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刚在群里聊《三体》动画,七天后就收到讣告,54岁的严蓬走得比剧情反转还快。”
很多人第一次被吓到,是看到郭帆导演那条微博——“他帮《流浪地球》改剧本时,熬夜到三点还嫌自己没把外星文明写透”。点进配图,是严蓬去年在论坛上的侧影,瘦,但眼神带光,谁也没料到这就是最后一次公开亮相。
![]()
再往前翻,11月2号,他账号还在回网友:“《星际穿越》的配乐不是煽情,是时间本身的噪音。”语气轻松,像顺手递出一包纸巾,让人擦干眼泪继续仰望星空。那条动态现在被顶到最热,评论区成了临时灵堂,粉丝把头像换成黑色立方体,悼念《立方光年》杂志的创办人——那是他亲手攒出来的中文科幻老巢,纸媒寒冬里硬撑了八年。
![]()
业内群像更扎心。刘慈欣没写长文,只丢出一句“电子骑士退场,宇宙暗了0.5勒克斯”,懂的人瞬间破防;影评人藤井树贴出2015年对他的采访截图,那时严蓬就说“国产科幻缺的不是钱,是敢把脑洞写完的耐心”,八年后这句话仍像照妖镜。最难受的是普通读者,有人翻出他2009年对《阿凡达》的千字短评——“技术不是洪水,是镜子,照出我们想象力的营养不良”,当年被嘲太苛刻,如今看句句应验。
![]()
家属声明只有三行字,却像关掉了所有背景音乐:“突发疾病,抢救无效,遵他意愿低调告别。”没有追悼会,没有募捐,连病因都不披露,符合他一贯作风:写完稿就隐身,把聚光灯留给作品。有人猜是心梗,有人猜脑溢血,但很快停嘴——大家忽然意识到,过度追问也是一种消费。
![]()
严蓬留下的最大悬念,是“科幻评论下一步谁来写”。过去二十年,他像自带导航的灯塔,把《三体》的黑暗森林译成大众语言,把《流浪地球》的愚公移山拆成工业流程。现在灯塔熄灭,船还在海上。豆瓣小组开始自发整理“电子骑士关键词表”:技术伦理、集体英雄、近未来贫困、太空乡愁……一条条词条,像拆弹手册,留给后来人排雷。
![]()
更现实的问题是:当影评变成10秒短视频,谁还肯花两千字解释“为什么火星救援种土豆不是煽情是硬科学”?严蓬的离世把遮羞布撕掉——深度内容正在断货,算法只推情绪,不推真相。网友@小行星带 留言获赞三万:“不是他离开得突然,是我们太久没人愿意把板凳坐穿。”一句话,把行业痛点拍在桌面上。
![]()
能做点什么呢?有人提议把《立方光年》停刊号做成电子版免费放出;有人号召每月选一天“长评日”,只发千字以上影评,抵制快餐解读;还有影视公司悄悄把“科幻顾问”写进预算表,不再临时抱佛脚。这些动作很小,却像把火种往夜里撒,能不能燎原不知道,起码先别让黑暗赢那么彻底。
![]()
严蓬最后一条公开,是11月2号线上论坛的结束语,语速放慢:“科幻不是预测,是给人类打预防针,提前想象伤口,才有可能避免感染。”说完他下线,像平常一样没留晚安。现在再听,那句话像给自己也给我们补的最后一针——提醒活着的人:别等下一个名字上热搜,才想起去认真读一篇长文。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