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书声连起长江红河——中越青年共话合作与成长

0
分享至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李媛媛 李悦

为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中越青年交流的重要指示和重要倡议,共青团中央于11月10日至17日在武汉市和重庆市举办越南青年来华“红色研学之旅”之“薪火相传”研学营。本次研学营主题为“探寻革命足迹,勇担时代使命”,200名越南青年代表参与。

11月12日下午,在华中科技大学,中越青年齐聚一堂,共同参与了《习近平与大学生朋友们》的读书分享会。这次活动不仅展示了中越两国深厚的友谊,也激励青年学生在实践中成长。

跨越山海的共识:“到祖国需要的地方去”

中越两国山水相连、文化相通、理想相同、命运与共,是好邻居、好朋友、好同志、好伙伴。多年来,两国领导人都高度重视青年发展和青年工作。

“《习近平与大学生朋友们》这本书里多次指出,知识不是终点,而是行动的起点。这让我想起胡志明主席的教诲:‘学习是为了工作,为了做人,为了服务祖国和全人类’。”在读书分享会上,越南学生黎辉武分享了自己对这本著作的理解。他总结,两位领导人在无形中达成了一种共识:青年不仅要追求知识,更要通过实践实现个人成长和社会贡献。

这一思想在中国青年中得到了生动的体现。华中科技大学学生肖童心分享了自己在广西南宁市隆安县的支教经历。“我选择去支教的初心,源自这本书里对青年的勉励。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选择到社会最需要,到党、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要从小事做起,最后做成大事。”肖童心坦言,多年来,这句话已成为深深植根于她心中的精神灯塔。

支教归来后,肖童心继续深入社会实践。今年,她前往新疆,与在疆就业创业的青年交流,走访青创企业、产业园和创业孵化基地。“来到新疆,不是‘被派来’的,而是主动选择,国家用力托举,我们也要用力扎根。”当地一位青年创业者的话让肖童心深受感动。“在实践中,我更加深刻地理解了‘到社会最需要,到党、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不仅是一句寄语,更应成为我们这一代青年的行动自觉与人生方向。”

这种精神不仅在中国青年中得到了广泛践行,也在越南青年中激发出强烈的共鸣。“虽相隔数十载、远隔重洋,但两国的领导人都告诫我们,知识唯有付诸实践才有意义,行动唯有源于崇高理想才具价值。”越南青年阮氏茶梅分享道,在越南,不少青年朋友也在实践中实现人生价值:不少大学生毕业后离开城市回到家乡,帮助农民通过电子商务推广农产品;有的学生志愿在山区免费支教;还有的学生尝试开展绿色创业项目,为国家环保事业作出贡献。


11月12日,越南青年代表在华中科技大学合影留念。主办方供图。

青春共鸣:中越青年的奋斗与成长

《习近平与大学生朋友们》这本书记述了习近平总书记与同辈人的青春岁月——他们共同学习、共同生活,共同践行了报效祖国的理想。

在阅读时,阮氏茶梅被书中呈现的朴实无华但充满坚韧不拔的意志深深触动。“这本书勉励青年人要‘自找苦吃,在实践中学习,在磨砺中成长。这让我立即联想到越南人民敬爱的领袖胡志明主席对青年一代的谆谆教诲。他曾说:‘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移山填海,有志竟成。’”

华中科技大学的学生刘昶也被这种意志所鼓舞。他表示,书中的一句话让他深受启发:“今后的工作中大家会遇到各种困难,不要只想着一路上鲜花铺路”。

作为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的学生,刘昶专注于被国外长期垄断的井下无线通信技术。从2020年起,他深入各大油田进行现场试验和调研,常常持续数十日。在重庆忠县,他冒雨穿越泥泞山路,等待井下信号;在四川成都,一个施工细节的疏忽导致设备损坏,他不得不重新开始。“类似这样的现场测试经历有20余次,我们屡败屡战,反复完善。”刘昶感叹,正是书中这种精神的支撑,让他不断克服困难,为守护国家能源安全贡献了青春力量。

“从1G空白、2G追随、3G突破、4G并跑到5G领跑,一代代科研工作者‘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奋斗精神,深深触动了我。”华中科技大学学生李启宇来自澳门,刚入学时,由于生活差异,他曾感到低落。他坦言,这本书在他迷茫时给予了他力量,帮助他补上学业短板,并获得了港澳台奖学金和社会公益奖学金等荣誉。“现在,我将通信技术作为择业方向,希望未来能攻克技术难题,为中国乃至全球通信技术的进步添砖加瓦。”李启宇对未来充满期望。

分享会结束后,越南青年阮国南告诉记者,此次分享让他对中国青年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让我印象最深的是中国青年分享的故事。他们能吃苦、肯奋斗。这些故事激励我努力进步,成为有理想、有担当的青年。”阮国南总结,对广大青年而言,有一点很关键:有信念支撑自己、把握自己,增强心理承受力。他说,这次面对面的交流让他更真切地感受到中越青年之间的共鸣。

携手未来:中越青年共筑友谊之桥

多年来,中国与越南在教育领域合作密切。以举办此次读书分享会的华中科技大学为例,2000年以来,该学校招收培养了600余名知华友华的越南校友。“面向未来,我们热切期待,能与越南高校进一步深化合作,共同培养具备全球胜任力的青年人才。”华中科技大学党委书记刘波表示。

在这样的合作背景下,青年人的角色尤为重要,他们不仅是两国合作的受益者,更是推动者和实践者。

共青团中央书记处常务书记徐晓对中越青年寄予了殷切期待。他希望两国青年能够把牢理想信念的定盘星,练就担当重任的真本领,锤炼崇德向善的好品格,成为中越传统友谊的传承者、友好合作的推动者、美好未来的建设者,协力为两国共同迈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增添青春动能,作出青春贡献。

肖童心支教的城市南宁是中国面向东盟开放合作的前沿窗口,也是中越友好往来的重要通道。肖童心提到,她支教的学校是隆安县的一个乡村小学,很多孩子从未走出过县城,但他们都知道越南与中国山水相连,是中国的朋友。“有孩子在课后问我:‘老师,越南真的离我们这么近吗?我们长大能去河内和胡志明市看看吗?’那一刻,我看到文化交流的种子在他们心中萌芽。”肖童心感慨。

“我希望学有所成后,既能为澳门发展和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贡献力量,也希望能成为中越青年交流的纽带。”作为一名成长在澳门的中国青年,李启宇既有着“爱国爱澳”的初心,也深谙文化多元包容的交流之道。“我深知,青年的牵手是友谊最坚实的纽带,青年的共鸣是合作最持久的动力。”李启宇表示,他愿意与越南青年一道,为两国友好事业添砖加瓦。

“我认为中国的教育真的很棒,大学的校园很大、设备很先进,我希望这些经验都能帮助提升越南的教育水平和推动家乡的发展。”阮氏茶梅告诉记者。

阮氏茶梅用红河与长江的形象比喻中越友谊。“两条不同的河流,终将汇入同一片大海——那是知识之海、合作之海、和平之海。”她表示,青年是推动两国关系发展的重要力量。作为青年,她愿意多来中国进行学习考察,并将中国先进的经验带回祖国建设家乡。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中国青年报 incentive-icons
中国青年报
有重大影响力的全国性综合日报
147036文章数 593788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洞天福地 花海毕节 山水馈赠里的“诗与远方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