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9日,广东省医学检验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以下简称“中心”) 2025年工作会议在广州召开。本次会议在广东省科学技术厅、广东省药品监督管理局、广东省医学会等部门指导下,由广东省精准医学应用学会、广东省医学检验临床医学研究中心联合主办,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广东省精准医学应用学会微生态医学分会共同承办。
中国科学院院士、广州国家实验室副主任徐涛院士,广东省药品监督管理局党组书记、局长梁勤儒、广东省科学技术厅社会发展科技处处长班武、广东省医学会秘书长李国营,国家医学检验临床医学研究中心韩晓旭教授,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郭洪波院长、王前教授等人出席会议。开幕式由中心执行主任、南方医科大学深圳医院院长、广东省精准医学应用学会微生态医学分会主任委员周宏伟教授主持。众多中心成员单位代表、合作企业及专家学者共聚一堂,共谋医学检验创新发展。
广东省药品监督管理局党组书记、局长梁勤儒在讲话中强调,广东省药品监督管理局紧密围绕国家及省委、省政府相关部署,推出三项关键举措:一是以“春雨行动”为抓手,助推医疗器械成果转化;二是优化审评审批流程,为创新器械开辟快速通道;三是联动多部门协作,形成创新药械产品目录,高效服务科研成果转化。梁书记指出,中心作为我省医学检验创新的核心阵地,依托检验医学在临床诊疗中的前哨作用,具备强劲的持续创新与转化潜力,是支撑临床研究和转化落地的高水平平台。他表示,省药监局将持续做好服务保障,全力护航中心创新转化工作,为“健康广东”“健康中国”建设贡献力量。
![]()
广东省药品监督管理局党组书记、局长梁勤儒
广东省科学技术厅社会发展科技处班武处长在致辞中指出,广东在生物医药产业布局方面已取得一系列重大成果,但该领域仍有较大提升空间。他特别提到钟南山院士在中心评审中明确的核心任务,即推动基础医学向临床研究延伸、经验医学向循证医学转型,助力医院研发的药品和医疗器械走向市场,同时将高水平医院的先进医疗技术向基层推广。作为省、市两级临床研究重点平台,中心的关键支撑作用不言而喻。期望中心进一步加快原创成果转化步伐,为我省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更强动力。
![]()
广东省科学技术厅社会发展科技处班武处长
广东省医学会李国营秘书长表示,过去一年,广东省医学会与中心紧密合作,在医学检验临床研究立项、青年人才托举、学术交流赋能等三大方向取得积极进展,成效逐步显现,期待后续成果转化工作取得新突破。未来,在省市政府支持下,广东省医学会计划联合健康产业投资集团设立专项产业基金,共同推动医疗机构科技成果转化落地。
![]()
广东省医学会李国营秘书长
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中心主任王前教授在致辞表示本次大会既是对中心过往一年建设成果的总结回顾,也是查摆问题、梳理不足、聚焦重点难点、寻求未来突破的重要契机。中心将充分发挥平台优势,推动各方协同创新,促进医学检验领域科研能力与人才建设水平持续提升。
![]()
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中心主任、广东省精准医学应用学会细胞外囊泡分会名誉主委王前教授
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郭洪波院长代表中心依托单位致辞,向长期关心支持、指导医院建设发展的各级部门领导和专家表示感谢。她介绍道,在广东省科学技术厅、广东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广东省药品监督管理局等上级部门的前瞻性布局与政策支持下,珠江医院在药物/器械临床实验(GCP)和研究者发起的临床研究(IIT)体系建设、临床试验开展、成果临床转化等方面取得显著进展。医院高度重视中心建设,牵头组建多学科创新团队,联合各成员单位搭建高水平科研平台,重点围绕肿瘤早筛、感染性疾病精准诊断等方向开展攻关。展望“十五五”及长远发展,郭院长希望中心继续坚持临床导向,深化医工融合,强化人才培养;珠江医院将一如既往发挥枢纽作用,全力支持中心建设,携手各方打造国内领先、国际有影响力的医学检验临床研究与创新高地。
![]()
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郭洪波院长
中心工作取得六大突破
中心工作报告环节由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副院长、广东省精准医学应用学会细胞外囊泡分会主任委员郑磊教授主持,王前教授作中心工作报告。王前教授表示,中心在平台建设、项目实施、人才培养等方面成效显著,并在临床实验室自建项目(LDT)、IIT、GCP、云平台及大数据、真实世界研究、临床检验路径六大方向取得系列突破。广东省医学检验临床研究基金稳步推进,人工智能布局持续深化,青年人才托举工程也在紧锣密鼓积极筹备之中。下一步,中心将推进六大方向一体化建设,持续完善AI智慧实验室与多中心评价体系的临床应用,以微生态医学研究为纽带深化国际合作,持续产出原创标志物与新技术,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医学检验临床研究及转化高地。针对转化瓶颈,中心将加强与科技厅、卫健委、药监局、医保等部门沟通,探索区域性解决方案。王前教授还呼吁大家继续携手推动中心高质量发展,为医学检验事业贡献更大力量。
