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文学家郭沫若我印象中的郭沫若应该是饱读诗书的斯文学者,最近随着云南虫谷的热播,从侧面了解到,郭沫若除了是学者之外,还是个“摸金校尉”,也说考古学家,真是颠覆了我的认知。
![]()
不过也正是因为郭沫若不是专业的考古学家,所以造成了近代历史上最悲惨的一次考古事故。给国家造成了无法估量的损失。
万历皇帝和他的定陵 万历皇帝以朱翊钧生于1563年,卒于1620年,在位48年,是明朝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
万历皇帝在位期间,前十年奋发图强,中间十年由勤变懒,最后近三十年“万事不理”。他的主要特征,是贪酒、贪色、贪财而又贪权,始终“魁柄独持”,可谓操权有术,从这一点说,他不是一个庸人之辈。但他又缺乏明太祖、明成祖那样的雄才大略。
1955年10月,郭沫若、邓拓等人向国家提交了<<关于发掘明长陵的请示报告》
![]()
定陵先后历时6年修建,耗银达到800万两,其实地宫位于地下27米深处,由隧道券,前殿,中殿,左右配殿以及后殿组成,总占地达到1100多平方米。
![]()
定陵入口
定陵入口:定陵是名十三陵之一,它是明神宗朱翊钧和两位皇后合葬陵墓。事实上,考古人员最先准备发掘朱棣长陵,因试掘失败,结果定陵成了替代品。
![]()
郭沫若来到现场指导
发掘定陵发掘出土了3000多件文物,其中不乏国宝级文物。但是。定陵的教训是无比惨重的,比如考古人员看着大量珍贵丝织物化为灰烬束手无策。
正因此,考古界形成一个共识,“不可轻易发掘帝王陵,否则就是灾难。”
![]()
宋庆龄参观好皇陵
中殿:中殿当年摆放着万历皇帝和两位皇后的宝座,每张宝座前都摆放由一套黄色琉璃五供和一口青花大瓷,瓷缸内盛满灯油,供点长明灯用。事实上,当年发掘时缸内还有大量灯油,这是因为地宫发那个封闭后氧气很快耗尽了,长明灯也就熄灭了。
![]()
后殿三口棺床
后殿:后殿汉白玉棺床上摆放着三口棺床,万历皇帝床居中,两侧分别时孝端和孝靖两位皇后。当万历皇帝棺材被打开后,当时新闻这样报道,“明朝第三十位皇帝朱翊钧和他的两个皇后实体腐烂,骨架完好,头发软儿有光。尸骨周围塞满了无数的金银玉器和成百匹的罗刹织锦。”
![]()
万历皇帝遗骸
万历是明朝一个颇具争议的皇帝,主要原因是前后近30年不上朝。在遗诏中,万历皇帝说到“腰痛脚软,行立不便。组心疼痛,步履艰难。”史学家批评万历懒惰,认为他是以疾病为借口,但是考古人员检查遗骸后,发现万历确实有脚疾。
当年考古人员打开万历棺床后,发现万历皇帝遗憾姿势怪异。后来大家才知道,这是帝王的特有葬姿,“北斗七星”式。葬姿是这样的,“脸面向上,头顶微微向右侧偏去,同时右臂向上弯曲,右手放在头的右侧,左臂略微内弯下垂,左手拿着一串念珠,放于腹部。骸骨的右腿稍微弯曲,左腿则伸直开来,两脚没有并起,而是往外撇开一些。”
![]()
龙袍变黑发脆
但进到了存放万历帝棺椁和随葬品的寝宫时后,令人遗憾的事情发生了,已经失传的明代皇家织锦在没有任何技术能力保存的考古队员的眼前迅速的碳化变黑,最后成为了渣滓。
![]()
工作人员徒手摘皇冠
还有一些明代的木俑,也因为没有经验能力处理保存而全军覆没。全都被糟蹋了,剩下来的只有那些金器和瓷器。
定陵地宫文物提取工作结束后,万历皇帝和两位皇后遗骸,金丝楠木棺木都还放在地宫里。再后来,金丝楠木被人丢弃,被附近村民捡回去打了家具。至于皇帝和皇后的遗骸,在特殊时期66年被焚烧殆尽,令人唏嘘不已。
![]()
是什么让郭沫若一心想要开挖明帝陵呢?
有传闻说,郭沫若挖掘明定陵是有私心的,这源于他的祖上的关系。郭沫若的祖上应该是郭子兴,朱元璋曾经追随过他。朱元璋起义以后,直到做了皇帝,都离不开郭子兴的提拔和辅助,但是当朱元璋坐稳了皇帝后,为了防止功高震主。在郭子兴病逝后不久,就抄了他的家门。幸好,郭子兴的一个儿子发觉苗头不对,早早跑路,找了隐蔽的山区隐蔽起来,这一脉便是郭沫若的家族。
也许郭沫若当年同意挖掘明定陵,有他私心所在,但无论如何,这座优秀的文化瑰宝一旦被破坏了,就就再也回不来了。希望我们后人能够谨记这次惨痛的教训,好好保护祖先留下来的文化遗产。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