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一部特朗普纪录片,为啥弄得BBC总裁辞职?

0
分享至


为什么BBC的历史教训未能阻止本次丑闻发生?


文 / 书航 2025.11.13

以下内容来自与Gemini的交互,并经过人工事实核查。

11月9日,BBC总裁蒂姆·戴维(Tim Davie)与新闻CEO德博拉·特尼斯(Deborah Turness)双双宣布辞职。

事件导火索是BBC王牌调查栏目《全景》(Panorama)播出的一部关于特朗普纪录片,被指控存在严重的“误导性剪辑”,通过拼接特朗普在1月6日演讲中的不同片段,并“刻意遗漏”了他呼吁支持者“和平地、爱国地”发出声音的关键表述,制造了特朗普在煽动暴力的假象。



出事的节目剪辑画面。

请更具体地讲讲是怎么回事。

事件源于BBC前编辑标准顾问迈克尔·普雷斯科特(Michael Prescott)作为“吹哨人”泄露一份内部备忘录,他在其任内就此问题及其他“系统性偏见”问题向高层警告,但被忽视,才选择公之于众。

普雷斯科特指出,在其他领域,BBC阿拉伯语服务被指存在“反以色列偏见”,以及在报道跨性别议题时压制了某些观点。本次备忘录没有提及BBC在涉华报道上的立场,也未提及AI工具是否有不当使用。

戴维的上司,BBC董事会主席萨米尔·沙阿(Samir Shah)周一致信英国议会下院的“文化、媒体和体育委员会”,代表BBC道歉,承认这种剪辑方式是一个“判断失误”(error of judgment),“确实给人留下了(特朗普)直接呼吁暴力行动的印象”。

周二,蒂姆·戴维与BBC员工举行了内部电话会议。他表示辞职后他不会立即离开,将留任直至“有序过渡”给继任者。他承认BBC“编辑违规”(editorial breach),但呼吁员工继续“为我们的新闻事业而战”。特尼斯的副手蒙罗(Jonathan Munro)将暂时负责新闻编辑室的运营。

在辞职声明中,戴维表示辞职“完全是个人决定”,但承认BBC“犯了一些错误”,作为总裁他必须“承担最终责任”。特尼斯表示,围绕《全景》栏目的争议“已经到了损害BBC的地步”,“作为新闻和时事CEO,责任在我”,不过她仍然否认BBC新闻存在“制度性偏见”。

在两名高管辞职后,特朗普的法律团队已向BBC发信威胁,将提起至少10亿美元的诽谤诉讼。信中要求BBC在11月14日(本周五)之前必须全面撤回该纪录片、公开道歉并提供赔偿。也有媒体法专家指出,10亿美元的索赔额“毫无意义”,更像是一种恐吓媒体的策略。

在BBC内部和《卫报》等部分媒体评论中,存在一种强烈的反弹声音。一些人将高层辞职视为一场“政变”,认为这是BBC的右翼政治批评者和竞争对手媒体,如最先曝光此事的《每日电讯报》协同攻击的结果,目的是削弱BBC的公信力并推动其“去国有化”。

至于让这么高的高管下台吗?

2015年,NBC的布莱恩·威廉姆斯因谎报战地经历,个人诚信破产从晚间新闻主播岗位下台。巧合的是,当年处罚威廉姆斯的NBC新闻总裁,正是此次辞职的BBC新闻CEO特尼斯。但因为威廉姆斯事件是个人的诚信污点,而BBC事件则被上升到了机构的诚信危机,并牵涉到国际政治,所以处罚也显得异常严厉。

更关键的区别在于外部压力:

从国内角度,NBC作为商业媒体,主要对股东和广告商负责。威廉姆斯受到的主要是国内退伍军人、同行和舆论的压力。而BBC依赖政府收取牌照费作为资金来源,始终面对削减预算的巨大压力,任何自身错误都可能导致谈判被压价。

外交层面,尽管特朗普政策转弯,美国依然是英国最重要的盟友。白宫严厉谴责BBC是“宣传机器”和“百分之百的假新闻”媒体。特朗普本人欢迎高管辞职,称他们是“腐败的记者”,并指责他们试图干预美国大选。英国文化、媒体和体育大臣莉萨·南迪(Lisa Nandy)表示事件“非常严重”,并指出BBC还面临其他一系列非常严重的指责。



BBC站内对事件的报道

为什么会有员工,出于何种考虑,将内部备忘录泄露出去呢?

