塑“科技豪华”标签……这些仅仅是个开始,接下来上汽大众、上汽奥迪、上汽通用等还将有十数款融合“中国智慧”的新车陆续上市,为消费者带来焕然一新的出行体验。
如今,市场的火热回应已经证明,上汽成功破译了爆款密码。从改革激活内生动力,到技术构筑差异化壁垒,再到产品承接用户需求,上汽集团形成的“改革-技术-产品-市场”正向驱动闭环,不仅支撑其穿越当前周期,更为中国汽车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了可借鉴的范本。
当汽车行业进入“淘汰赛”阶段,市场的“寒意”本质是对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筛选。有的车企在补贴退坡后手足无措,有的在同质化竞争中迷失方向,而上汽的答卷却揭示了强者的底层逻辑:不是被动等待市场回暖,而是主动用改革破局,以用户为中心,用技术筑墙,靠产品说话,把行业寒冬活成自己的增长春华。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