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0日,北京迎来了一位罕见的贵客,西班牙国王费利佩六世,这是他自2014年登基以来首次访华,也是西班牙国家元首18年来第一次以国事身份踏上中国土地。更巧的是,今年正好是中西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建立20周年。
一次访问,时间点选得精准,规格也拉满,不仅在短时间内签下重要合作文件,还特意安排向人民英雄纪念碑敬献花圈。
![]()
特殊时刻的高规格访问
2025 年 11 月 10 日,北京迎来一位特殊的客人 —— 西班牙国王费利佩六世。这是他 2014 年登基以来首次访华,也是西班牙国家元首时隔 18 年再次以国事访问规格踏上中国土地。巧合的是,今年恰逢中西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建立 20 周年,两个时间节点的叠加,让这场访问从一开始就充满象征意义。
访问的规格细节处处体现重视:中方以最高礼遇接待,费利佩六世的行程紧凑却内容厚重,不仅与中方领导人深入会谈,还在短时间内完成 10 份重要合作文件的签署,更特意安排了向人民英雄纪念碑敬献花圈的环节。在当前欧洲对华态度分化、全球地缘政治局势动荡的背景下,西班牙的这一系列动作,既展现了对中西关系的重视,也传递出务实合作的明确信号。
![]()
对西班牙而言,此次访问是对 20 年伙伴关系的总结,更是对未来合作的布局。费利佩六世在会谈中明确表示,“西班牙将始终视中国为重要战略伙伴,愿在相互尊重的基础上深化各领域合作”,这番表态与部分欧洲国家的犹豫态度形成鲜明对比,也让外界看到中西关系的独特性与稳定性。
10 份文件背后的全方位合作
此次访华最受关注的成果,莫过于中西双方签署的 10 份合作文件,覆盖经贸、科技、能源、文化、教育等多个领域,每一份都精准对接两国发展需求,既有短期可落地的民生项目,也有长期布局的战略合作。
![]()
农产品贸易领域的突破尤为亮眼。西班牙的火腿、橄榄油、红酒早已是中国消费者熟悉的欧洲美食,但此前受检疫程序、物流时效等 “卡点” 影响,部分产品进入中国市场仍存在不便。此次签署的《中西农产品贸易便利化备忘录》,明确简化检疫流程、优化冷链物流通道,还建立了快速响应机制,解决产品通关中的突发问题。
这意味着,西班牙企业将以更低成本、更快速度进入中国市场,中国消费者也能更便捷地买到新鲜的西班牙特色产品。数据显示,2024 年中西农产品贸易额已达 32 亿欧元,新协议落地后,这一数字有望在 3 年内增长 50%。
![]()
科技与绿色能源合作则聚焦未来发展。西班牙近年来大力推进低碳转型,急需新能源技术与市场支持;中国在光伏、风电、电动汽车等领域的技术积累与产业经验,恰好与西班牙需求高度契合。
此次签署的《中西绿色能源合作行动计划》,明确支持中国企业参与西班牙光伏电站建设、电动车基础设施布局,同时鼓励西班牙新能源企业与中国科研机构联合研发储能技术。事实上,合作早已落地 —— 宁德时代已在西班牙建设动力电池工厂,奇瑞汽车也于 2024 年在巴塞罗那设立欧洲研发中心,新协议相当于为这些合作提供了制度保障,避免地缘风险对项目的冲击。
![]()
文化教育合作虽不直接产生经济数据,却为中西关系筑牢社会基础。双方签署的《中西高校合作框架协议》,将推动 50 所中国高校与西班牙高校建立 “一对一” 合作关系,扩大互派留学生规模,还将共同设立 “中西文化研究中心”,促进语言教学与历史文化交流。
此外,西班牙还宣布将 2026 年定为 “中国文化年”,计划在马德里、巴塞罗那等城市举办系列文化活动,让更多西班牙民众了解中国。这些举措看似细微,却能减少两国人民的认知差异,为长期合作培育民意基础。
![]()
罕见安排
除了签署协议,费利佩六世行程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他专程前往天安门广场,向人民英雄纪念碑敬献花圈。这一安排在欧洲国家元首访华行程中极为罕见,背后蕴含的意义远超仪式本身。
在中外交往语境中,向人民英雄纪念碑献花,不仅是对中国革命先烈的缅怀,更是对中国历史与民族认同的尊重。
![]()
人民英雄纪念碑承载着中国近代以来追求独立、自由、富强的奋斗历程,象征着中国人民的共同记忆。费利佩六世的这一动作,传递出对中国发展道路的理解 —— 不干涉他国内政,尊重各国人民选择的历史路径。
2025 年恰逢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 80 周年,这一安排更具特殊意义。中国是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付出了巨大牺牲;西班牙虽未直接参与亚洲战场,但在二战中始终站在反法西斯阵营,两国在历史认知上存在共识。
![]()
费利佩六世通过献花圈的方式,与中国共同纪念反法西斯胜利,既是对历史的尊重,也是向全球传递 “反对霸权、维护和平” 的信号,与当前部分西方国家淡化二战历史、搞集团政治的做法形成鲜明对比。
这一安排也赢得了中国民众的好感。社交媒体上,不少网友表示 “从这个细节能看出西班牙的诚意”“尊重历史的国家,才值得深入合作”。事实上,这种文化层面的尊重,比任何外交声明都更能拉近两国距离,为中西合作营造良好氛围。
![]()
西班牙为何 “格外上心” 对华关系?
