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老陈啊,你怎么饭桌上光顾着吃,不管血糖了?”“哎,偶尔放纵一次,也没啥大事吧?”
在小区活动室里,70岁的陈叔依旧乐呵呵地端起了奶油蛋糕,旁人连连劝阻却拗不过。他的理由很简单:“老这么清淡,生活还有啥意思?再说糖尿病也没那么可怕!”
但谁曾想到,仅仅几个月后,陈叔在体检单上看到的“糖化血红蛋白10.5%”让他大吃一惊。医生阴着脸摇头:“如果还任性吃下去,身体真的吃不住了。”
![]()
我们或许都听过“糖尿病一半是吃出来的”,可相信这句话的,大多是已经吃出毛病的人。你是否也疑惑,日常饮食真的会把血糖“吃”高吗?糖尿病控制不好,有哪些意想不到的后果?
今天,我们就用最新权威数据揭开糖尿病与饮食的关系,看看科学视角下的“吃”到底能影响多少命运,以及,如果任性下去,最严重的4个后果究竟是什么。答案,恐怕远不止你以为的“多喝点水少吃糖”那么简单。
有这样一句话:“七分靠吃,三分靠动。”这在糖尿病人群中,甚至被归纳成了“病从口入”的经典案例。
如果你还以为糖尿病是先天遗传、纯粹体质问题,不妨看看这些数字:2022年《中国糖尿病医学指南》指出,饮食结构不合理的人群,其患糖尿病风险高出常人约1.8倍。每天摄入高糖高脂肪饮食,可使胰岛素抵抗风险上升约35.2%。
![]()
不仅如此,80%以上的2型糖尿病患者,日常有暴饮暴食或三餐结构失衡的习惯。北美糖尿病与营养研究中心2019年横断面分析也证实,严格饮食管理可使糖化血红蛋白平均下降1.6%,部分患者血糖水平接近正常。
为何“吃”会带来如此大影响?根本原因在于不健康的饮食习惯会加重胰岛β细胞负担,诱发长期慢性高血糖,久而久之,身体调节机制报警,糖尿病“爆表”。
正因如此,医生才一再强调:“糖尿病管理的第一步,就是管住嘴。”但偏偏,很多人总以为“多吃一顿没关系”,最后却在不知不觉间加剧了病情。
或许有人认为,血糖高一点并不会马上带来什么灾难。但医生强调:“糖尿病最大的风险就是后果”。
如果放任不节制饮食,长期高血糖,4大健康杀手,很可能悄然盯上你。
心脑血管损害升级
长期高糖饮食,使血管内皮功能障碍发生率提升23.7%。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中风风险大大增加。中华医学会数据表明,糖尿病患者发生心源性猝死概率为常人的2-4倍。
![]()
肾脏衰竭概率暴增
2017年《中华肾脏病杂志》指出,糖尿病患者因肾病发展至终末期肾功能衰竭的人数约占全部肾衰竭病例的35.8%,其核心机制是高血糖持续损害肾小球,造成“糖尿病肾”,很多人到了透析才幡然醒悟。
视力不可逆损伤
高糖血流会导致视网膜毛细血管变脆、渗漏、出血,进而诱发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据北京协和医院大型随访,视网膜病变患者的失明风险高出普通人群约12.7倍。
神经病变带来顽固并发症
四肢麻木、灼痛、感染不易愈合,这些都是糖尿病神经病变的典型表现。2021年上海瑞金医院数据显示,糖尿病神经病变的发生率可高达54.3%,且随着病程延长愈发高发。
这些并发症,并不是“吓唬”,而是最真实的结局。医学统计发现,糖尿病后期合并这些并发症,会大幅降低生活质量,甚至致残、致死。
既然“吃”是糖尿病的关键,那如何才能通过饮食让血糖“降服”?医生给出以下四点建议,每一条都简单可行,贵在坚持。
固定时间、固定量,三餐规律不盲目节食
研究显示,每日按时进餐,空腹血糖水平可下降12.1%,降低因进食不规律导致血糖波动的风险。不主张极端禁食或暴饮暴食,最好的办法就是定量、定时、均衡。
![]()
学会“控碳”,减少精制糖和主食总量
2023年《糖尿病膳食管理共识》明确指出,精制主食占比每减少10%,糖化血红蛋白下降0.5%。以全谷类、豆类、低GI根茎为基础,辅以蔬果,每餐主食控制在“一小拳头”的体积,升糖速度慢且更易饱腹。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