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标题下「绿色浙江」可快速关注
11月11日至12日,高校科协青年科技专家共富行在舟山嵊泗举行。活动由省高校科协联合体组织,通过高校与地方的资源对接、专家与政府的点对点研讨,为嵊泗海岛资源深度处理、产业升级及民生改善等话题凝聚智慧。与会代表来自浙江省科协、省内多家高校与科研机构及嵊泗县有关部门等。
座谈交流会围绕“海岛高质量发展共同富裕”、“高校青年科学家共富行”等核心话题拉开交流序幕,并采用“相关部门提问、专家靶向作答”的点对点模式,聚焦海上“千万工程”落地、贻贝产业高质量发展、海洋综合试验三大关键议题展开深度研讨。
![]()
浙江省科协二级巡视员王央杰在交流中强调,高校是推动海岛科技赋能的重要力量,省科协将积极构建高校专家与海岛地区的长效对接机制,促进科技成果落地转化,为嵊泗产业升级持续注入智慧与动力。
![]()
浙江省科协组织人事部(人才工作处)副部长郑杰慧指出,科学养殖是推动嵊泗海岛渔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抓手。省科协将立足嵊泗渔业发展实际,聚焦养殖品种改良、病害绿色防控、养殖环境优化等关键环节,精准对接高校科研资源与海岛养殖需求。
针对海上“千万工程”推进中老旧渔船改造与渔民生活改善的核心诉求,浙江海洋大学海洋工程装备学院副教授唐海红结合自身团队对梭子蟹智能分拣及设备运行状态可视化的研发情况,她强调,渔业智能化需兼顾实用性与适配性,团队正在研发适配海岛渔业的小型化、精准化智能设备,助力解决劳动力短缺与安全风险问题。目前已试点自动做饭、渔获分拣机器人,切实提升渔民生产效率与生活品质。
在贻贝产业高质量发展议题上,围绕机械设备升级、综合利用、碳汇转化等多个痛点问题寻求解决方案。浙江科技大学副研究员孟俊指出提出多维开发路径:贝壳经粗磨可用于土地改良,贻贝肉提取有效成分制成保健品,半壳则可多维度利用直接推向市场。
浙江工业大学食品学院特聘副研究员程威威则强调聚焦高效清洗设备与智能剥壳设备的研发,以解决“暴力清洗”损伤、夜间劳动力不足及设备维护等难题,同时推动海蜇加工从单一腌制向高附加值产品转型。
自然资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正高级工程师于培松与研究员江志兵,聚焦贻贝养殖的生态价值转化,指出其代谢物可形成惰性有机碳汇,已实现100元/吨的生态环境损害赔偿价值核算。他们建议通过海域立体分层确权、轮换养殖等方式控制营养液浓度,并推进碳自愿减排方法学落地,使养殖户在养殖收益外获得碳汇收益,实现生态与经济效益双赢。
阿里巴巴集团特派员王涛从民营企业助力角度建言,提出阿里可发挥品牌与渠道优势,推动嵊泗鱼干等产品与盒马等平台对接,并通过科学养殖技术与品牌赋能,破解海岛渔业技术人才短缺、信息闭塞等困境。
![]()
针对贻贝综合利用,与会专家还提出诸多创新方向:贝壳可提取纤维制作棉被,或加工为鸡鸭饲料提升附加值;通过高温煅烧等环保工艺处理贻贝,可用于建材补料;规划建设贻贝处理中心,实现减碳与资源化利用并行,推动贻贝在牙膏添加剂、饲料添加剂等领域的跨界应用。
据悉,与会人员还深入走访了嵊泗・东海渔场博物馆、海洋文化体验馆与规划馆。通过渔业历史脉络梳理、沉浸式科技互动及全景规划展示,进一步了解嵊泗海洋文化底蕴与发展蓝图。
![]()
![]()
![]()
![]()
撰稿:蔡沈扬
编辑:朱紫伊
审核:董 舒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