西班牙对此次访华的重视,并非偶然,而是基于现实利益与战略考量的理性选择,背后是一条清晰的合作脉络。
从经济角度看,中国是西班牙在亚洲最重要的贸易伙伴,2024 年双边贸易额已达 480 亿欧元,中国也是西班牙葡萄酒、橄榄油的最大海外市场。在全球供应链重塑、欧洲经济复苏乏力的背景下,中国市场对西班牙的重要性进一步上升。
![]()
西班牙首相桑切斯此前访华时曾坦言,“与中国的合作,是西班牙应对经济下行压力的关键支撑”。此次国王访华签署的协议,正是为了巩固这一合作,避免因地缘摩擦影响经济利益。
从欧盟内部战略看,西班牙希望借助对华合作提升自身在欧盟的话语权。近年来,欧盟内部对华态度分化明显,部分国家受美国影响,主张对中国采取 “强硬态度”;西班牙则坚持务实立场,认为 “对抗不符合欧盟利益”。
![]()
通过深化与中国的合作,西班牙既能获得经济实惠,也能在欧盟内部形成 “务实派” 力量,平衡极端声音,为自己争取更多战略空间。2024 年,西班牙曾推动欧盟发布《对华合作务实指南》,呼吁欧盟各国 “根据自身利益制定对华政策”,正是这种战略意图的体现。
从全球格局看,西班牙希望在多极化世界中找到自身定位。随着中美博弈加剧、欧洲影响力相对下降,西班牙意识到,加强与中国的合作,既能对冲对美国的依赖,也能借助中国的全球影响力,拓展自身在拉美、非洲等地区的利益。
![]()
西班牙企业可通过与中国企业合作,参与 “一带一路” 项目,进入更多新兴市场;中国也可借助西班牙的地理优势,拓展欧洲市场渠道,实现互利共赢。
中西合作的未来
费利佩六世的访华,为中西关系注入新动力,也为动荡的世界提供了 “合作范本”。从此次访问成果来看,中西合作具有三个鲜明特点:
![]()
一是务实性强,所有协议都聚焦具体问题,避免空泛承诺。无论是农产品贸易便利化,还是新能源合作,都有明确的实施路径与时间节点,确保合作能落地见效,惠及两国企业与民众。
二是稳定性高,中西关系不受短期地缘波动影响,始终保持发展韧性。即便在欧洲对华态度分化的背景下,两国仍能深化合作,关键在于双方都将对方视为 “长期伙伴”,而非 “短期棋子”,不将经济合作政治化,不搞意识形态对抗。
![]()
三是长远性突出,合作不仅关注当下利益,更着眼未来布局。科技、教育、文化等领域的合作,虽短期内难见效益,却能为中西关系培育长期竞争力,让合作持续焕发生机。
未来,随着新协议的落地,中西合作有望在三个方向实现突破:一是农产品贸易规模进一步扩大,形成 “欧洲特色产品进入中国” 的成熟通道;二是绿色能源合作从 “项目合作” 升级为 “技术共建”,打造中西联合研发品牌;三是文化交流从 “政府主导” 转向 “民间自发”,让两国人民的相互了解更深入。
![]()
在全球局势动荡、合作意愿稀缺的当下,西班牙国王访华传递出的信号尤为重要:不同制度、不同文化的国家,完全可以通过相互尊重、务实合作,实现共同发展。这种合作模式,不仅有利于中西两国,也为世界和平与发展提供了借鉴。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