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曾有这样一人,他守护中国人一甲子;也曾有这样一人,他身份和名字瞒过全世界60年。
如今噩耗传来,为中国“玩命”的他永远离开了我们,而他的名字便叫做——张福安。
![]()
或许他的名字鲜有人知,但他却是我国第三代防空武器系统研发的奠基人。
为实现中国武器“中国制造”的宏图伟愿,他甘愿隐姓埋名60余年,直到离世后,他的身份才被众人知晓......
![]()
隐姓埋名的“导弹人生”
1939年,中国抗日战争正处于战略相持阶段,战事激烈,全国军民为民族存亡而浴血奋战,而张福安便出生在这一年。
年幼的张福安经历了百姓流离失所,中国最水深火热的动荡时期,保卫祖国的信念便在他的心底生根发芽。
![]()
1949年新中国成立,此时大陆仍承受着领空被肆意侵犯的苦难,国民党空军以台湾和舟山群岛为基地,凭借美国的先进战机频繁对对上海的主要电力设施进集中轰炸。
导致杨树浦发电厂等严重受损,全市供电几乎中断,造成大量市民伤亡,而这一事件也暴露了当时新中国防空力量的薄弱困境。
![]()
满腔怒火的张福安含恨立宏愿,一定要守护这万里山河,于是,大学时期他便毅然决然选择了西安交通大学工业企业电气化专业。
也正是因为他选择的这项专业,为日后的科研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
1960年,一个震惊世界的消息传开,美军不可一世的高空侦察机被“萨姆-2”导弹击落了,而导弹的威力也让张福安找到了人生航向。
毕业后,张福安选择了投身到国防部第五研究院,他把自己的一辈子都献给中国这个最为神秘的地方,誓要为祖国和人民筑起“空中的长城”。
![]()
那个时候是最艰苦的年代,技术落后、资料匮乏、工作环境更是让常人难以接受,但以张福安为代表的国防部第五研究院科研人员,不仅没有退宿反而展现了令人震撼的意志力和智慧。
在缺乏计算机的年代,他们通过手工计算、模拟验证、甚至用算盘核对数据,创造了“手算+群算”的独特工作模式。
![]()
科研人员曾回忆,为验证一个关键参数,团队曾连续计算三天三夜,用掉几麻袋草稿纸。
而面对的难题,他们采用“分块计算、交叉验证”的方法,将任务拆解为多个环节,由不同小组同步计算,最终汇总比对,确保数据准确性,这种“人海战术”弥补了技术工具的不足。
![]()
不惜一切代价,必须摧毁它!
1962年,美国U-2高空侦察机频繁入侵中国领空,其飞行高度超过当时中国战斗机和导弹的拦截范围,被称为“打不下来的黑色幽灵”。
面对这一严峻挑战,张福安和国防部第五研究院的科技人员接到国家“不惜一切代价摧毁U-2”的指令,开始了艰苦的攻关。
![]()
在技术落后、资料匮乏的条件下,科研人员通过大量计算发现U-2装有信号干扰系统,导致导弹锁定后失效。
为此,地空导弹部队创新了“近快战法”,将制导雷达开机距离从100公里缩短至38公里,操作时间压缩至10秒内,成功突破敌方干扰。
![]()
1962年9月9日,地空导弹二营在南昌设伏,以轰炸机佯动诱敌。当U-2侦察机进入射程后,营长岳振华果断下令发射3枚导弹,于8时32分将其击落,残骸坠落在南昌罗家集。
此战不仅打破了U-2“不可击落”的神话,也中国成为全球首个用导弹击落U-2的国家!
![]()
面对美国记者采访时询问,中国是如何做到将高空侦察机打下的?而作为外交部长的陈毅并不想让美国人给看扁,轻描淡写一句“我们用竹竿给捅下来的”。
殊不知这一句“轻描淡写”的背后,实则是地空导弹部队和张福安等科研人员通过“近快战法”等创新手段,用实际战果证明了中国捍卫领空的能力!

为了祖国、奉献一生
1992年,中国面临着空前复杂的空中威胁,现有的防空力量根本不足以应对,而这一年张福安已经53岁快到了退休的年纪。
可当得知祖国需要他的时候,他义不容辞,主动挑起了第三代防空武器系统总设计师的重任。
而从此刻开始,他就像众多国防科研人那样,成了一个“不能说的秘密”——他的成就、荣誉,甚至名字,全都是国家机密。
![]()
彼时,先进防空导弹技术在国际上被捂得严严实实,中国防空导弹研发面临“无技术可引、无经验可循”的困境,只能靠自主创新破局。
为此,张福安带领科研团队查阅无数资料、在失败中找经验,整整熬了三年攻破了五大关键技术。
![]()
他主持制定的武器系统总体方案,不仅解决了当时的刚需,还为型号系列化发展铺了路。
这一成就不仅显著提升了我国防空导弹的技术水平,更在战略层面增强了国家防御能力,让中国在国际舞台上挺直了脊梁,有效震慑了潜在威胁。
![]()
如今,中国已建立起完善的导弹防御体系,拥有多个自主研制的导弹系列品牌,如“飞龙”、“飞獴”、“飞豹”、“快狼”、“野牛”等。
这些导弹系统各具特色,共同构成了中国强大的空中防御网络,成为捍卫国家领空安全的坚实盾牌!
![]()
迟到的公开,不变的初心
时隔60年,这些导弹功勋的名字才被公之于众,2022年《导弹人生》出版时,张福安已届耄耋之年。
期间,他获得过中国航天事业50年“杰出贡献奖”,国家授予的重大贡献奖。而这位奉献了一生的导弹功勋,终于可以站在聚光灯下,接受公开致敬。
面对迟来的关注,老科学家们普遍保持淡然,张福安也曾表示:“荣誉属于集体,我们只是做了该做的事。”

2025年11月3日,为祖国奉献一生的防空武器系统总设计师张福安先生逝世,享年86岁。
他的一生是践行“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精神的典范、是中国防空武器系统的重要奠基人、是用毕生心血铸就了捍卫国家领空的钢铁长城。
![]()
如今,虽然张福安先生已经离去,但他留下的精神财富却是永存的。
他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品格,以及"用竹竿捅下飞机"的幽默与自信,将永远激励后来者。
如今,中国已拥有“飞龙”“飞獴”等自主研制的导弹系列,这些“空中王者”正是对张福安等老一辈科学家最好的告慰。
![]()
参考资料
![]()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