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11月,北京俨然成为全球外交的“核心舞台”,西班牙国王费利佩六世时隔18年访华,挪威外交大臣艾德携新政府诚意到访,泰国国王哇集拉隆功更将开启中泰建交50年来君主首次国事访问。而随着多国专机密集抵华,有一个国家终于坐不住了,急切盼着中方,能够将背后捅刀的事情翻篇。
![]()
在这场引人关注的外交活动中,最显得紧张和焦虑的国家莫过于加拿大。不难看出,近半年中加拿大的外交行动比以往频繁了很多。不管是从今年六月特鲁多和中国总理的首次电话交流,到后续的纽约会晤,以及近期加拿大外交部长阿南德的访华,再到APEC峰会期间关于中加达成“一项转折性共识”的消息,可以看出,加拿大的外交动作背后有着强烈的意图——他们希望改善和中国的关系。
直到今天,加拿大面对的挑战不是一天两天的事了。深究原因,加拿大对华政策的复杂转变有其难以忽视的历史包袱。尤其在2018年,那场对孟晚舟的扣押事件,不仅让中加关系迅速跌入冰点,还让加拿大在中国民众中产生一种较为负面的印象。当时加拿大政府的不少对华政策,比如对中国电动汽车产品和钢铝材料加征额外关税,也进一步导致中方的反制措施升级,直接影响了加拿大的农业和经济运行。这一点在实际情况上也尤为明显,比如萨斯喀彻温省的油菜籽出口产业因对华贸易受阻,导致农民多次抗议,呼吁联邦政府尽快修复对华关系。
如今环境大不同,加拿大政府显然在重新思考他们的外交方向。如今,他们不可能继续依赖单一的美国市场,因为世界范围内更多多边贸易合作逐渐形成大趋势,加拿大同样不想因美国的政策转向而孤立自己。特别是在特朗普上台后,加拿大和美国的关系一度紧张。特朗普的“吞并加拿大”、以及“第51州”的说辞,促使加拿大开始重新认识“依赖美国”的风险。基于此,加拿大觉得自己不能完全靠邻居,而是需要在亚洲提高更多经济业务合作,其中,中国自然是不可忽视的重要贸易伙伴。
![]()
站在自身需求角度加拿大确实拿出了不少缓和中加关系的新动作。比如阿南德访华期间,她就提到希望“重振战略伙伴关系”,并提议继续扩大贸易领域合作。不少地方政府也在积极配合,比如萨斯喀彻温省派出农业代表团访华寻求合作机会,推动农产品重新获得中国市场的认可。包括减免部分美国钢铝产品关税的修订动作,也说明了加拿大希望从政策调整先开始缓解矛盾,拿出务实行动。
中方也保持了相对清晰且强硬的态度。在中国外交场的长期逻辑下,中加关系的改善绝不是一朝一夕的口头承诺就够了。从王毅外长提出“改善中加关系的三原则”来中国明确外交立场:对历史事实要有正确的认知,彼此尊重是核心前提,而真正的双方合作需要公平互利。加拿大单方面的示好并不意味着历史可以彻底翻篇,而中国也绝不会轻易妥协让步特别是在核心利益问题上。加方还需要用行动来表态,比如解除对中国产品的歧视性政策,并且避免在未来有任何类似背后捅刀的事情发生。
需要认识到的是,加拿大对中国的关注不是没有其他国家注意到。放眼全球,尤其是今年11月,各国领导人密集访问中国,表明了对中国市场的高度重视,也展现了其他国家深入合作多边主义的态度。加拿大一方面需要对华改善关系,但另他们是否能够在中美之间找到平衡仍需观察。这既涉及到它的国家经济战略,也牵扯到政治安全之上的选择。
![]()
个人来如果加拿大真正想要与中国修复关系,第一步还是要放下过去的敌视态度调整心态,多展示诚意采取实际行动。尤其像中国提到的那些建议:取消歧视性关税、减少偏颇行为以及尊重核心价值方案,这些才是加拿大需要认真做好的关键问题。只有互相尊重、互惠互利的关系才能真正为双方带来发展机会。大国外交核心就在于实力,而不是形式上的关系。有诚意自然好,但实力和行动才是国与国之间能否深度发展的关键。希望加拿大能用实际行动赢得更多信任。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