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8日,大连工业大学发布的一则开除学籍通告,将一名李姓女大学生推上了舆论风口。
通告称,她因“不当行为在社会上造成恶劣影响,影响国格”,而这起事件,已经在网络上发酵了近半年之久。
![]()
这场风波的起因,发生在2024年12月。
当时,37岁的乌克兰前电竞选手 Zeus 来到上海参加比赛。
李同学是他的铁杆粉丝,就读大连工业大学服装设计专业,还是大三在校生。
为了见偶像一面,她的当时男友甚至为她买了机票,让她从大连飞往上海。
然而,她和 Zeus 在第一次见面当天,便发生了亲密关系。
事情真正失控,并不止于这场一夜情,而在于 Zeus 随后的惊人举动。
Zeus 将二人的私密视频,毫无遮掩地上传到外网的粉丝群,并配以极其侮辱中国女性的言论:
“见一面就能上床的中国女生,就像巴西牛排一样廉价。”
![]()
这段视频和言论迅速在海外社交平台扩散,一度登上十二国热搜榜首,也让“Easy Girl”这一极具羞辱意味的标签,在中外网络上掀起了轩然大波。
这场事件不仅侵犯了李同学的隐私,更引发了对“中国女性”的集体污名化,已远远超出粉丝与偶像之间的私人丑闻范畴。
在事件曝光后,李同学的姓名、学校、社交账号全被扒出,成为网暴的靶子。
她本人遭遇持续攻击,家庭也承受巨大压力。
大连工业大学最终以“与外国人不正当交往,有损国格、校誉”为由,对她作出开除处分。
![]()
![]()
谁该承担主要责任?
从情感层面看,李同学的行为确实轻率,在个人情感和道德层面,的确有值得反省之处。
尤其是在已有男友的情况下,仍与偶像迅速发展关系,显得既鲁莽,也缺乏自我保护意识。
这种选择,本身就埋下了风险的种子。
但毫无疑问,更令人愤慨的,是 Zeus 的所作所为。
他不仅泄露私密视频,更借此贬损整个中国女性群体,这已不是简单的个人恩怨,而是公然的种族歧视和性别侮辱。
在任何法治社会,这都应当受到舆论乃至法律的严肃追责。
然而现实是,Zeus 至今毫发无损,仿佛无事人般离开中国。
舆论的聚光灯,却全部打在李同学身上,她被贴上“活该”的标签,成为千夫所指的对象——哪怕从头到尾,视频的传播和辱华言论都不是她亲自做出的。
![]()
校方的做法,真的对吗?
学校的做法,也引发巨大争议。
大连工业大学选择以“与外国人不正当交往,有损国格、校誉”为由,对李同学予以开除,看似立场鲜明、态度强硬。
但问题在于:校方严厉惩戒校内学生,却对外籍男子 Zeus 的泄密和侮辱言论置之不理。
面对真正挑起风波的外籍加害者,学校根本无力追责,反而把惩处的刀子挥向了自己的学生。
这种“内紧外松”的做法,在社会观感上,极容易被解读成“对外软弱、对内强硬”。
更值得讨论的是,大连工业大学的校规里,竟然还有“学习期间发生未婚性行为者,给予记过及以上处分”这样的条款。
对于已经成年的大学生而言,他们在法律上拥有独立的行为能力和自我决策权,学校以行政手段全面禁止成年学生发生性行为,用如此严苛的校纪去管控他们的私生活,是否合理?
相比个别学生的私德问题,更值得社会深思的,正是校方在处理舆情时,是否真正做到公平、理性、合乎法理。
这不仅关系到一所大学的形象,更是衡量一个社会法治与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尺。
![]()
![]()
面对世界的恶意,女性更应该自尊自重
对于整起事件,有书君想表达以下三点:
第一,中国国力崛起之快,令部分国人的心态还未跟上。
许多人对“外国人”仍抱有莫名的美化幻想,似乎与外国人恋爱、结婚、甚至一夜情,都能带来某种社会身份和优越感。
这种心态必须纠正。
以经济数据为例,乌克兰人均GDP约2200美元,而中国已达到约1.3万美元,乌克兰仅为中国的六分之一,其总体经济规模甚至比不上中国一个地级市。
更何况乌克兰如今深陷战火,盲目崇洋不仅毫无必要,更是认知上的落后。
真正的自信,不是向外索求,而是源自内心。
第二,抛开舆论风暴,女性更应自爱自律。
世界对女性本就不够宽容,任何情感或道德的闪失,都可能被放大、攻击。
因此,女性更需要珍惜名誉、守护自尊。
这并不是苛求女性“完美无缺”,而是因为现实残酷:只有尊重自己,才能赢得真正的尊重。
为自己负责,是对自我的保护,更是对自我的负责。
第三,别让热搜和情绪代替了冷静判断。
李同学的确做了不够审慎的选择,但她绝不是这场风波中最应被痛骂的那个人。
真正的加害者是 Zeus。
他不仅泄露女性隐私,更公开发表辱华言论。
李同学的行为确实值得引以为戒。
不是所有偶像都值得飞奔而去,不是每一场邂逅都配得上放弃底线。
她不该、也无需为一个已经过气、私德不堪的外国男人,付出如此沉重的代价。
但当发泄完情绪,与其一边倒地高喊“开除得好”,不如冷静一下,开始思考:我们是否具备对跨国侵犯隐私、网络暴力的有效法律和国际合作机制?
能否借此推动更完善的立法、让外籍加害者也承担应有的法律和社会后果?
这才是我们更该关心、也必须解决的问题。
李同学的事件,是一次复杂的社会案例,远非“私德”二字可简单概括。
它折射出性别平权、民族形象、教育尺度,以及跨国道德与法律冲突的多重博弈。
愿这场风波,成为一面镜子:提醒年轻人珍惜身体,也珍惜情感;
提醒社会不要双标,更不要只会惩罚弱者;
也提醒每一位走出国门的中国人,不卑不亢,自尊自强。
这不仅是对一个女孩的教育,更是我们社会必须补上的一课。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