![]()
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中心主任、广东省精准医学应用学会细胞外囊泡分会名誉主委王前教授
学术委员会、国家医学检验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给予指导
在学术委员会及国家中心指导环节,中国科学院院士、广州国家实验室副主任徐涛教授对中心建设成效予以充分肯定。他表示,中心在微生态标志物发现、LDT华南唯一试点等六大方向成果突出,其生物样品库建设已形成具有示范意义的“广东经验”,在全国范围内发挥着重要示范引领作用。同时,徐涛院士指出中心当前面临成果转化存在堵点、资源整合有待深化、技术推广不均衡等问题,并对未来发展提出四点期望:一是强化“一老一小(老年慢性病、婴幼儿) ”健康领域的创新引领;二是破解转化瓶颈,构建全链条体系;三是拓展协同格局,整合资源,扩大基金规模;四是推动国产试剂耗材降本增效,打造惠民示范样板。
![]()
中国科学院院士、广州国家实验室副主任、广东省精准医学应用学会干细胞及再生医学分会顾问徐涛教授
学术委员会委员葛胜祥教授对中心建设成效表示充分肯定,强调产业链与创新链深度融合是核心关键,建议建立稳定的资金与资源循环机制,深化院企合作,构建良性创新生态。许恒教授在认可中心建设成果的同时,建议进一步整合临床资源、搭建完善数据体系,探索医学检验创新的广东示范路径,强化院互动与项目资助力度,推动检验与临床协同开发新项目。
![]()
国家医学检验临床医学研究中心韩晓旭教授从国家战略需求出发,高度评价了中心成立三年来在体系建设、成果转化等方面的突出成效,称其为行业“排头兵”。展望未来,韩教授提出三点期待:一是提升临床研究项目的质量与学术影响力,推动成果纳入指南、形成标准;二是深化AI与医学检验的融合,依托云平台探索AI 多场景应用;三是推动样本、临床信息与多组学数据深度结合,支撑原创标志物与新技术研发,为我国检验医学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
项目签约暨支持企业授牌同期举行
会议现场,中心与广东省医学会联合签约15个广东省医学检验临床研究项目。该批项目从162份申报书中择优遴选,经形式审查、权威专家初审后,24个项目进入现场答辩环节,最终15个项目通过专家合议确定立项,获得66万元专项资金支持。
![]()
![]()
与此同时,中心还为深圳迈瑞生物医疗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华大基因股份有限公司、郑州安图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广州市达瑞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罗氏诊断产品(上海)有限公司、迈克生物股份有限公司等支持广东省医学检验临床医学研究项目的合作企业进行了集中授牌。
![]()
![]()
中心及各级领导合影留念
核心成员单位多点开花
核心单位建设报告环节由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广东省精准医学应用学会微生态医学分会副主任委员何彦教授主持,南方医科大学深圳医院院长、广东省精准医学应用学会微生态医学分会主任委员周宏伟教授,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广东省精准医学应用学会细胞外囊泡分会副主任委员司徒博教授,广东省中医院、广东省精准医学应用学会精准检测分会副主任委员黄宪章主任,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广东省精准医学应用学会临床细胞分析分会主任委员欧阳涓主任,广东省人民医院孟玥博士,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郑佩燕老师,北京大学深圳医院李杰老师,清远市人民医院徐令清教授等人,依次围绕科室建设概况、科研产出、多平台建设以及公共服务等方面汇报进展。
![]()
![]()
![]()
![]()
![]()
![]()
![]()
![]()
GCP、伦理与项目管理专题
专题分享由广东省精准医学应用学会细胞外囊泡分会副主任委员司徒博教授主持。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广东省精准医学应用学会CRO产业链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贺帅教授在讲述IVD临床试验质量管理与风险管理要点中提及,国家药监局自今年5月起实施新检查原则,首轮检查有序推进,行业监管持续升级,并指出当前IVD临床试验真实性风险较高,存在设备使用重叠、数据与原始记录不符、样本管理不规范等问题。贺帅教授强调,需严守样本管理、仪器试剂管控、数据溯源三关。作为全国具备“按药物管理的IVD”资质的3家机构之一,珠江医院通过完善管理体系、设立GCP专用场地等保障试验合规,为行业提供了实践参考。
