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编辑|麦麦
最近全红婵的一段采访,让无数网友直呼“破防”了!
这个18岁的“跳水天才”,第一次在镜头前坦露心声,直言自己现在跳得“很差”。
![]()
被问及“以后还会跳水吗?”
她的回答却是“再说吧,应该会”。
脸上再也不似从前那样坚定,反而充满了迷茫和无助。
![]()
虽然比不上之前的巅峰状态,但却过得十分快乐,甚至可以坦然接受没人喜欢的代价。
从“天才少女”的赞誉到“发胖掉链子”的恶评,
全红婵终于松口,坦言“跳水并不快乐”,教练也已帮她安排好“后路”。
![]()
一、比赛失利、前途迷茫
11月6日,女子双人10米台决赛成绩公示屏前,全红婵心里满是忐忑。
最终成绩出来后,她和搭档王伟莹以311.76分排名第五,与奖牌彻底失之交臂。
![]()
这是她复出后参加的首场双人赛事,也是本届全运会的收官之战。
一时间,记者的问题铺天盖地地向她砸来。
有记者轻声问出所有人最关心的问题“接下来还会跳水吗?”
全红婵微微愣神,才吐出三个字“再说吧。”
后来又补充了句“应该吧我觉得,现在还不知道”。

眼神里再也没有了往日的笃定,只剩下藏不住的疲惫和迷茫。
看到这一幕,无数观众纷纷感到鼻尖发酸,心疼这个刚满18岁的女孩。
要知道,四个月前她因旧伤复发退出全国冠军赛时,全网还在盼着“天才归位”。
![]()
11月2日的团体赛上,她和王伟莹搭档成功拿下冠军。
赛后那句“我真棒”的发文,更是让所有人都以为那个自信的小姑娘回来了。
可决赛这场双人赛的失误,终究还是暴露了她的力不从心。
![]()
“没能帮队友站上领奖台,挺抱歉的。”赛后采访中,全红婵的声音带着愧疚。
话虽如此,可没人怪她。
熟悉跳水的观众都知道,10米台的每一次起跳、翻腾、入水,对受伤的脚踝都是双重冲击。
而这个18岁的姑娘,硬是凭着一股韧劲完成了全部五跳。
![]()
哪怕最终与奖牌无缘,这份坚持也早已胜过名次。
从14岁横空出世到18岁饱受伤病困扰,全红婵在跳水池里承载了太多不属于这个年纪的期待。
当掌声褪去,她终于敢说出“不知道”。
这份真实,比任何奖牌都更令人心疼。
![]()
二、“跳水并不快乐”
全红婵的“不快乐”,从来不是突如其来的情绪。
在11月7日的采访中,她直白地说“现在跳得很差,比不上之前的状态,但却过得很快乐。”
原来比起鲜花掌声,她更渴望普通人的轻松与自在。
![]()
养伤没比赛的日子里,她会和家人挤在老家的小院子里吃饭,和弟弟妹妹一起追动画片。
可这样的平静,一旦与“跳水”挂钩,就会被打破。
![]()
相比于实力的下降,最伤人的是那些无端的恶评。
今年5月,她因伤退出全国冠军赛,结果却被网友嘲讽“天才凉了,一受伤就躲”。
评论区里也满是“胖了就跳不好,别占着位置”的刺耳言论。
![]()
9月开学季,一张全红婵在校园里的照片被传到网上。
照片里的她,身形明显比东京奥运会时圆润了些,腹部还隐约有赘肉。
身型发胖后,更是直接点燃了恶意的导火索:
![]()
“这身材还能跳吗?怕是吃太多懒出来的”
“以前的灵气没了,只剩肥肉”
“别耽误国家队名额了”...
这些评论像针一样扎人,可没人知道,为了控制体重,她每天要多次称重,饮食精确到克,连最爱吃的辣条都碰不得。
![]()
再加上,18岁本来就迎来了发育期,身体上的变化根本没法控制。
更荒诞的是,当她为了对抗“发育关”加练力量训练,导致肌肉量增加时,又有人说“练得太壮,水花压不住了”。
当她减少训练量养伤,又被骂“不敬业”。
仿佛无论做什么,都满足不了所有人的期待。
![]()
跳水确实给她带来了荣耀,可荣耀背后,是日复一日的枯燥训练,以及铺天盖地的质疑和恶意。
“我知道如果不练了,可能就没有那么多人喜欢我,但我可以接受”。
全红婵在访谈里的这句话,透着与年龄不符的清醒和豁达。
![]()
比起“天才少女”的标签,她更想做回那个能自由笑、轻松生活的全红婵。
那些喷她“发胖、掉链子”的人,或许忘了:她首先是个18岁的女孩,其次才是运动员。
全红婵曾说,跳水是为了给妈妈治病,后来是因为热爱。
可当热爱被恶意与压力包裹,这份坚持也就变成了负担。
![]()
三、带上参赛、备好“后路”
全红婵的“再说吧”,也并非毫无准备地迷茫。
在全运会双人赛结束后,何威仪终于说出了藏在心里的秘密:
“全红婵现在的胫骨、踝关节都是受伤的,大家看不出来,其实她身上都是肌贴。每天都疼得不得了,敷完冰再跳,起跳,再起跳,真的很艰难。”
![]()
这番话揭开了全红婵失误的真相,不是不努力,而是伤病早已拖垮了她的状态。
没人知道,为了这场全运会,全红婵付出了多少。
从5月旧伤复发退赛,到11月复出,这183天里,她一边养伤一边训练,稍微动得猛一点,脚踝就钻心地疼。
![]()
教练何威仪看在眼里,疼在心里。
他知道,全红婵的身体已经经不起高强度比赛地折腾了。
18岁的她正处于“发育关”关键期,身高从1米43长到1米53,体重也从38公斤增加到了46公斤。
这对需要精准控制身体的10米台运动员来说,是巨大的挑战。
![]()
再加上旧伤反复,继续高强度参赛风险太高。
因此,教练何威仪早已看穿了她的挣扎,悄悄为她铺好了另一条路---当教练。
其实全红婵早就展现出了执教的潜质,何威仪也说她“有天赋、有耐心,更适合当教练。”
![]()
对全红婵来说,当教练或许是另一种“延续热爱”。
如果继续跳水,她要面对的是伤病、体重控制和更高的竞争压力。
但若是转身执教,她就能把自己的经验传递下去,看着更多孩子在跳水池里找到快乐。
即使她不再参赛,这份光芒也不会熄灭。
![]()
结尾:
体育的意义,从来不是只有金牌。
无论是在跳台上绽放光芒,还是在教练席上培育新人,只要是遵循内心的选择,就是最好的结局。
全红婵也深知“不练了可能就没人喜欢”,却依然选择开心就好。
这份通透,远比金牌更加珍贵。
![]()
对此,大家有什么想说的呢?在评论区里聊一聊吧!
信息源:
![]()
![]()
![]()
免责声明:
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