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是城市空中出行(UAM)领域从技术验证迈向商业化落地的关键一年,全球城市空中出行研发公司纷纷加快机型迭代、适航认证与商业合作步伐。本文选取国内外3家具有代表性的城市空中出行研发公司,从核心机型、技术路线、技术特点、近期进展及商业动态五个维度展开深度解析,其中包括国内在适航进度与产能布局上领先的企业,以及美国在无人驾驶与军方合作领域突出的企业。通过系统梳理各企业的发展现状,呈现2025年城市空中出行研发领域的技术趋势与商业化落地路径,为行业研究与市场观察提供参考。
(一)公司名称:沃飞长空
沃飞长空是一家以低空出行业务为核心的科技公司,是吉利科技集团旗下聚焦垂直起降、新能源动力与智能驾驶的新通航企业。公司成立于2020年9月,总部位于成都,核心技术骨干来自国内头部航空航天科研院所,具备翼龙无人机、C919\C929\ARJ21等多型国家级大型无人、有人航空器的研制经验。
1.机型
AE200系列是沃飞长空全自研战略产品,是专为城市立体交通设计的2-6座级纯电动有人驾驶载客eVTOL,客舱支持灵活布局,具备安全、经济、舒适、环保等多方面优势。
AE200系列的验证机已经顺利完成全尺寸、全重量、全包线倾转过渡等系列飞行试验所有科目,成为全球第二、国内首个完成该类试验科目的eVTOL产品。2025年9月,AE200-100首架机在成都正式下线,标志着国内大型载客eVTOL研发进入新的里程碑。当前AE200-100率先进入型号合格证取证的第四阶段(共五阶段),适航审定进度在国内同类产品中保持领先。
2.技术路线
作为采用倾转旋翼技术的eVTOL,AE200系列核心的“八轴内四倾转”构型具备优异的动力系统故障处置能力,兼顾垂直起降灵活性与固定翼高速巡航效率,有效保障了机动性、安全性的平衡;采用八套双余度分布式电驱动系统,搭载四组电池包,具备先进的电池管理及热失控管理系统;地面状态下,所有螺旋桨包络均位于安全高度以上,保证运营和维护安全;全机旋翼分布在三个高度层,且采用侧倾安装设计,有效规避人员和机载设备受击风险;机身大范围采用碳纤维复合材料,兼具轻量化与高强度;同时搭载了SVO1级辅助驾驶技术,有效提升运营本质安全性1-2个数量级。
3.主要技术特点
-动力与安全系统:配备八套双余度分布式电驱动系统,搭载四组电池包及先进的电池管理与热失控管理系统,可有效应对动力故障;地面状态下螺旋桨均位于安全高度以上,旋翼采用三高度层侧倾安装设计,规避人员与设备风险。
-材料与结构:机身80%以上采用碳纤维复合材料,实现轻量化与高强度的平衡;座舱采用新一代环保型航空阻燃材料,搭配航空级安全座椅与约束系统,同时融入NVH降噪减震技术,动态飞行时舱内噪音仅60dBA,达到高铁水平。
-智能技术:搭载SVO1级辅助驾驶技术,可将运营本质安全性提升1-2个数量级;与富维集团合作打造“智能灵动舱”,配备灵动中岛、云端座椅、天际光影系统等,实现从“便捷飞行”到“舒适体验”的升级。
4.近期进展
适航层面,当前AE200-100率先进入型号合格证取证的第四阶段(共五阶段),适航审定进度在国内同类产品中保持领先。
2025年9月,AE200-100首架机在成都正式下线。这不仅标志着AE200-100首架机的机体大部段对接和核心机载系统安装工作正式完成;更标志着国内大型载客eVTOL研发进入新的里程碑,沃飞长空正式迈入适航取证全面冲刺与量产机型预生产阶段。
5.商业动态
商业化层面:沃飞长空已储备千架商业订单,显示了市场信心,为未来商业运营打下基础。
