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亿盈利背后英国庇护酒店,让难民受苦纳税人买单
最近一份叫《牟取暴利:英国庇护酒店内幕》的报告,直接把英国的“人道主义门面”撕了个大口子。
看完整份报告我都惊了,说好的庇护酒店是寻求庇护者的避风港,结果变成了供应商的摇钱树,难民反倒成了受苦的冤大头。
![]()
这份报告是埃塞克斯与伦敦难民移民论坛做的,花了两年多时间,调研了493名住在庇护酒店的人。
本来英国官方吹得挺好听,说这些酒店是“豪华五星级标准”,结果实际情况能让人跌破眼镜。
有住户说,房间里老鼠乱窜是家常便饭,晚上睡觉都能听见老鼠啃东西的声音。
![]()
本来想找工作人员反映,后来发现大家都习以为常了,没人真的当回事。
宣传有多美,现实就有多惨
住的地方不仅有鼠患,空间还挤得离谱。
一间十几平米的房间,最多能塞四个人,行李只能堆在床边,走路都得侧着身。
![]()
就算是普通快捷酒店,也不会这么敷衍吧?更离谱的是吃的,食物质量差到让人难以下咽,长期吃下来不少人都出现了营养不良的情况。
有位匿名住户说,每天的餐食不是冷掉的面包就是煮得发糊的蔬菜,几乎见不到肉和鸡蛋,想补充点营养都难。
![]()
我特意查了下,这些食物的供应商和酒店是合作关系,食材成本压得极低,省下的钱全进了自己口袋。
之前英国媒体也曝光过伦敦一家庇护酒店,单是卫生问题的投诉就超过200次,可最后还是不了了之。
![]()
这些寻求庇护者背井离乡,本来就够惨了,满心期待能得到基本的安置,结果却住进了这种地方。
英国一直标榜自己是人道主义大国,现在看来,这份“人道主义”多少有点名不副实。
花着纳税人的钱,却让最需要帮助的人遭罪,这操作实在让人看不懂。
酒店环境这么差,费用却一点不低。
![]()
报告里算得明明白白,从2019年9月到2024年8月这五年,内政部合作的三家住宿供应商,足足赚了3.8亿英镑。
换算下来,每分钟就能盈利146英镑。
如此看来,这哪是做庇护生意,简直是抢钱啊!
![]()
纳税人买单,供应商躺赚
可能有人对这个数字没概念,我给大家算笔账。
英国普通上班族一个月工资大概2000多英镑,这些供应商一分钟赚的钱,就差不多是普通人大半个月的收入。
![]()
而这些钱,全是纳税人的血汗钱。
英国政府给庇护酒店的人均日付费标准不低,可这些钱并没有用在难民身上,反而成了供应商的巨额利润。
本来政府外包服务是为了提高效率,结果却成了某些企业的敛财渠道。
![]()
没有严格的监管,资金使用不透明,最后只能是纳税人吃亏,难民遭罪,只有供应商赚得盆满钵满。
这种模式放在哪个国家,估计都得引发众怒吧?
更让人无语的是政府的态度。
![]()
工党执政前承诺,会尽快关闭这些问题百出的庇护酒店,结果呢?到现在只减少了三处设施。
搞不清是真的没能力,还是不想动既得利益者的蛋糕。
其实想想也能理解,这些供应商和政府部门绑定较深,真要全面整改,牵扯的利益太多。
而且关闭酒店后,难民的安置问题也没找到合适的替代方案。
![]()
地方政府不愿意接收,新的安置点又建不起来,无奈之下,只能让这些问题酒店继续运营。
可这样下去,难民的权益得不到保障,纳税人的钱被白白浪费,问题只会越来越严重。
对比一下其他国家,德国会建集中式的难民公寓,配套设施齐全,还会提供社区融入支持;加拿大则鼓励社区接纳难民,提供就业培训和语言课程。
![]()
这些模式不一定完美,但至少把钱花在了刀刃上,真正帮难民解决了问题。
英国现在的情况,说白了就是监管缺位、利益绑架、政策落实不力。
庇护酒店本该是临时避风港,却变成了敛财工具。
作为旁观者都觉得憋屈,更别说那些亲身经历的难民了。
![]()
3.8亿英镑的暴利,背后是无数难民的辛酸和纳税人的无奈。
英国政府要是真的想履行人道主义责任,就该拿出实际行动。
加强对供应商的监管,让资金使用透明化,尽快找到更合理的安置方案。
毕竟,庇护不是生意,不能拿着纳税人的钱,打着人道主义的幌子牟取暴利。
![]()
希望这份报告能真正敲响警钟,让英国政府重视起来。
别再让“庇护酒店”成为笑话,也别再让寻求庇护者寒了心。
毕竟,尊重生命、保障弱势群体的权益,才是一个国家真正的体面。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