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丁是黑龙江穆棱的一个普通农民,去年春天看了几个短视频,说养鸸鹋可以赚钱,他就动了心,花了三万九千块钱买了六十只小鸸鹋,卖家在山东那边,说是负责回收,还拍胸脯保证没问题,老丁也没多想,没提前找销路,就是好奇在东北这种地方能不能养这个。
![]()
半年不到的时间,三十一只鸟就死了,剩下的二十九只现在个头不小了,有的长到八十多斤,有的也有六十多斤,他每天半夜起来查看温度,用浴霸给鸟取暖,拿塑料布围栏挡住风雪,这些方法都是他自己摸索出来的,没有专业设备,也没有兽医帮忙,这些鸟能够活下来,确实有些运气在里面。
![]()
等鸟养大了,这人联系卖家,微信没人回复,电话也打不通,他试着在抖音上发视频,广东广西那边有人私信问,一听说是黑龙江养的鸟,马上就不说话了,活禽跨省运输很麻烦,冷链费用高,检疫管得严,南方人也不习惯吃这种鸟,村支书帮忙发了公告,还是没用,根本没人愿意接手。
这种鸟本来生活在澳洲,天生就怕冷,零下二十多度还能勉强过冬,但东北的冬天动不动就降到零下三十多度,老丁用的土法子,根本算不上正规养殖方法,农业部门也没给出具体的技术指导,没人教怎么喂养、怎么防病,这纯粹是个人在冒险,他不是头一个这么做的,去年河南有人养鸵鸟,前年河北有人养梅花鹿,都是因为看了短视频才跟风尝试。
![]()
在南方,这些鸟已经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油脂用来做护肤品,皮子加工成包包,蛋壳可以雕刻,羽毛用作装饰,但黑龙江这边什么都没有,连个屠宰场也找不到,买家宁愿从广东本地购买,也不愿意大老远运送活鸟过来,老丁报价三千五百元一只,却没人理会,他现在只能继续等待,或者干脆把鸟放生,可放生也是违法的。
他们家主要靠种地生活,这次尝试养鸟只是碰碰运气,短视频里常说轻松月入几万,其实都是用来吸引人的广告词,没有人提醒他们这里面的风险,农业推广也没有覆盖到这种冷门项目,最后农民自己赔了钱,平台和卖家却赚到了流量,说到底不是鸟养不活的问题,而是信息差距太大,关键环节没人管。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