“吹哨人”普雷斯科特的职责,就是作为专业人士,在BBC内部负责把关编辑标准。他的动机显然不是为了个人利益或报复,是确保BBC遵守其公正、准确的编辑准则。只有尽其所能从内部纠正错误,但失败之后,他才选择公之于众。



《每日电讯报》的报道节选

这几年国内外都有一些媒体及文娱领域内部信息外泄的事件,最近的一条是编剧古二泄露《繁花》导演王家卫的录音。基于欧美发达国家普遍存在的制度设计,为捍卫公共利益而挑战“对组织的忠诚”,在道德和法律上是受保护的。但在中国语境下,“组织利益”往往被置于最高地位,泄露商业机密有时候面临法律风险,背叛私人信任也会在社会道德层面遭到普遍谴责。

普雷斯科特的“吹哨”行为,如平移到国内或许意味着“职业自杀”;但在他所处的环境,进入Ofcom等监管机构,或学校任教,乃至受雇于自信的竞争对手媒体,都是可行的职业道路。如《卫报》、Channel 4或天空新闻都可能会聘请他做“特约编辑”或“标准总监”类职位,以彰显自己比BBC更干净。他也会成为所有媒体谈论BBC改革话题时必请的座上宾和专栏作家。

为什么编辑标准把关人可以任公关职位,这不是“旋转门”吗?

普雷斯科特在6月离职前,曾担任BBC编辑准则和标准委员会的独立顾问三年。他从事新闻工作17年,其中十年在《星期日泰晤士报》任首席政治记者及政治编辑。他曾为高净值人士和好莱坞明星就敏感纠纷提供咨询,还曾担任过一系列企业顾问职务:曾任英国电信公司企业事务总监,万博宣伟企业传播和公共事务总经理,目前在国际传播和公关公司Hanover Communications任职。

在政界,“旋转门”通常指官员离职后去当说客,利用私人关系变现,这被严格审视。但在英美媒体界,记者去大企业做公关了解企业运作,或一个公关顾问加入BBC当标准顾问,被视为职业技能的正常流动。其中的关键在于,在利用技能和经验流动时,他没有利用私人关系变现。



事发前的BBC组织结构图

对于普雷斯科特这样的人,他的履历是公开的。只要他在BBC任职时没有偏袒前雇主,这就不是问题。愿意在任内冒犯管理层,恰恰加强了他的可信度。相反,被辞退的人也不是因为在私营媒体或企业的从业经历,而是因为他们在任上辜负了公共责任。

作为历史上被赋予“第四权”的媒体,架构上必须配备越多越好的监督力量。如果能聘用类似普雷斯科特的严格人士,且安然度过他的任期,BBC的竞争对手们反而可以拿这当作自家信誉的“金字招牌”。类似的是,像Yann LeCun这样的科学家,不直接产生收益,或考核业绩,但可以被企业“养着”也是该企业发展向好的风向标,并且可以在LeCun离职的时候,立即转换为其声誉的“负资产”。

为什么BBC的历史教训未能阻止本次丑闻发生?

BBC是全球最大、最有影响力的公共广播机构之一,但在电视黄金时代的过去几十年,BBC不乏重大丑闻或争议。

1982年马岛战争(英方称 Falklands War)期间,BBC《新闻之夜》栏目对政府击沉阿根廷巡洋舰“贝尔格拉诺将军号”的时机和动机提出了质疑,撒切尔政府和大量保守党议员及媒体愤怒地指责BBC“不爱国”、“通敌”,称其为“Bolshevik Broadcasting Corporation”(布尔什维克广播公司)。

1985年,BBC管理层屈服于政府压力,决定禁播纪录片《Real Lives: At the Edge of the Union》,其中采访了当时被政府视为恐怖分子的北爱尔兰新芬党领袖马丁·麦吉尼斯。全国记者工会(NUJ)认为这干涉了编辑方针,组织了一场24小时大罢工,导致BBC电视和广播节目瘫痪。

