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看看新闻报道,当地时间11月5日,美国联邦最高法院的听证会成为全球焦点,这场持续两个半小时的口头辩论,将特朗普政府的全球关税政策推向司法终裁的悬崖边缘。作为牵动全球贸易格局的关键事件,这场诉讼的走向不仅关乎美国行政与立法权力的边界博弈,更直接影响多国经济利益与全球价值链稳定,全世界都在屏息等待最终判决。
特朗普政府2025年4月援引《国际紧急经济权力法》发起的所谓“对等关税”,本想凭借关税大棒重塑贸易规则,却没想到先陷入司法困局。美国一家烈酒进口商和一家玩具公司率先发起诉讼,质疑政策合法性,案件一路闯过国际贸易法院和联邦巡回上诉法院,最终叩开最高司法机构的大门。8月末联邦上诉法院已明确裁定,1977年颁布的《国际紧急经济权力法》从未赋予总统征收进口关税的权力,这一权力宪法明确归属国会。更让特朗普揪心的是,最高法院听证会上,多数大法官即便包括偏向共和党的保守派,都对其关税理由深表怀疑,担忧总统借紧急状态之名滥用行政权力。
![]()
眼看判决形势不妙,特朗普在社交平台上抛出重磅警告:一旦最高法院裁定关税非法,美国将面临超过2万亿美元的损失,堪称经济与国家安全灾难。这个数字足以令人震撼——俄罗斯2024年全年GDP不过2.17万亿美元,特朗普口中的损失几乎相当于“赔掉一个俄罗斯”。按照他的说法,损失主要来自两部分:已征收的关税收入和绑定关税政策的海外投资。截至2025年9月,美国关税收入已达1740亿美元,较去年同期激增1160亿美元,但这笔钱在2万亿美元面前不过是零头。真正的大头,显然是特朗普口中的“投资”。
特朗普执政以来,习惯用关税大棒胁迫他国与美国签署投资协议,美其名曰“大生意”。沙特6000亿美元战略经济协议、卡塔尔2400亿美元投资承诺、日本5500亿美元保障、韩国3500亿美元许诺,这些看似光鲜的数字,本质上都与关税政策深度绑定。没有关税威胁作为筹码,其他国家根本不会轻易抛出如此巨额的投资承诺。特朗普把这些尚未完全落地的协议全部折算成“损失”,才拼凑出2万亿美元这个极具冲击力的数字,试图以此向大法官施压,制造“叫停关税即引发灾难”的舆论氛围。
![]()
更讽刺的是,特朗普为挽救关税政策还放出“福利大招”,声称考虑用关税收入向高收入人群之外的美国人发放2000美元红利。美国3.4亿人口基数下,这意味着每年需要6000亿美元左右的资金,远超关税政策带来的年度收入,十年将新增6万亿美元赤字。这种明显不合逻辑的承诺,暴露其为保住核心议程不择手段的心态,所谓“红利”不过是空中楼阁,根本无法兑现。
这场关税诉讼的核心争议,早已超越政策本身,直指美国政治制度的权力制衡底线。宪法赋予国会的征税权,能否被总统以“国家安全紧急状态”为由变相攫取,成为大法官们质询的焦点。复旦大学金融研究中心主任孙立坚的分析指出三种可能:支持关税合法将加剧全球贸易动荡,打破21世纪初形成的价值链结构;否定其合法性则让国际贸易迎来新机遇,进口商可申请退税;部分场景允许关税则会让贸易环境充满不确定性。
![]()
特朗普的关税战从一开始就偏离轨道,既没能实现“击败中国”的目标,反而让美国自身陷入困境。民调支持率持续下滑,新泽西州、弗吉尼亚州和纽约市的选举中民主党全胜,民众对经济状况的不满已转化为政治反噬。如今第二任期刚起步,核心议程就面临司法否决,一旦败诉,不仅关税收入要退还,绑定的投资协议可能失效,其政治生涯也将被“失败”标签笼罩。
2万亿美元的损失警告更像一场政治表演,缺乏严谨的计算逻辑,却折射出美国单边主义贸易政策的困境。全球贸易体系的基础是规则与公平,而非单边胁迫与权力滥用。美国最高法院的最终判决,不仅将决定特朗普关税政策的命运,更会向世界传递关于权力制衡与贸易规则的重要信号。这场牵动全球的司法博弈,终将揭开单边主义的真面目,而历史早已证明,违背经济规律、破坏国际规则的行为,最终只会反噬自身。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