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得不说,当一个人水逆的时候,喝水真的会塞牙缝。一台MEGA好不容易用一年的时间,从谷底爬到月销3000+台的高位,一场爆燃事故,再一次把理想推到了舆论的风口浪尖。而这,已经不是理想今年第一次遭遇困境了。最近几个月,销量连续暴跌,L6789被友商的增程车打得毫无招架之力,全力以赴推出的i8和i6又被纯电友商压得喘不过气。李想和理想的忠实粉丝们,早就没了当初的意气风发。
理想水逆,到底该怎么破?
首先我要说的是,理想累计交付超过146万辆车。有着庞大的产能规模和用户规模,其中不乏大量的理想忠实用户。就这样一个群体,理想再困难也不可能倒下,实在实在撑不住,也一定会有大公司收购,然后继续做下去。
所以对理想而言,可以抱着“背水一战”的心态,但距离“倒下”还远着呢。总体方向上,就是从技术到产品,重新梳理和规划,尽快找到自己的节奏,打出自己的特点。
我个人判断,留给理想的窗口期还有一年。必须在这一年时间里,大刀阔斧地做出改变,后面的势头才有重新起来的希望。
![]()
首先,理想得尽快找到自己的发展节奏。
理想在过去5年的节奏,一直都是非常顺风顺水的。首款大尺寸增程SUV理想ONE热销,不到三年就卖出去20万台。紧接着垂直切换,直接推出L9,率先占据了50万价位大型SUV的一席之地。然后L8、L7、L6陆续推出,产品线下沉,20万以上只要是买增程车,就绕不开理想。
然而时间进入2025年,理想突然就“失速”了。销量开始下跌,最近几个月还是同比暴跌;寄予厚望的纯电i8一上市就“哑火”,全村希望的i6上市快2个月,一直没有公布真实的交付数据,一直在“产能爬坡”;就连好不容易爬出泥潭的MEGA,车价50万以上的MPV,月销都能过3000了,一次爆燃事故,又被深深打击。
与此同时,李想也不再是2023年意气风发教人做CEO的样子,友商们抢夺理想市场份额的时候,理想更是像个鸵鸟一样把头埋土里,全当看不见。
![]()
理想的节奏去哪了?为什么不在今年同步推动L9、L8的改款?为什么对纯电赛道的前景没有做出更加理性的判断?
可能有人会说,这是理想去年决定转型纯电赛道而带来的阵痛。可问题在于,转型,跟继续做增程,冲突吗?明年再推L9,黄花菜都凉了;明知道i6重要,也看见过友商产能不足而导致产品错失上量的机会,怎么就不知道提前规划产能?
就是说作为一个旁观者,以理想目前的节奏,就别想着2026年能好起来了。得想想明年能不能维持今年的销量了。
![]()
其次,理想要尽快为自己找到真正的核心竞争力。
理想的核心竞争力到底是什么?
说真的,这个问题一直就很模糊。理想也一直都没有给出特别鲜明的答案。
肯定又有人说了,是家一样的舒适空间(冰箱彩电大沙发),是理想的智驾,是理想的驾驶体验。
来来来,理性看看,这是理想的核心优势吗?
冰箱彩电大沙发,现在多少品牌在做,理想给了友商启发,友商就能做出花来;
提到智驾,在大部分人看来,理想顶天了都超不过华为;
说到驾驶体验,这个就是玄学,极致驾驶乐趣,理想肯定比不上小米极氪,舒适性,你说MEGA能到95分,其他友商不及格,还是80分都没有?体感各不相同,理想没证据证明自己有天大的优势。
还有什么?
补能快?5C超充独占?
说句扎心的话,理想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核心优势”。在友商们集体发力之后,理想产品就变得不再那么有足够的吸引力,除了一部分对理想品牌价值观有高度认同感的忠实粉丝,大部分人,在同样的价格区间内,在看到其他品牌差不多的产品后,都会面临选择和纠结。现在L6789能保持一些销量,到底是因为产品本身功能配置技术,还是因为大幅的优惠力度?理想的人应该更清楚。
![]()
第三,李想不能再把自己定义为“产品经理”。
从最早的泡泡网算起,李想创业都快30年了。在他年轻、打造汽车之家的时候,把他塑造成“懂用户”、“懂产品”的人设,没问题。在刚开始做理想的时候,说他是最懂汽车用户的“产品经理”,我觉得,已经不是什么好人设了。过去几年理想牛逼的销量,其实是掩盖了他这种人设的弊端。
说白了,他现在掌控的不是一个百亿市值的汽车之家,而是千亿市值的汽车公司。他是老板,是掌舵人,他应该有更高、更远的战略眼光和目标,去为他的这个企业未来五年、十年的发展脉络去做梳理和规划。
产品经理是什么?在一个大企业里,也就是一个部门的员工,我猜,理想公司里,挂着“产品经理”抬头的人得有上百个吧?你是李想,你的位置应该是产品经理们的老板的老板。你应该给出大方向、验收结果,整个企业都在等着你给决策,今后怎么走,而不是一直亲力亲为地盯着某个产品的某些细节。
只不过到现在为止,李想每次出现在公众面前谈论理想,内容依旧停留在这个产品怎么做、怎么能更好满足用户需求上。我们从来没有听到过他谈论企业未来5年的规划——“2025年年销量达到160万,2026年初验证”,这就不是规划,这是脑袋发热的狂妄之词。
![]()
总之呢,当前的理想,给我一种正在走向平庸的感觉,并且缺乏自信。确定从增程转向纯电,这条路是对的,但两头却都不敢全力以赴,甚至让我以为,理想为了守住盈利的基线而不敢投入。结果就是两头都没做好,原有的市场份额都在被快速侵蚀。
我的想法,理想应当放下过去几年成功的包袱,放下追求或者保持盈利的目标。如果下定决心要做纯电,那就是砸锅卖铁都要把纯电相关的技术做起来。看看蔚来,看看小鹏,深耕纯电领域这么些年,技术标签贴得牢牢的,核心专利大把在手,吃了无数的苦,也还没盈利,但底气明显更足。放在10年、20年的发展维度上看,他们真的就是理想应该认真学习的品牌。
为什么刚开始的时候,我会说“理想还有一年的窗口期”。这是我对接下来行业发展的一个判断。大电池增程车一定是明年的大热点,但增程路线基本上也就到头了,再往后,就是纯电/混动两条路线为主。那么对于理想而言,就得考虑清楚,到底要不要做大电池增程车,还是下定决心,在纯电技术方面全力以赴,趁“赛道”里的竞争对手还不是那么多,赶紧把技术做强。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