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断撒谎,频爆粗口,三小时赚2个亿…
有人说,他配亨太庙;有人说,他是成功商人,而我说,他是个超级演员。
各位主子好,每周一叨,理性开炮,我是叨主周一叨。
今天,冒着很大的风险来叨张雪峰,毕竟以张雪峰拥护者的排山倒海之势,哪怕一句错话,都会令叨主瞬间沦陷。
首先声明,对张雪峰这路人,叨主之前既不喜欢,也不反对,就像对辛巴,董宇辉一样。
但自从昨天看了张雪峰回应“演唱会与某女甜蜜互动”的视频后,叨主实在是忍无可忍。
![]()
![]()
短短40秒的视频回应视频中,张雪峰爆了十几次粗口,其中,“他妈的”用了9次,“我草”“傻子”,各用了两次。
就是这么一个满口脏话,口无遮拦,不讲礼德的人,居然就是人们眼中配享太庙的人,这简直是对这个世界的讽刺,也是对家长们的侮辱。
如果粗人,鄙人,烂人都配享太庙,那估计孔子他老人家,孟子他老先生,都得气得立马活过来,统一这无德乱世。
/
事情是这样的。
11月9日,伍佰苏州演唱会的我一段视频,突然刷屏社交平台。
镜头中,张雪峰身着休闲装坐在观众席,并与旁边一女子深情互动。从视频中,看的出来,张雪峰是在向靠在其肩头的女子,诉诸浓情蜜意。
![]()
男欢女爱,你侬我侬,其实也没啥大惊小怪的,即便那女子是个三或四,对张雪峰这样的亿万富翁来说,也实属正常。
待事情发酵发酵,传播传播,日子一长,也就像平日张雪峰多次开炮的嘴,终会过去。
但有时,现实比电视剧更多戏,比娱乐圈更离奇。
真正让风波升级的,是张雪峰的一条自相矛盾的微博。
11月9日22点56分,张雪峰在个人账号发文称:“本来想去看伍佰老师演唱会,结果要去看全运会开幕式,完美错过,太遗憾了!”
以张雪峰的智商,这条微博发出来,或在向某人,传达两层意思:
一可能是说,我舍弃了自己的爱好,去支持全运会,以表达“我是多么格局高,大家快赞我”。
二可能是说,我是因不得己才去的全运会,导致错过了演唱会,“那不是我本意,请原谅我”。
但无论哪个可能,这条看似普通的遗憾感言,与流传甚广的现场视频形成致命冲突——明明被拍到在演唱会现场,却公开声称“错过”。
于是,网友们纷纷质疑“没必要撒谎的小事,为何刻意隐瞒?”
更令人费解的是,这条微博在发布仅1小时后就被悄悄删除,也没有任何补充说明。
而就是这“撒谎+删博”的魔幻操作,让大家原本对“女子身份的争议”,瞬间升级为对其诚信度的拷问。
/
事实上,撒谎已刻在张雪峰的人设里。
“如果8月、9月不再直播,可能就遇到事儿了。”说到动情处,他还不忘补一句:“张雪峰对得起大家,对得起这个社会。”
或许大家并不会忘记,这是张雪峰在7月流传甚广的一段视频。
镜头前的张雪峰眼眶泛泪,声音哽咽,仿佛一个即将英勇就义的悲情英雄。
然而熟悉他的观众都知道,这不过是张老师“退网连续剧”的又一集。
每年高考季结束,他都要上演一场“含泪退网”的戏码。理由永远只有一个:“动了太多人的蛋糕”。
然而身体比语言更诚实——去年九月,这位“被逼退网”的悲情人物,带着3小时销售额破2亿的业绩杀了回来。
原来,“动了蛋糕”是假,“想独吞蛋糕”才是真。
/
真话与表演,悲情与生意,在这个拥有6000万粉丝的网红教师身上,形成了一种讽刺的共生。
前段时间,168元高考预测卷出错却拒绝退货的丑闻,更是撕开了这套话语体系的最后遮羞布。
一边是家长投诉题目出错,客服承认错误却以“密封条拆封”为由拒绝退货;
另一边是这款售价168元的试卷,仅今年4月在电商平台的销售额就高达2500万-5000万元。
那位向客服反馈问题的家长恐怕没想到,自己买到的不仅是错题,更是一张看清网红真面目的门票。
/
张雪峰并非孤例。
在流量为王的名利场,双重人格几乎是网红的标配。
董宇辉在直播间里一边吟诵莎士比亚,一边忙着将文化打包出售;
罗永浩从“收购苹果”的梦想家变身“真还传”主演,理想主义最终为现实债务让路;
辛巴从“家人们”的贴心推荐到糖水当燕窝卖,家人情谊在利益面前薄如纸片;
李佳琦从“所有女生”的知心闺蜜到“哪里贵了”的反问高手,共情终究难敌傲慢。
这些网红的崛起与摇摆,印证了传播学上的一个悖论:镜头前的人格越统一,现实中的表演越分裂。
这种分裂,让人不禁想起那些在直播间模仿死刑犯劳荣枝的主播——为了流量,可以践踏公序良俗,可以颠倒是非黑白。
《人民热评》对模仿劳荣枝主播的批评:“靠践踏公序良俗来获取关注,终被反噬;靠走歪门邪道而妄图取得高人气,必被唾弃。”
/
回说到张雪峰。
如果卸下“为寒门学子请命”的外衣,那张雪峰的另一面,实则令人瞠目,也令人结舌。
在直播间里频频爆粗口,把粉丝称为“小傻子”,把复杂的教育问题简化为“舔就是文科的本质”…
为了立住“敢说真话”的人设,他不惜四处开火:一句“如果孩子报新闻专业,不如把他打晕”,让新闻院校的招生老师们哭笑不得;
对西南大学的调侃,直接导致该校师生联合抵制;
对兽医专业的热捧,又让这个冷门行业一夜之间涌入大量考生。
更讽刺的是,有人问他对自己孩子如何规划时,他说他两个帐户长期存款两个亿,将来要让孩子去银行上班,哪个银行要她孩子,就存哪个银行。
一边是卖靠卖填报志愿给孩子们指路的明灯,一边是以靠亿万金钱来兑换自己孩子工作的商人。
张雪峰的两面,已是登峰造极!
/
张雪峰们的故事,正在倒逼我们重新思考一个古老命题:在流量时代,我们该如何相信?
对于公众而言,更要清醒认识到网红言论的双面性:一方面,张雪峰确实打破了一些信息差,为寒门学子提供了实用建议;但另一方面,他把教育焦虑包装成“信息差生意”,用绝对化表述制造恐慌。
正如一则分析所言:“张雪峰的言论之所以能长期走红,是因为抓住了部分人对焦虑情绪的共鸣,但它既无真实价值,又破坏社会共识,注定无法长久。”
是的,流量的尽头不是变现,而是责任。
当一位网红教师不再满足于传道授业,而是沉迷于表演悲情、制造焦虑、随口撒谎时,他离“塌房”就不远了。
叨主过去不敢说,但今日通过以上种种敢断言,这类人:
今日不塌,明日必塌。今日不死,明日必亡!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