同时,沃飞长空以直升机为主体,获得由中国民用航空局西南地区管理局颁发的CCAR-135部运行合格证,这是瞄准未来低空应用场景能够落地实现的第一步,意味着企业具备了可通过直升机“先行先试”,验证低空场景航线运营的全流程能力。一方面,目前的运营经验可为后续运营eVTOL产品储备技术能力,识别在运行中的风险,建立风险源库,反馈优化设计,并在未来交付中提醒客户做防范。另一方面,也可为现有135部的运营商们后续使用eVTOL提供能快速复制、“拿来即用”的低空经济解决方案,加快解锁低空应用场景,助力国内低空经济完成“新道超车”。
(二)公司名称:Wisk
1.机型
核心机型为WiskCora,是一款专注于无人驾驶场景的电动垂直起降航空器,主打城市通勤与短途运输功能。
2.技术路线
采用复合翼技术路线,融合多旋翼与固定翼设计,通过分布式推进系统实现垂直起降,无需依赖传统跑道;同时以“全无人驾驶”为核心方向,重点研发自主飞行控制系统,减少对人工操作的依赖。
3.主要技术特点
-构型优势:复合翼设计既保留多旋翼垂直起降的灵活性,又通过固定翼提升巡航效率,结构复杂度低于倾转旋翼机型,降低研发与维护成本。
-自主飞行:以“自主性”为安全核心,基于90%商用飞机已实现功能自动化的基础,进一步优化自主导航、障碍规避、应急处置等功能,提升无人驾驶的可靠性。
-性能参数:航程可达129公里,满足城市内及短途城际的通勤需求,适合高频次、短距离的空中出行场景。
4.近期进展
-技术迭代:持续优化自主飞行系统,完成多场景下的无人驾驶测试,包括城市复杂空域、恶劣天气等环境的适应性验证。
-安全认证:围绕无人驾驶适航标准与监管要求,与航空管理机构展开深度沟通,推动无人驾驶eVTOL的认证体系建设。
5.商业动态
-母公司支持:依托波音集团的航空产业资源,在供应链、安全技术、认证经验等方面获得支撑,加速技术落地与商业化推进。
-场景探索:重点布局城市通勤与短途物流运输场景,与部分城市的交通部门合作,探索无人驾驶eVTOL与地面交通的协同调度模式。
(三)公司名称:ArcherAviation
1.机型
核心机型为Midnight,定位为全电动垂直起降航空器,兼顾载人出行与特定任务场景需求。
2.技术路线
采用多旋翼(12旋翼)布局技术路线,通过全电动推进系统实现垂直起降与飞行;同时注重“从原型机到量产机”的快速迭代,以“低成本、可量产”为核心目标,优化机型结构与生产工艺。
3.主要技术特点
量产导向:在设计阶段即考虑量产需求,简化零部件结构,提升标准化程度,降低规模化生产的成本与难度。
任务适配:机身设计兼顾载人与特定任务需求,可快速调整客舱布局,适应不同场景的使用需求。
4.近期进展
性能优化:完成多轮飞行测试,优化动力系统效率与电池续航能力,提升机型在实际运营场景中的可靠性。
5.商业动态
市场合作:与航空运营商、城市交通服务商展开合作,探索“空中出租车”的商业化运营模式,计划在重点城市布局起降点网络。
2025年,全球城市空中出行研发公司呈现出“技术聚焦、认证加速、场景落地”的发展态势。沃飞长空以倾转旋翼技术为核心,凭借AE200的适航领先性、产能布局与千架订单,展现出国内企业从研发到商业化的完整推进能力;Wisk依托复合翼与无人驾驶技术,在自主飞行与场景探索上形成差异化优势;ArcherAviation则通过多旋翼布局与军方合作,打开了“民用+军用”的双市场空间。
从行业趋势来看,技术路线差异化、适航认证前置化、商业场景多元化成为城市空中出行研发公司的核心竞争方向。随着适航标准的逐步完善、产能的持续释放与运营场景的不断拓展,城市空中出行将逐步从“概念”走向“现实”,而各企业的技术积累与商业布局,也将共同推动全球城市交通体系向“立体式”升级。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