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 | 深刻领会“六个坚持”的实践要求

0
分享至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对“十五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作出全面战略部署,确立了“六个坚持”的重要原则。“六个坚持”的提出,是基于对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新时代经济社会发展经验的科学总结以及对未来5年国内外发展环境的深刻洞察,是我们党不断深化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性认识的重大成果,体现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彰显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为“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基本遵循。准确把握“六个坚持”的核心要义和落实践行的关键、要点,是确保党中央决策部署落到实处的重要前提和关键所在。


把党的领导

贯穿经济社会发展各方面全过程

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党和国家事业不断发展的“定海神针”。“十五五”时期,我国发展既拥有战略机遇,也面临风险挑战,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发展环境复杂多变。只有坚持党的全面领导,特别是坚决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把党的领导贯穿经济社会发展各方面全过程,充分发挥党中央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制度优势,才能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沿着正确方向前行和汇聚起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强大合力,为实现“十五五”蓝图提供根本保证。

坚持党的全面领导,重在强化党的政治统领,要将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作为最高政治原则和根本政治规矩。在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方面持续发力,确保全党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经济社会发展始终沿着正确政治方向前行。重在完善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落实机制,严格执行向党中央请示报告制度,强化政治监督和政治巡视,推动中央和国家机关、地方党委、基层党组织认真履行贯彻落实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的职责,确保上下贯通、执行有力,将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治理效能。重在健全和落实民主集中制,坚持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把重大决策建立在充分调研、征求意见、科学论证以及风险评估的基础上,进一步改进领导方式,不断提高党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促改革的能力。

让现代化建设成果

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属性,人民立场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立场。坚持人民至上,是由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宗旨所决定的,是中国式现代化的价值旨归和力量源泉。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只要我们始终坚持为了人民、依靠人民,尊重人民群众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把人民群众中蕴藏着的智慧和力量充分激发出来,就一定能够不断创造出更多令人刮目相看的人间奇迹!”“十五五”时期,面对风险挑战和艰巨繁重的发展任务,只有坚持人民至上,尊重人民主体地位,紧紧依靠人民,维护好人民根本利益,让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才能凝聚起推进现代化建设的磅礴力量。

坚持人民至上,重在自觉践行群众路线,做到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把群众的意愿和智慧有机融入政策制定和执行全过程,努力书写出令人民满意的时代答卷。重在强化民生建设,聚焦就业、教育、医疗、养老、住房、社会保障等重点领域,持续加大投入力度,逐步补齐短板,稳步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重在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健全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深入实施全过程人民民主,依法保障公民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环境等方面的权利,让人民群众拥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

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十五五”时期是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夯实基础、全面发力的关键时期,必须坚定不移推动高质量发展,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加快破解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奠定更为坚实的基础。

坚持高质量发展,重在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理念作为一个有机整体来把握,一体化推进,相互支撑,协同发力,全过程融入国家发展的各领域,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重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各地应从实际出发,在加强原始创新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方面持续发力,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全面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积极发展新兴产业、超前布局未来产业,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重在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统筹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做强国内大循环,同时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形成更具竞争力和安全韧性的国内国际双循环。

持续增强发展动力和社会活力

改革是解放和发展我国社会生产力的关键,是推动国家发展的根本动力。实践充分证明,改革开放是党和人民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我国所取得的世所罕见的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皆源于此。“十五五”时期,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国际环境,要推动高质量发展,为2035年战略目标的实现奠定坚实基础,则必须持续深化改革,不断破除深层次体制机制障碍,有效增强发展动力和社会活力。

坚持全面深化改革,重在围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突出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要聚焦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提高人民生活品质、建设美丽中国、建设更高水平平安中国、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长期执政能力等七个方面,不断深化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国家安全和党的建设等领域改革。重在以高水平开放倒逼和牵引全面深化改革,稳步扩大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推动贸易创新发展,拓展双向投资合作空间,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通过开放引入外部竞争压力,促进国内相关领域体制机制改革。

坚持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相结合

处理好市场与政府之间的关系,是市场经济的核心问题。从理论逻辑看,有效市场能够通过价格、供求、竞争等机制相互作用,使资源在不同部门之间转移和流动,实现资源在社会范围内的优化配置。同时,通过竞争机制的作用,激励市场主体的能动性,有力促进生产力发展。但市场不是万能的,存在着因市场调节滞后以及市场主体在追求自身利益时与社会公共利益发生冲突所引发的市场失灵,需要有为政府通过宏观经济治理、相关制度供给、强化监管服务等加以消除。“十五五”时期,坚持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相结合,更好统筹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关系,是推动高质量发展、夯实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物质基础的必然要求。

坚持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相结合,重在完善市场体系,按照“五统一、一开放”的要求纵深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完善主要由市场决定价格的机制,推动市场高效运行。重在深化“放管服”改革,进一步简政放权,减少行政审批。创新监管方式,加强事中事后监管。提高政府服务效率,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重在创新宏观调控,更多运用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减少行政干预,增强政策的精准性和有效性。完善国家战略规划体系和政策统筹协调机制,增强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

在发展中固安全,在安全中谋发展

发展和安全犹如鸟之两翼、车之双轮,相辅相成、互为条件。一方面,发展是安全的保障,解决我国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在于发展,不发展就是最大的不安全;另一方面,安全是发展的前提,只有国家安全、社会稳定,改革发展才能不断推进。“十五五”时期,各种不确定难预料风险因素将明显增多,需要应对的风险挑战和防范化解的矛盾更加严峻复杂,从而要求我们必须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进一步提升在发展中固安全、在安全中谋发展的本领,牢牢掌握发展主动权。

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重在增强风险防范意识,始终保持如履薄冰的谨慎和居安思危的忧患,注重提升风险预见能力,科学划定发展的安全边界。在制定战略、规划和政策时,坚持底线思维,尽可能考虑到最坏的情况,努力防患于未然。重在有效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聚焦政治、经济、金融、科技等关键领域,强化安全能力建设,织密社会安全风险防控网。重在健全国家安全体系,完善国家安全法治体系、战略体系、政策体系以及风险监测预警体系、国家应急管理体系,构建形成全域联动、立体高效的国家安全防护体系。

(作者系黑龙江省委党校副校长)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积学储宝 incentive-icons
积学储宝
观点集萃
3673文章数 488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洞天福地 花海毕节 山水馈赠里的“诗与远方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