1995年,BBC记者马丁·巴希尔(Martin Bashir)对戴安娜王妃的“三人婚姻”采访轰动全球。但在2020年,独立调查《戴森报告》证实,巴希尔当年使用了伪造的银行文件等欺骗手段,诱使戴安娜的弟弟相信王室成员在监视她,从而获得了这次采访机会。BBC在1996年的内部调查中掩盖了巴希尔的欺诈行为。时任总裁蒂姆·戴维(刚辞职的这位)为此道歉。

2003年伊拉克战争爆发前,BBC记者安德鲁·吉利根(Andrew Gilligan)报道称,布莱尔政府夸大了关于伊拉克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情报,称所谓“45分钟内可发动攻击”。政府愤怒否认。吉利根的信源、国防部武器专家凯利博士(David Kelly)身份被泄露给媒体,被认为是政府报复。凯利博士不堪压力自杀身亡。随后的赫顿调查(Hutton Inquiry)严厉批评了BBC的编辑审核流程,认为吉利根的报道“不准确”。这导致BBC时任总裁和主席辞职,是BBC与政府之间一次惨烈的对抗。

2012年曝光的吉米·萨维尔(Jimmy Savile)丑闻,对BBC声誉造成历史上最严重的损害。萨维尔曾是BBC家喻户晓的主持人和慈善家。在他2011年去世后,调查显示他在几十年里利用其身份性侵多人,包括大量未成年人,许多暴行就发生在BBC的物业内。BBC王牌栏目《新闻之夜》曾调查过此事,但节目最终被高层叫停。上任仅54天的时任总裁恩特威斯尔(George Entwistle)因此辞职,BBC被迫进行多次痛苦的内部调查(如波拉德报告),公众信任度跌至冰点。

2017年,BBC被迫公布了高收入员工的薪酬,暴露了男女员工(尤其是顶尖主播)之间惊人的薪酬差距。时任BBC中国编辑的凯瑞·格雷西(Carrie Gracie)公开辞职抗议,引发连锁反应。多名女员工对BBC提起薪酬歧视诉讼并获胜。

2023年,曾宣布伊丽莎白二世女王去世的BBC“首席新闻主播”休·爱德华兹(Huw Edwards)被《太阳报》曝光,指控其向一名年轻人支付数万英镑,以换取露骨的色情照片。BBC因未能及时处理早期投诉而受到严厉批评。爱德华兹本人因严重精神健康问题住院,并于2024年辞职。

尽管每次事件都带来了一些独立的教训和整改,但无法阻止每隔几年就出现一次丑闻。本次事件的主要教训是,机构的官僚主义使得“看门狗”部门在实际运作中被边缘化。

丑闻发生后,机构的第一反应是增加流程和设立新部门。一个可以类比的国内笑话是,需要部署一次专项行动来整治专项行动过多。普雷斯科特所在的BBC“编辑标准部”就是这种流程的产物。但时间一长,流程会变得僵化,甚至走过场,高层可以绕过或否决这些标准部门的意见。

可以说,本次事件在BBC历史上看并不是最严重的丑闻,纵向对比还是有改进的(至少不涉及刑事犯罪了)。但与此同时,民众与业界对错误的容忍度也降得更低。

那事态今后会如何发展呢?

随着戴维的辞职,寻找下一任BBC总裁的工作已经启动。过去48小时内,英国媒体高度关注潜在的候选人名单,目前讨论的热门人选几乎全部为女性:

  • 亚历克斯·马洪(Alex Mahon): 英国第四频道(Channel 4)的前CEO。

  • 夏洛特·摩尔(Charlotte Moore): BBC前首席内容官,现任职于索尼旗下的Left Bank Pictures。

  • 杰伊·亨特(Jay Hunt): 现任Apple TV+的欧洲创意总监,曾任BBC One的控制人。

  • 卡罗琳·麦考尔(Carolyn McCall): 英国独立电视台(ITV)的现任CEO。

综合英国媒体的评论员说法及专栏文章,普遍认为BBC正面临一场“生存危机”,因此下任人选的选择将极具政治色彩。

《每日电讯报》等右翼倾向媒体强烈呼吁BBC任命一个彻底的外部改革者,政治上持中或偏右,以平衡BBC被指控的“自由派偏见”。他们认为BBC内部已经“烂透了”,任何内部提拔都只是“换汤不换药”。

