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住在小区里,谁没跟物业打过几次交道?但我们真的了解他们吗?催缴物业费的是他们,停电停水时紧急呼救的是他们,楼道堆物被投诉的也是他们……我们与物业,像是“最熟悉的陌生人”——天天见面,却未必真正走进过他们的日常。
![]()
一日体验官
(陶云浩,奉献·奉贤大学生)
这个秋天,“上海奉贤”与团区委联合推出“了不起的物业‘后浪’”系列报道。我们跟随大学生小陶,走进庄行镇景源名墅小区,以“一日体验官”的身份,沉浸式体验物业人的真实世界,探寻他们背后的坚持与温度。
一声问候,一方有温度的社区
初到景源名墅,第一印象是“大而美”。拐过弯,大至物业管理处映入眼帘。前台客服微笑着向我打招呼:“小陶来啦,先跟经理去转转吧!”徐经理边走边介绍,我渐渐熟悉了这个社区的布局。
![]()
路上,不断有居民迎面走来。“出去配药呀?”“老伴身体好点了吗?”徐经理总能自然地寒暄几句。没走多远,又有人路过:“去打球呀,最近挺勤快嘛!”“是呀,你们也转转?”这样的对话反复上演——一个彼此熟悉、彼此问候的社区,像极了我理想中的邻里关系。 当大多数社区的邻里关系只剩下手机里的点赞时,景源名墅却让理想照进了现实,在这里依旧有着人与人之间的温情。
![]()
我问徐经理,这样的氛围是如何建立的?她笑着说:“是我们和居民一起维系的。每次处理邻里矛盾,我总说,大家都不容易,别把关系搞僵。”她随即以前两天处理的楼道堆物问题为例,“当时,我一边安抚向我投诉的居民,一边也替堆放杂物的邻居解释,说她平时一直与人为善,肯定不是故意的,很快就会清理,请对方别太往心里去。我始终相信,将心比心,我们和居民都是一体的。正是这些看似‘多出来’的解释、多跑的几步、多弯的那次腰,日积月累,像细流一样渗进墙缝与地砖,才把这方原本冰冷的钢筋水泥,慢慢煨成一口始终冒着热气、谁都能来舀一勺的‘暖井’。”
一件小事,一片“隐形”的战场
那天物业不算太忙,我坐下来和徐经理聊了聊。她告诉我,物业做的很多事,居民未必看得见。
![]()
比如在台风天,即便物业前期准备充分,将电梯前厅周边用沙袋遮挡,依旧连续一天一夜有3~5毫米左右积水,为了防止电梯进水,物业工作人员他们两天两夜清理电梯积水,仍有居民一早起来抱怨:“你们物业就躲在屋里,外面全是水!”工作人员只能耐心解释。徐经理语气平静,带有一丝苦涩:“委屈,我们早就习惯了。可也正是这些来自居民的声音,像砂纸一样打磨着我们,让我们把服务做得更细、更贴近人心。”
![]()
她举了更多例子:主动帮沿街店铺每天上午下午各一次倒垃圾,反被指责频率太低,拒缴物业费;为方便居民代收停车费,却招致许多投诉,“大家总觉得‘钱交给谁,谁就得全权负责’”,但依然选择了继续代收,因为这样是最方便居民的……其实物业主要负责“四保”——保安、保洁、保绿、保修。“如果将他们比作一场戏剧的话,保安保洁像是台前的演员,而设备维护则是幕后的声音、灯光、特效等等,幕后的工作越是无声,越代表着台前的生活越是顺畅、安宁。”
一次协调,一场“刀尖上”的沟通
作为社区的“管家”,物业既要应对上级部门的检查,又要直面居民的投诉,常常处在“夹缝中”。景源名墅有个突出难题:快递堆放。因电梯需刷卡且分层限制,快递员便直接把货品放进电梯。徐经理一边劝居民使用免费的蜂巢柜,一边联系快递员办理临时电梯卡。
没想到,快递员解释道:“是业主同意我们放的。”面对快递员的解释,徐经理没有止步于此。她意识到,要彻底解决问题,需要促成物业、快递员与业主三方的理解与配合。她再次主动出击,一方面联系快递公司负责人,建立正式的沟通渠道;另一方面,她与快递小哥坦诚交流:“我们一直非常支持你们的工作,比如在门禁管理上给予了很多方便。希望我们也能互相配合,共同找到一个不影响居民又方便你们派件的方法。只有我们双方协作顺畅,才能最终让住户满意,不是吗?”
![]()
她说,这还算“有迹可循”,若遇上遗留问题,更是难上加难。“物业只是服务者,许多业主的投诉,其根源需要追溯到项目源头,比如停车位出口是行人视线盲区、给电瓶车停发的地下车库坡道太陡峭等等,但物业在这方面是无能为力的。”尽管类似这样的事情很多,但徐经理从未有过放弃的念头,每一次尝试和对接都在慢慢促成微小的改变。
一句感谢,一份坚持的理由
尽管困难重重,物业人依然坚守岗位。支撑他们日复一日的,或许正是问题解决后那一句真诚的“谢谢”。在众多受到帮助的业主中,89岁的独居老人朱爷爷尤其牵动徐经理的心。老人家年事已高,就连下楼丢垃圾这样的小事,对他而言都颇为困难。了解到这一情况后,徐经理便默默地将这份责任担了起来——不仅安排专人定期为他清理垃圾,还在节假日上门看望慰问。当收到朱爷爷孙女的感谢信后,徐经理感慨一切付出都是真正被看见的。
![]()
“不管别墅还是高层,我们都坚持同一服务理念。”徐经理拿出前台的记录本,每一项事务,无论大小,都必须纸质+电子双记录,完成打钩,未完成转入待办。“这样交接清楚,也不易遗漏。”
![]()
随着微信的普及,大大方便了彼此的联系,平时徐经理与居民关系亲近,很多人直接微信找她,虽然工作量大了,但徐经理仍坚持耐心处理每一个诉求。她说:“我们就是要把服务做到业主心里去。”
我们与物业,不该是“熟悉的陌生人”
一天体验下来,我听到最多的一句话是:“每个行业都不容易。”物业作为社区治理中最基层的一环,默默承担着太多看不见的付出。社区治理,从来不是某一方的“独角戏”,而是多元主体的“协奏曲”。下一次,当你因停水停电而焦虑时,或许可以多一分耐心——他们正在一线抢修;当对服务不满时,一次有效的沟通,远比一次愤怒的投诉更能推动改变。
![]()
社区的温暖,既需要物业人的用心服务,也需要每一位居民的将心比心。我们与物业,不该只是“熟悉的陌生人”,而应是共建美好家园的“同行者”。正是物业在前线保障社区正常运转,但就是最精密的仪器也尚有犯错的时候,更何况是人,当物业有哪里疏忽时,一份笃定的信任,一声温暖的“你辛苦了”将是铸就社区共同体最坚实的力量。
![]()
看完小陶的物业“一日体验”
相信不少市民也对
物业服务工作有所关注
您最关心物业的哪一环:
保安、保洁、保绿、保修
还是快递、停车、楼道堆物?
下一期“了不起的物业‘后浪’”
您想让我们把镜头对准哪个小区?
欢迎在评论区留言
邀您一同参与把“熟悉的邻里”
变成“共建家园的同路人”!
撰稿:陶云浩(团区委)
编辑:夏阳
• end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