珠江医院曹佩华教授在会上分享了研究者发起的临床研究(IIT)风险分级管理经验。2024年国家正式实施IIT管理办法,广东为首批试点省市。珠江医院年均开展IIT项目700余项,基于实践提出风险分级管理模式,牵头组织全国专家修订形成《临床研究风险分级专家共识》。该共识明确IIT研究四级风险分级标准(一级为最小风险,四级风险最高),并针对临床研究“科学性审查”制定对应规范,为IIT研究合规开展提供了鲜活样本。
![]()
听取核心建设及县域共建单位工作报告
中心核心建设单位工作报告由珠江医院陈定强教授、何肖龙教授、李壮教授主持,深圳市人民医院谢尹晶老师、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李珉珉主任、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曹东林主任、广州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闵玲主任、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李朝霞主任、珠海市人民医院医疗集团张振林主任、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姜红烨老师、中山市人民医院王娟主任、东莞市人民医院喻志强主任、茂名市人民医院黎璐茜老师、肇庆市第一人民医院王玥莹老师、梅州市人民医院郭学敏主任、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顾大勇主任、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廖昊老师相继围绕核心建设单位的科室运行、成果转化、人才建设及发展规划展开汇报。
![]()
![]()
![]()
![]()
![]()
![]()
![]()
![]()
![]()
![]()
![]()
![]()
![]()
![]()
县域共建单位工作报告由珠江医院李闪闪博士主持。罗迪贤主任重点报告了深圳市宝安区人民医院、深圳市罗湖医院集团的近期建设成果,中山市小榄人民医院王万党主任、佛山市南海区人民医院姚婕主任、广东医科大学附属东莞第一医院丛延广主任则依次分享了单位科研工作产出、人才团队培育及平台功能完善等情况。
![]()
研究与成果转化瓶颈及对策研讨
研讨会聚焦“瓶颈剖析”与“对策研讨”两大板块,围绕检验项目组合优化、智慧实验室建设、新型标志物与技术临床转化三大议题展开深入探讨。国家医学检验临床医学研究中心韩晓旭教授,中心王前教授、周宏伟教授,学术委员会委员,核心及建设单位带头人,IVD企业管理者共同参与此次讨论。
![]()
多家IVD企业建言献策:在检验项目组合优化上,围绕DRG改革提出“一管血多次补测”“结合症状缩小检测范围”“依托多组学与队列数据界定最优组合”等思路;智慧实验室建设聚焦实用导向,探讨全流程自动化方案,建议从“检验中心”升级为“智慧诊断与决策中心”;新型标志物转化方面,提议推进LDT试点、加强院企需求匹配。同时,希望中心牵头整合多机构样本数据资源,加快解决项目组合界定、自动化方案适配、标志物转化全链条等问题,助力产品创新转化。
![]()
学术委员会葛胜祥教授对产学研协同举措予以充分认可,并指出标志物转化效率低的痛点,强调需尽早判断转化价值,建议院企精准对接,减少无效投入、提升转化效率。许恒教授结合基础研究、临床认知及患者视角,提出以下建议:一是开发AI导诊开单系统,避免过度开单、减少医患纠纷;二是为临床价值突出的高价标志物设立自费通道。
![]()
周宏伟院长着重强调了三大议题的重要性并提出两点建议:一是理念转变,聚焦患者健康;二是深化院企生态,按“由易到难”原则推进。
韩晓旭教授指出,在智慧实验室建设上,国家医学检验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团队已成立检验AI工作组,广东省医学检验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承担重要工作,包括编制行业白皮书、制定标准数据集共识,呼吁全行业共建生态,盼中心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检验项目组合优化建议借助AI挖掘现有数据寻找最优路径,提升务实性与效率;成果转化需医院建制度、育人才,中心搭建院企对接平台,推广“概念验证中心”,并建立安全合规对接机制。
![]()
王前教授结合议题与研讨建议,在会议总结中强调:检验项目组合优化是“必要机遇”,需聚焦解决临床实际问题;智慧实验室建设是“必走路径”,需以“检验+管理+服务”三位一体为方向,联合多方协同推进;新型标志物转化是“必须突破”,需多专业协作,依托中心平台打破壁垒、整合资源,服务大健康事业。
最后,王前教授表示,本次会议兼具“水平高、成果丰、内容实、措施新、目标明”五大特点,议题聚焦核心,内容务实管用,与会者专业素养突出,中心建设有效赋能单位发展,后续将集思广益完善实施计划,全力打造广东特色标杆。希望中心在发展中助力医院与IVD企业共建协同行业生态圈,也期待明年与各路同仁羊城再聚,共同推动医学检验事业迈向更高台阶。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