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年秋,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一幅面向2030年乃至更长远未来的发展路线图徐徐展开。从科技自立自强到美丽中国建设,从高质量发展到国家统一大业,中国的未来发展战略清晰可见。
中国这艘巨轮正在穿越百年变局的惊涛骇浪,朝着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稳步前行。 每一个里程碑都承载着十四亿多人民的期盼,每一个目标都凝聚着中华民族的集体智慧。
实现民族复兴的必然要求
台湾问题关乎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四中全会公报明确提出:“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推进祖国统一大业。”这为“十五五”和今后更长一个时期的对台工作指明了方向。
历史上,台湾与中国大陆始终血脉相连。1949年以来,中国共产党始终把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作为矢志不渝的历史任务。
一个中国原则和“九二共识”是两岸关系发展的政治基础。在这个基础上,两岸贸易额从2011年的1600亿美元增长到2024年的2929.71亿美元,日趋紧密的产业链供应链关系正在形成。
大陆的发展进步是决定两岸关系走向的关键因素。改革开放以来,大陆经济总量从1978年约0.37万亿元增加至2024年约134.91万亿元,占世界经济的比重从1.8%增加至17.1%,稳居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地位。
“十五五”时期将是迈向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承上启下的关键五年,大陆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将为广大台胞台企发展提供更多机遇,将进一步铸牢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融合发展及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坚实根基。
打造顶尖军事力量
2019年,中国成为世界上少数拥有双航母编队的国家。辽宁舰和首艘国产航母的相继服役,标志着中国海军从“远海护卫”向“远洋海军”大步迈进。
航母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体现国家的综合工业实力。传说中的“048工程”中国大航母计划目标是到新中国成立100周年时拥有10艘航母。001A型航母交付海军意味着“中国百年航母计划完成了第二步走战略”。
下一步,中国航母将向核动力方向迈进。网上热议的004型航母可能采用核动力配置,四川乐山“龙威项目”的500MW陆基原型堆已进入工程化阶段,可满足大型核动力舰船需求。
钍基熔盐堆技术实现钍铀转换,热效率达45%且60年无需换燃料,为舰用动力提供新选项。这种动力系统能支撑电磁弹射高效运转,还可兼容激光武器等耗电装备。
到2030年,中国有望成为第二个使用电磁弹射核航母的国家,中国海军的全球作战能力将实现历史性飞跃。 这不仅是对远洋防御需求的回应,也是国防科技自主创新的体现。
科技自立自强
四中全会公报将“科技自立自强水平大幅提高”作为“十五五”时期的重要目标,强调要“抢占科技发展制高点,不断催生新质生产力”。
科技自立自强是国家强盛之基、安全之要。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创新发展研究部研究员熊鸿儒指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是我国应对重大风险挑战和维护国家战略利益的迫切要求,更是进一步抢抓战略机遇期下好先手棋和赢得新优势的战略选择。
当前围绕科技制高点的竞争空前激烈。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研究员陈志认为,教育、科技、人才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要以体制机制改革为牵引,驱动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为中国式现代化注入源源不断的创新动能。
在安徽芜湖的埃夫特智能机器人股份有限公司,工作人员正在装配机器人,这些工业机器人已受到玛莎拉蒂、宝马和大众等国际知名汽车制造商的青睐。 从新能源汽车到生物医药,从服务本土市场需求到赋能全球产业发展,“中国制造”不断挺进产业价值链顶端。
中国德国两国企业在自动化领域的合作日益深入,埃夫特智能机器人股份有限公司的工业机器人应用广泛,受到国际知名汽车制造商的青睐。 这种技术合作与创新融合正在为中国乃至全球市场提供更优质的产品和服务。
经济高质量发展
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四中全会提出的“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中,“高质量发展取得显著成效”被置于首位。
清华大学中国发展规划研究院常务副院长董煜解释说:“‘首要目标’对应‘首要任务’,以目标导向引领科学部署,高质量发展取得显著成效的目标要求,将通过五年规划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各领域各方面。”
现代化产业体系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全会提出“坚持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方向,加快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交通强国、网络强国”。
在重庆两江新区的赛力斯汽车超级工厂,自动化生产作业已经实现。智能化、绿色化正在改变中国制造业的面貌。
中国正处在新型城镇化、绿色转型和数字化进程,不少领域还有大量需求有待释放。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第二研究室主任李承健表示,实施更加积极有为的宏观政策,大力提振消费,扩大有效投资,将有利于加快建设强大国内市场。
2025年10月4日,江苏省港口集团南京港龙潭港区,一批汽车正准备装船出口。中国制造的汽车正在走向全球市场。
共同富裕与民生改善
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大任务。细读四中全会公报,“人民”二字贯穿始终,彰显中国共产党以人民为中心、为人民谋幸福的执政理念。
全会提出要“加大保障和改善民生力度,扎实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解决好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畅通社会流动渠道,提高人民生活品质。
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这些牵动亿万家庭的民生关切都将在“十五五”期间得到进一步改善。
2025年9月26日,“2026届上海高校毕业生秋季校园招聘会暨长三角联合招聘会”在上海交通大学闵行校区举行。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成为民生工程的重要一环。
国家发展改革委宏观经济研究院研究员张林山指出:“保障和改善民生没有终点。持续改善民生,既是对人民群众期盼的回应,也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应有之义。”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现代化建设成果将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将不断增强。
雄安商务服务中心的灯光照亮了夜空,从“一片地”到“一张图”再到“一座城”,这座承载千年大计的未来之城正在阔步向前。 就像中国的发展之路,既不能心浮气躁,也不能等靠要,需要踏实努力,久久为功。
南海之滨,风劲潮涌。2025年12月18日,海南自由贸易港将迎来全岛封关运作的历史性时刻。这一天恰逢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47周年,中国以此向世界宣示深化改革开放的坚定决心。 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必将是推动中国未来发展的根本动力。
中国的五年规划展现出战略远见和强大稳定性,为全球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确定性和可预见性。 在充满不确定性的世界中,中国式现代化不仅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也为人类共同未来开辟新路径。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