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立群/摄影)
“如果把城市比作一棵树的话,考古就是根,只有根扎得深,树才能枝繁叶茂。”
夏天的多雨势头一直延续到了初秋,淅淅沥沥就是一天,让本就湿润的土地又喝饱了水。一脚踩下去,轻盈的鞋沾满泥,瞬间变成了铁疙瘩一般的重量……济南市济阳区一处基础设施建设用地的考古前置工作现场,邢琪带着考古队趁着没雨的日子加紧推进工期。上万平方米的土地里,邢琪要确保可能存在的珍贵遗迹与墓葬,得到有效保护。湿润的土壤倒是让考古队员下探铲时轻松了一些。
在普通公众看来,郭氏家族墓地那样爆红网络的发掘才是真正的考古,但在邢琪十几年的工作历程里,像这样奔忙在一个又一个工地,配合城市基本建设所进行的考古调查、勘探、发掘才是常态。每一次考古发现,都是对济南这座城市历史的再发现与再认识。
绕不开的元代砖雕壁画墓
![]()
邢琪在元代壁画墓里收集资料
![]()
一砖一瓦都是宝贵的资料
2021年,济南东部郭氏家族墓地火爆网络,完整的墓室、精致的砖雕、艳丽而内容丰富的壁画都让人惊叹。郭氏家族墓地发掘工作的现场领队,就是来自济南市考古研究院的副研究馆员邢琪。“说到山东地区的元代墓葬,一定绕不开济南地区的砖雕壁画墓。”但郭氏家族墓地依然给邢琪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惊喜,“当时也没想到那么好!”
郭氏家族墓地的发掘,也是在配合济南东郊基础项目建设而进行的考古前置勘探中发现的。“这次发掘的重大意义在于,我们发现了一批带有明确纪年的墓葬。出土的器物、墓葬的形制都很完整。”邢琪表示,“以往我们只能根据壁画中的人物服饰、墓葬形制、出土器物推断其年代。郭氏家族墓地为济南地区同时期墓葬的年代判定提供一个标尺。”2021年,郭氏家族墓地获评2021年度山东省五大考古新发现,成为济南市考古研究院第四项入选山东省五大考古新发现的考古项目。
![]()
邢琪在考古现场忙碌着(王立群/摄影)
![]()
他们的工作环境,复杂多样(王立群/摄影)
两年之后,在济南市济阳区清宁村,一处时间跨度超过700年的墓地被发现。清宁村墓地与郭氏家族墓地相互印证,为解决一个困扰邢琪许久的问题提供了部分依据。“如此精美的砖雕壁画墓在元代达到巅峰之后,怎么就没落了?去了哪里?”清宁村发现的最早的墓葬在北宋晚期,一直延续到清代。“这里发现的元代墓葬还装饰有砖雕和壁画,明代墓葬已不见壁画,砖雕也较为简单,部分甚至徒有其形,清代就基本消失不见了。”但其消失的原因依然有待考证。
考古前置保护济南历史
![]()
考古前置,先考古,后建设(王立群/摄影)
![]()
做好考古记录,确保不遗漏(王立群/摄影)
无论是郭氏家族墓地还是济阳清宁村墓地,都是在配合济南城市建设而进行的考古前置工作中发现的。考古前置,简单理解就是将考古工作放到建设工作的前面,提前对施工区域进行考古调查勘探,主动去发现可能存在的考古遗迹,而不是等它们被机械挖出来。
“刚参加工作的时候遇到过很多抢救性发掘的情况。工地施工过程中,突然挖出文物。我们到现场一看,破坏往往非常严重,工地也必须停工。对文物保护和施工单位双方而言,损失都很大。”2020年开始,济南市在全省率先实施国有建设用地供地前的考古前置政策。也是从那时起,邢琪就奔忙在各类调查勘探工地。“济南每个县区都跑遍了。如果不是从事这项工作,有些地方一辈子都不会去。”
![]()
在临港A包地块项目,衣服粘上了吸血的蜱虫
![]()
因为工作需要,邢琪有时也要爬上爬下
“考古前置,考古纳入国有土地出让的先行条件。先考古,后出让。工程开始前,我们的考古工作就已经结束。如果发现遗址或墓葬,就制定相应的保护方案。这就不会带来建设过程中停工的情况,保护文化遗产的同时,也保障了工程建设方的利益。”济南市文物考古研究院还将全市区域划分为一、二、三级文物分布区,进一步提高考古前置的工作效率。
200多个调查勘探项目,400余公里徒步调查、勘探里程,超过2万平方米的发掘面积,是邢琪和他的考古队伙伴们给济南这座城市交出的成绩单。涉及的重大建设工程项目包括“济泰高速公路、济南绕城高速公路大东环、平阴G220拓宽、长清G220拓宽、济南站至济青高铁联络线”等等。由于许多调查、勘探项目处在没有开发利用的山区荒地,山高路远、人迹罕至,甚至没有道路,不仅要在深没头顶的草丛灌木中穿行,还要面临虫蛇的叮咬,当一天的工作结束,邢琪和队员们身上经常会扎满苍耳和鬼针草,甚至发现有正在吸血的蜱虫……
考古是城市的根
![]()
邢琪和同事们的足迹遍及济南各处(王立群/摄影)
从学生时期主攻商周考古,到工作之后先后接触战汉、魏晋、隋唐、宋金、元明清等各个时代,邢琪有些无奈,更感慨收获良多。“没得选,没得挑,但挺有意思。只要沉下心,好好钻研,多用心,就有收获。发掘的过程就是不断学习的过程。”
在济南市考古研究院的支持下,邢琪一边做田野工作一边做资料整理和学术研究,“年轻一代不能局限于挖土,我们要想办法把资料详细、准确、及时地公布出去,这是对考古工作者最起码的要求。在这一基础上,是不是应该再拔高一点?把问题再深入思考一下,而非仅仅是公布材料。”
![]()
取土分析其年代及成分(王立群/摄影)
![]()
田野工作是他们的日常,日落时分他们才收工(王立群/摄影)
到目前为止,邢琪已经发表考古简报及论文近40篇,并承担多项国家级、省级、市级课题。2022年,邢琪还参加了山东省文物职业技能竞赛,获得考古探掘项目第二名,随后代表山东参加了全国大赛又获得第六名。
随着一处又一处遗址、墓地的发掘,邢琪对于济南这座城市的历史脉络越来越熟悉,在他看来,每一处遗迹“都是我们城市的遗产,都是千百年来积淀下来的东西”,“如果把城市比作一棵树的话,考古就是根,只有根扎得深,树才能枝繁叶茂”。
未署名图片由被访者提供
视频拍摄/杨超 陶冉 王立群
剪辑/陶冉
文/王立群
来源:山东画报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