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创作不易,感谢您的支持。
8月的伦敦,泰晤士河上一片亮堂,年轻人举杯、拍照、吹蜡烛,笑声顺着水气飘。谁能想到,短短半分钟,欢喜成了噩梦。51个名字,停在了凌晨1点46分。
![]()
![]()
那晚的主角是一艘名字很“贵气”的船——“侯爵夫人”。三层甲板,不大不小,够一百多名年轻人开个生日派对。26岁的安东尼奥,穿着得体,身边是时尚圈、金融圈的同龄人,音乐、酒杯、灯串,气氛到位。
我反复看事故资料,时间线冷得像铁。1:46,船身先是一阵猛烈的颤抖,接着急转,转完就是天翻地覆。不到半分钟,“侯爵夫人”被从后赶来的“鲍贝尔号”挖泥船顶翻,重重压下。90多吨的小船,被1485吨的庞然大物“骑”在身下,黑水一口吞没。
![]()
船舱里的人,来不及搞清楚发生了啥,整个人被惯性甩来甩去,紧接着河水从四面八方塞进来。甲板上的人更惨,没半点预兆,全被甩进河里。河水冰冷,河面一片乱,水里还有更致命的东西——螺旋桨。
![]()
说起“杀伤力”,不是每个人都能立刻想到螺旋桨。可这一晚,真正“收割”的就是它。挖泥船“鲍贝尔号”的船头高高翘起,螺旋桨扎得更深,转得更快。为了推动上千吨体量设计的推进力,变成了落水者的灾难。
有幸存者回忆,他们在水里挣扎了十几分钟,才见到救援船姗姗来迟。期间也有路过小船抛下救生圈、绳索,可救起来的人少得让人心急。那段时间,水面上的白色漂浮物让人分不清,是鱼,还是被打碎的人体组织。官方统计,130多人里,51人没能上岸。这数字背后,是无数家庭的坍塌。
![]()
遇难者中,有人在沉没的“侯爵夫人”里被找到,也有沿河下游发现的。最远漂到3公里外的桥墩下。辨认身份成了另外一场仗:衣物、纹身、牙齿,一条条核对。那些被螺旋桨“打碎”的遗体,难度之大,超出常人想象。
![]()
更扎心的,出现在太平间。法医为了加快身份确认,取走了部分遇难者的手部。这在一些程序里确实存在,但问题是——家属完全不知情。更要命的是,取走之后没装回去。
很多家属原以为亲人的遗体“不完整”,是因为螺旋桨摧残。四年后,伦敦的太平间里,竟被发现“被遗忘”的断手。你能理解那种愤怒吗?有的遇难者生前是艺术工作者、音乐人,结果离开人世,连“完整告别”都没得到。
![]()
这不止是工作疏忽。这是对逝者和家属的二次伤害。据家属回溯,法医工作里还出现过更让人难以接受的错配:黑人家庭领到白人遗体。你说能不崩溃么?
![]()
那份调查报告,也惹出争议。英国海事事故调查局给出的结论,是两船没有展示导航灯,也没有加强瞭望。可这说法,家属们打了大大的问号。理由很直观——“侯爵夫人”在开庆祝活动,船上灯光常亮,前方移动的灯与船,后船真会看不见。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