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滁州网)
转自:滁州网
滁州网讯 近年来,天长市郑集镇积极探索普法新路径,创新“非遗普法、流动普法、板凳普法”新模式,用系列生动的法治实践传播法治精神,将法治的种子播撒进千家万户。
非遗普法,老技艺唱响法治新声音。郑集镇积极响应“送戏进万村”活动号召,通过大家喜闻乐见的戏曲表演浸润民心,打通了基层普法的“最后一公里”。非遗搭台,普法唱戏。该镇文艺表演队以扬剧《说唱民法典》《老两口学宪法》等法治文化作品开展一小时巡演,将法治元素融入非遗,利用非遗载体传播法治精神,让普法教育更聚人气、更接地气。群众纷纷表示,这样的活动很有意义:“既过足了戏瘾,又学到了法律,希望以后能经常举办。”
流动普法,法律便利站开到家门口。郑集镇着力组建“流动宣传队伍”,设立“流动普法摊位”,创新打造普法新模式。普法小分队定期走街串巷,入网入户,为群众提供一对一法律咨询和服务。普法志愿者利用乡镇赶集日、社区文艺汇演等契机支起功能齐全的“普法小摊”,为来往群众提供《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宣传折页、反诈宣传礼包、法律援助指南等各式“法治干货”。流动摊位+流动人员,共同构筑了一张覆盖城乡、动态高效的普法网络,将静态的法律知识转化为动态的便民服务。
板凳普法,方寸之间解开千千结。在郑集镇的文化广场、休闲凉亭、抑或是农家院落、农家书屋,一张桌子,几个板凳,大家坐在一起,一场“普法会”就开始了。从单向灌输到围坐畅聊,“板凳一坐,心就近了”。针对群众一桩桩心事,乡镇法律顾问、司法所普法志愿者、村社区法律明白人结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等相关法律法规,用乡音话讲案例,用身边事释法律,为群众分析情况,厘清责任,提出解决方案。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在家长里短的唠嗑中,矛盾就化解了,法律知识也弄懂了。(谢金晶)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