《泰晤士报》和BBC自己的媒体观察栏目则分析,在如此动荡的时刻,任命一个“局外人”风险过高。他们可能会提拔现任的首席运营官或内容总监担任临时总裁,以稳定军心。

天空新闻的评论指出,新闻CEO继任者必须是“无可指摘的公正性鹰派”(impartiality hawk)。最有可能的人选是来自竞争对手如ITN的资深新闻高管。



英国改革党是法拉奇领导的右翼民粹政党,说BBC“感染了左翼偏见”

短期看,BBC几乎必然会急剧向“极端公正”和“保守化”回调。BBC的“公正性”定义近年来被允许“更灵活”,例如在气候变化等议题上可以有“立场”。《泰晤士报》分析认为,这种灵活性将被彻底终结。BBC将被迫回归“绝对中立”,即“你必须给A观点和B观点完全相同的时间,即使你认为A是错的”。这种做法曾经导致BBC收视率下降,面对来自ITN、GBN、TalkTV等更个性化的对手挑战。

此次丑闻来源《全景》是BBC的旗舰级长篇时事调查纪录片栏目,1953年开播,是世界上运行时间最长的时事节目。团队会花费数周甚至数月时间,深入调查一个特定的主题,如政治丑闻、社会不公、企业渎职或科学突破。节目每集30-60分钟,类似国内的《新闻调查》。

另一个“麻烦制造者”《新闻之夜》是BBC的旗舰级每日新闻分析栏目,工作日晚间新闻后播出,时长约30-45分钟。其核心是演播室的深度访谈和政治辩论,风格以尖锐、对抗性而闻名,诞生了杰里米·帕克斯曼等名嘴,形态类似《新闻1+1》。

评论员预测,这类带有“运动式”(campaigning)或“激进主义”色彩的调查性新闻将被严格限制。BBC未来的新闻将更倾向于“只读新闻稿”(just read the news),而不是“制造新闻”(making the news)。

长期威胁则是,BBC依据政府制定的章程即“皇家宪章”(Royal Charter)运作,依赖国民强制缴纳的牌照费(Licence Fee)维持生计。BBC即将与政府就未来的牌照费水平进行谈判。在爆出如此巨大的丑闻后,媒体形容BBC在谈判桌上已经“跪下了”。无论是哪个党派都将获得巨大的筹码来压价、冻结甚至削减BBC的资金。未来的预算削减,几乎必然导致未来几年更大规模的基层裁员等连锁反应。

想跟作者进一步讨论本文,欢迎您加入航通社的读者交流群!请添加入群小助理个人号,微信搜索:hangtongshe ,附言写“航通社读者进群”。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日本媒体喊击沉福建舰,美日暗中联手,中国航母真有那么好打?

日本媒体喊击沉福建舰,美日暗中联手,中国航母真有那么好打?

Ck的蜜糖
2025-11-14 00:47:41
1979年11月13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高级干部生活待遇的若干规定》全文

1979年11月13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高级干部生活待遇的若干规定》全文

博故
2025-11-13 16:24:12
吉林省6名70后干部履新!包括长白山管委会主任,松原市长,辽源市长!

吉林省6名70后干部履新!包括长白山管委会主任,松原市长,辽源市长!

长春新风采
2025-11-12 20:03:54
暴走团现身香港后续:高音喇叭扰民,领队身份被扒,已不是第一次

暴走团现身香港后续:高音喇叭扰民,领队身份被扒,已不是第一次

央小北
2025-11-12 13:20:58
闹大了:退貂女子全网社死,商家再放猛招:不计成本,追究到底

闹大了:退貂女子全网社死,商家再放猛招:不计成本,追究到底

诗意世界
2025-11-12 18:03:04
持续发酵,055大驱过航日本,日威胁打击中方航母,军事专家解读

持续发酵,055大驱过航日本,日威胁打击中方航母,军事专家解读

起喜电影
2025-11-14 00:19:03
楼上大爷偷我快递不认,我换地址把寄去公司,几天后物业打来电话

楼上大爷偷我快递不认,我换地址把寄去公司,几天后物业打来电话

秋风专栏
2025-10-06 11:43:21
偷拍者的镜头精准无误!

