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创作不易,感谢您的支持。
![]()
新疆哈密那片风像刀子一样剐脸的戈壁滩上,原本静静躺着几排巨大的石头字——“为人民服务”。从天上看,像在荒原上点亮的路标,粗粝、简单、笃定。谁能想到,这样一段刻在地面的记忆,会被几圈越野车的胎印“踩脸”。
我第一次看到那张卫星图,心里“咯噔”了一下。“人”和“民”之间,留下一个丑丑的圆。你能明显看出,是漂移留下的印子。那感觉,就像有人在先辈的题字上用鞋底擦了两下。网上火速炸锅,央视军事、钧正平接连发声痛批,用词很重,直指这种行为是在精神丰碑上撒野。空军方面也给出了态度,公开感谢参与修复的网友。这不是一般的网络冲突,这是情绪的海啸。
![]()
把时间拨回去。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这里是空军第八航校飞行员训练的空域。天高地阔,参照物几乎为零。年轻的飞行员只要一走神,就可能迷航。于是,一群战士拿起铁锹,徒手在戈壁铺字。他们拖石、摆阵、校线,靠的是眼睛、脚步和耐心。没有重型机械,没有GPS,几个月,就在地上“写”下了“为人民服务”。
这不是景观工程,也不是旅游打卡点。当年它是可用、能用的导航标。更像一颗“地面星辰”。你飞回来的路,它给。你要记住的初心,它也给。每一块石头都能想象出一双手,一段喘息,一声号子。直到导航技术飞起来,这些地标悄悄退场,留在戈壁,留给后来人看,像一个时代的留言条。
![]()
这次破坏事件,争议点很多。网友指向一名越野博主,说他是嫌疑人。对方也发过视频,意思是自己是“网暴受害者”,到场时地面已经被破坏,他不是第一脚下去的人。有没有警方通报?目前暂无相关信息。嫌疑人身份是否明确?有待官方确认。
能确定的是,网上能找到这名博主车辆在该区域活动的视频片段,时间地点都对得上。辩解并不让人信服。你不是第一,不等于你无责。公共道德这事儿,不是“别人干过我就可以再来一下”。更让人上火的是,网络上流传出疑似挑衅的截图,语气嚣张:“修好了我还要去在字体上漂移。”这个说法传播很广,但截图真伪未有权威结论,有待进一步核实。我看到这里,心口是凉的——怎么能把这当“赛道”
![]()
就在骂声淹没屏幕的时候,有人默默上路了。9月11日,一位民间博主看到被毁画面,气不过。他没在键盘前耗着,自费买了工具,叫上朋友,拉着车,往戈壁走。他们在戈壁线上,蹲着找石料,一块块搬,一点点垫。天上的卫星能拍下破坏,也能帮他们定位复原。那位博主说了一句让我记住的话:“能亲手恢复先辈的杰作,内心是快乐的。”
画面很简单:风大,脸上都是沙,手磨得通红。可那几笔字,又一笔笔立起来了。人民空军向修复者公开致谢。这份谢意,沉甸甸。你能感觉到,那不是“点赞即走”,而是对一段传承的回应。网友也“抱团”了,弹幕、评论区全是“辛苦了”“谢谢你们”“这才是为人民服务”。
![]()
这事到底该怎么算账?我得说清楚几句:
![]()
![]()
这次舆论像一面镜子。你能看到“破坏”的嚣张,也能看到“修复”的温柔。一边是踩踏,一边是守护。说白了,每一次“凭什么不能玩”,都对应着另一个“凭什么非要踩”。这片石字,从功能性的“地面星辰”,变成今天大家共同守护的“公共记忆”。它没有开口,但它“在”。
写到这儿,我心里是两股劲儿:一股火,一股暖。火是对挑衅的愤,暖是对修复者的敬。你可能会问,修好了就万事大吉吗?当然不。修复能填坑,不能替代制度建设。情绪能出圈,不能代替清晰的惩戒。
![]()
我更想听听你们的想法——
评论区聊聊。也欢迎把这篇转给那个开越野的朋友。戈壁很大,底线不大。别让下一次的怒火,又烧在我们共同的记忆上。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