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藏在深山没人知,现在央视一报道,订单像雪片似的飞来!”清镇市流长乡黑土村种植大户雷成江望着空荡荡的仓储大棚,笑得合不拢嘴。今年9月,央视《寻味山海》节目组的镜头聚焦这座黔中山村,一场关于刺梨的“云端带货”,让这个小村落的特色产业彻底“火出圈”,实现产销两旺的亮眼成绩。
![]()
采摘成熟的刺梨。
镜头下的黑土村,青山环绕、黑土肥沃,漫山遍野的刺梨树挂满金黄果实。《寻味山海》节目以纪实笔触,完整呈现了刺梨从山间种植、人工采摘,到清洗压榨、深加工成原汁、果干、饮品的全产业链条,细腻捕捉了村民们守护生态、匠心培育的全过程,更通过权威解读凸显其“零添加、高营养、有机天然”的核心优势。节目一经播出,“黑土刺梨”迅速抢占社交媒体热搜,成为清镇市乃至贵州省的热门话题,全网相关视频播放量突破100万次,网友纷纷留言“隔着屏幕都闻到清香”“想尝尝大山里的健康味道”。
流量来了,如何接住这波“泼天好运”?黑土村村委会、驻村工作队与村集体经济合作社迅速行动,打出一套“品质+渠道”的组合拳。为夯实产品竞争力,村里专程邀请贵州奥博特认证有限公司开展有机认证,从土壤检测到生产标准全程把关,成功为刺梨贴上“有机认证”的金字招牌,让消费者买得放心。线下渠道同步发力,以黑土村刺梨为核心原料的“黔然堂”系列产品,惊艳亮相中国(贵阳贵安)—乌兹别克斯坦经贸文旅推介会,不仅让“黔货”走出国门,更搭建起跨境产销的桥梁。多管齐下之下,订单纷至沓来:贵州极海果蔬饮品工程技术有限公司率先签订400余吨鲜果收购合同,剩余400余吨刺梨也被各地企业、经销商抢购一空。截至目前,黑土村已向全国发送刺梨鲜果超800吨,相当于往年全年销量的2倍,真正实现“山货变网红,产销两头旺”。
![]()
央视《寻味山海》栏目组在黑土村拍摄刺梨现场。
刺梨的火爆,让村民们的腰包鼓了起来,更点燃了大家的种植热情。雷成江种了多年刺梨,今年产量达10余吨,纯收入8万元,比去年翻了近一番。“以前还担心卖不出去,现在不仅不愁销,价格还涨了!”他说,虽然今年的刺梨早已采摘完毕,但村民们趁着农闲,自发组织起来给刺梨树修枝、施肥、养护,盼着明年能有更好的收成。如今的黑土村,刺梨种植面积已达5000余亩,100余户农户深度参与其中,今年累计实现收益200余万元,较去年同期增长近50%,户均增收超5000元,曾经的“靠山吃山”变成了“靠山富山”。
这颗小小的刺梨,正成为黑土村乡村振兴的“致富果”。下一步,流长乡将深化“媒体 + 产业”融合模式,在持续扩大刺梨种植规模、提升深加工水平的基础上,深挖刺梨文化内涵,打造集采摘体验、乡村旅游、研学实践于一体的新业态,推动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未来,这座黔中山村将以刺梨产业为支点,撬动乡村全面振兴,全力打造“产业兴旺、生态宜居、生活富裕”的示范样板,让更多大山里的珍品走向全国,让村民们的日子越过越红火。(图/文 赵祝娟)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