偷拍者的镜头精准无误!

蜻蜓世音
2025-11-09 12:22:16
重磅 土耳其足球被抄家:102名球员被禁赛 3豪门仅穆帅老东家幸免

重磅 土耳其足球被抄家:102名球员被禁赛 3豪门仅穆帅老东家幸免

风过乡
2025-11-13 22:20:09
电影《731》延长上映至12月17日

电影《731》延长上映至12月17日

界面新闻
2025-11-13 10:50:02
4-2!斯诺克最新战报:塞尔比清台2分险胜冲赛点,卫冕冠军翻车?

4-2!斯诺克最新战报:塞尔比清台2分险胜冲赛点,卫冕冠军翻车?

刘姚尧的文字城堡
2025-11-13 05:26:03
50岁龚琳娜独居深山,房子后面是一片坟地,离婚后养猫为伴不害怕

50岁龚琳娜独居深山,房子后面是一片坟地,离婚后养猫为伴不害怕

疯说时尚
2025-11-13 16:41:48
从福建舰与美军福特号的战力对比分析:我海军已占据全面优势

从福建舰与美军福特号的战力对比分析:我海军已占据全面优势

武器知识
2025-09-26 07:00:03
全运会男子100米自由泳:潘展乐头名晋级决赛,冲击个人单项首金

全运会男子100米自由泳:潘展乐头名晋级决赛,冲击个人单项首金

全景体育V
2025-11-13 19:35:41
茼蒿立大功!医生调查发现:茼蒿对这5种疾病有好处,建议常吃

茼蒿立大功!医生调查发现:茼蒿对这5种疾病有好处,建议常吃

阿纂看事
2025-10-13 15:36:03
奇瑞汽车就天门山挑战测试意外致歉:将承担赔偿责任,做好善后工作

奇瑞汽车就天门山挑战测试意外致歉:将承担赔偿责任,做好善后工作

界面新闻
2025-11-13 07:24:42
副院长又冲上热搜!原来又冒出一个小四,瓜太大了!

副院长又冲上热搜!原来又冒出一个小四,瓜太大了!

魔都姐姐杂谈
2025-11-12 19:34:34
小米集团CEO雷军:小米yu7获得2025国际压铸大赛最高级奖项!小米汽车将持续加大研发投入,为用户打造更安全、可靠的用车体验

小米集团CEO雷军:小米yu7获得2025国际压铸大赛最高级奖项!小米汽车将持续加大研发投入,为用户打造更安全、可靠的用车体验

和讯网
2025-11-13 14:41:12
四川一对夫妻冷战不说话,男子深夜加班回家见妻子没留饭失望回房,谁料,下秒妻子的举动让人泪目

四川一对夫妻冷战不说话,男子深夜加班回家见妻子没留饭失望回房,谁料,下秒妻子的举动让人泪目

品读时刻
2025-11-12 09:05:52
泰国男星嫁给50岁意大利富商,正式退出娱乐圈

泰国男星嫁给50岁意大利富商,正式退出娱乐圈

下水道男孩
2025-11-11 23:51:55
2025-11-14 03:00:49
书航 incentive-icons
书航
新媒体从业者
922文章数 932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娱乐要闻

王鹤棣孟子义真要搭?

头条要闻

高市早苗扯着眼皮诉苦:我现在每天只睡2小时

头条要闻

高市早苗扯着眼皮诉苦:我现在每天只睡2小时

体育要闻

跟豪门传了十年绯闻,他却偏要“择一队终老”

财经要闻

源峰25亿赌局!汉堡王中国"卖身"求生

科技要闻

月产能突破百万片,中芯国际Q3净利增43.1%

汽车要闻

具备高阶辅助驾驶功能 欧拉5预售价10.98万起

态度原创

旅游
房产
健康
手机
本地

旅游要闻

11月13日最佳情报|济南大明湖斑斓如诗,初冬珍珠泉斑斓多姿

房产要闻

8200元/㎡!海口宝龙城,彻底杀疯了!

血液科专家揭秘白血病七大误区

手机要闻

澎湃OS 3第三批推送:小米14、REDMI K70系列全覆盖,你收到了吗

本地新闻

云游安徽 | 江声浩荡阅千年,文脉相承看芜湖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