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废墟墙壁上的弹痕依然清晰可见,塞尔维亚议会却已按下表决器,将民族集体记忆的沉重篇章,转化为一座奢华酒店的地基。
2. 这栋建于上世纪五十年代、在1999年北约空袭中首当其冲被摧毁的大楼,曾是南斯拉夫人民军的核心指挥中枢,如今却面临为特朗普家族投资计划腾地的命运。
3. 议会以130票支持、40票反对的结果通过法案,尽管抗议声此起彼伏,项目仍得以推进。
4. 推动该法案的议员米连科·约万诺夫表示,建筑长期处于废弃状态且缺乏保护规划,引入国际酒店项目不仅能激活城市空间,还能带来就业机会与外资流入,甚至有助于“深化与美国政府之间的外交互动”。
![]()
5. 北约留给贝尔格莱德的伤痕从未真正愈合
6. 或许外界并不清楚这座建筑所承载的历史重量。
7. 不谈情感价值,仅从军事打击角度看,1999年那场持续78天的轰炸行动中,这栋楼正是第一个遭到精确打击的目标。
8. 两枚制导导弹先后命中,1号楼瞬间坍塌成一片扭曲钢筋与断裂混凝土的废墟,犹如被撕裂的躯体;2号楼外墙则布满爆炸撕裂的创口,至今仍有导弹碎片深嵌砖石缝隙之中,宛如凝固的控诉。
![]()
9. 更重要的是,它并非普通功能性建筑。
10. 由南斯拉夫著名建筑师尼古拉·多布罗维奇亲自操刀设计,自1956年动工,历时九年建成,凝聚了当时最先进的军工建筑理念。
11. 作为原南斯拉夫人民军的指挥中心和情报枢纽,其战略地位不言而喻。战后未被拆除,反而在2005年由国家正式列为文化保护遗产,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也将其纳入贝尔格莱德文化遗产名录。
![]()
12. 每年3月24日,即北约轰炸开始之日,这里都会聚集大批民众。
13. 白发苍苍的老兵身穿褪色军装,佩戴着斑驳勋章,在残垣前高唱国歌;年轻人手捧遇难者遗像静默伫立;年长者牵着孩童的手,指着墙面上的弹孔讲述那段“被击倒又重新站起”的岁月。
14. 特朗普家族对这块土地的兴趣,早已不是秘密。
![]()
15. 特朗普家族长达十年的土地追逐
16. 早在2013年,唐纳德·特朗普尚未成美国总统,仅为一名地产开发商时,便通过代理人向塞尔维亚方面表达了合作意向。
17. 消息一经披露,立即在国内引发轩然大波,舆论普遍认为此举是对历史尊严的亵渎。
18. 到2016年特朗普当选总统后,这一私人商业构想再次浮出水面。
19. 他派遣亲信特使理查德·格雷内尔前往贝尔格莱德,竟在与总统武契奇的正式会谈中,强行插入酒店建设议题。
![]()
20. 多位知情官员事后向媒体透露,格雷内尔曾在会议中拍案强调:“若项目落地,美塞关系将迎来历史性突破。”
21. 然而当时武契奇并未松口,面对汹涌民意选择搁置。
22. 2020年临近离任之际,格雷内尔再度到访,劝说武契奇称“拆除废墟兴建酒店,是化腐朽为资源的典范”,并承诺美国资本将迅速跟进。
23. 据内部人士回忆,会谈结束后,武契奇私下对顾问感叹:“这不是招商引资,而是逼我们出售民族记忆。”
![]()
24. 同年9月,武契奇赴白宫访问期间,特朗普让他坐在身旁的小木凳上,自己则稳坐宽大皮沙发,这张画面传回国内后激起强烈反响,许多人评价“这是用屈辱换来的接见”。
25. 尽管特朗普随后败选,人们以为此事就此终结,但其女婿贾里德·库什纳悄然接手了该项目。
26. 库什纳成立名为Affinity Partners的投资公司,专门运作此项开发计划。
27. 他不再直接接触高层领导人,转而深入游说议会及行政部门中层官员,频繁设宴款待,私下许诺利润分成,逐步打开政策缺口。
![]()
28. 2024年5月,《纽约时报》曝光一份协议草案,内容令人震惊:塞尔维亚政府同意拆除大楼,并授予库什纳公司长达99年的租赁权;酒店运营后,本国仅能分得22%的收益。
29. 此消息一出,塞尔维亚“文化古迹保护研究所”三十多位建筑师与文物专家联名签署公开信,痛陈:“99年的租约,等于把三代人的历史记忆拱手相让。”
30. 更令人错愕的是,就在去年11月美国大选尘埃落定、特朗普确认重返白宫仅一周后,塞尔维亚政府突然宣布将人民军大楼从国家文化遗产名录中移除。
![]()
31. 当日下午,任职多年的老所长扬科维奇当即辞职,他在声明中写道:“我守护了一生的文化遗产,最终却无力保住象征国家耻辱的纪念碑。”
32. 更戏剧性的情节紧随其后。
33. 今年3月,塞尔维亚检察机关调查发现,支持拆除的文化评估报告系伪造,责任人正是文物保护研究所负责人戈兰·瓦西奇。
34. 调查人员在其电脑中查获多笔来自库什纳公司的转账记录,总额超过五十万欧元。
![]()
35. 瓦西奇被捕后,库什纳公司迅速发表声明称“相关行为属个人违法,与本公司无关”,如此辩解难以服众。
36. 值得玩味的是武契奇的态度转变。
37. 最初其发言人坚称“总统办公室未介入该项目决策”,可数日后,武契奇在接受采访时却公开表态:“该项目有利于改善对美关系,并创造两千余个就业岗位”,同时批评检方调查“损害外国投资者信心”。
![]()
38. 如此前后不一的立场,令许多原本支持他的国民感到失望与心寒。
39. 或许部分读者尚未意识到,这座建筑对中国而言亦具特殊意义。
![]()
40. 共同创伤:中塞两国不可磨灭的历史共鸣
41. 1999年5月7日午夜,北约对南联盟实施空袭的同时,也袭击了中国驻南联盟大使馆,三枚导弹精准命中目标,造成三名中国记者不幸牺牲,二十余人受伤。
42. 第一枚导弹贯穿使馆屋顶,第二枚落在主楼与官邸之间引爆,第三枚彻底掀飞一侧外墙,现场火光冲天、浓烟蔽日,搜救人员连续挖掘四十八小时才找到全部遇难者遗体。
![]()
43. 那段时间,塞尔维亚民众自发前往中国使馆废墟献花致哀,不少老兵带着自己的军功章前来悼念,口中反复说着:“我们都曾被同一个强权践踏过。”
44. 后来中国重建使馆时,当地工人主动义务参与施工,拒绝领取报酬,只说一句:“这是属于我们共同的纪念地。”
45. 如今,这片与中国共享苦难记忆的土地,或将被改建为豪华酒店,国人内心难掩悲怆。
![]()
46. 客观而言,塞尔维亚的现实处境值得理解——小国夹缝求存本就不易,渴望借助外部资本推动经济发展的心情可以共情。
47. 但再艰难也不能放弃底线,那些铭刻民族伤痛的遗迹,是提醒后代“勿忘来路”的精神灯塔。
48. 即便建筑终将消失,只要还有人记得1999年的战火,记得那些倒下的生命,这段记忆就不会真正湮灭。
49. 而中塞之间那份在危难时刻结下的深厚情谊,也不会因一栋楼的拆除而褪色。毕竟,真正的友谊从不需要依靠砖石维系,而是根植于彼此心灵深处的相互理解与尊重。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