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6年,金军南下。李纲告诉宋钦宗:效仿唐朝设置节度使,击败金军不是难事。敢于放权给武将,宋朝才有出路,宋钦宗却没有采纳。
![]()
1123年,北宋迎来高光时刻,宋太祖都拿不下的燕云十六州,却在宋徽宗手里实现了。如果不是金军南下,以及随后的靖康之变,也许宋徽宗就是“大帝”。
宋金联手,夺取燕云十六州,北宋戏份太少。张觉事件之后,宋金关系破裂,金太宗出动12万大军分2路南征,分别杀向太原、开封。
金军南下,宋军表现堪忧,可以说是“闻风溃逃”。当年在西北作战,与西夏打得有来有回的西军劲旅,不堪一击。
金军夜晚擂鼓,高声呐喊,折彦质的数万大军惶恐不安,还没战斗就逃走。大将何灌也算是足智多谋,依然是半路溃败,毫无招架之力。
太原之战,宋军西军几乎全军覆没,被金军围点打援,姚家军、折家军、种家军被各个击破。第一开封之战,勤王军二十多万,结果只有一次姚平仲袭营,战斗次数少得可怜。
宋军战斗力拉胯,宋徽宗临危逃走,宋钦宗也差不多。坚决抗金,誓死保卫开封的丞相李纲悲痛欲绝,李纲看透了北宋军事体制的弱点,对如今宋军将领不抱什么希望。
为了抗金,李纲向宋钦宗提出建议,希望能效仿唐朝设置节度使,并授予他们世袭的权力,激发将帅的斗志。如此,将帅奋勇杀敌,为了自己的利益而战,足以击败金军。
史载:“许之世袭,收租赋以养将士,习战阵,相为唇齿以捍金人,可无深入之患。”
李纲的意思很明确,在太原、河间、中山、真定这些地方建立藩镇,授予节度使军政大权。节度使不但能带兵打仗,还可以治理民政,征收赋税,如同经营自己的王国,他们一定会奋力杀敌。
![]()
太原、河间、中山、真定是抗金前线,也是宋金第一次谈判时金军要求北宋割让的城池。李纲看来,与其同意把这些地方送给金国,还不如“封建诸侯”,把权力下放,激发将帅的积极性。
李纲的建议,有一定的道理,北宋之所以打不赢金军,与其糟糕的军政体系有很大的关系。李纲自己都承认,宋朝初年借鉴了唐末藩镇混战的弊端,对武将严厉打压,将领的自主权没了,战斗力也就没了。
盛世年代,天下安定,百姓安居乐业。武将没有兵权也折腾不起来,北宋可以避免成为“六代”,享受繁华盛世。战争年代,面对强悍的金军,武将还被束手束脚,岂能抗击敌军呢?宋朝的祖宗之法,应该随时调整,应对时局变化。
李纲的建议,宋钦宗无法接受,他不愿意改变祖宗家法。设置节度使不说,还授予他们世袭的权力,与周代的分封制有何区别?安史之乱后,唐朝中枢力量严重衰落,范阳、魏博、成德三镇节度使俨然独立,但唐朝也不承认他们世袭。
唐朝中后期,节度使事实上存在了“世袭”,传给儿子、侄子、部将的现象非常普遍。但是,唐朝从未在法律上明确世袭,而是默许,是实力不济时的一种无奈之举,但新任节度使也要在形式上得到朝廷同意。
金军南下,宋军一败涂地,的确是军事体系问题,但宋钦宗不会去改变。设置节度使,并允许节度使世袭,宋朝做不到。放权给武将,宋钦宗也不愿意,结果迎来了靖康之变,北宋在开封的皇族差不多被一锅端。
![]()
1127年,靖康之变,北宋灭亡,此时李纲还在被贬谪之中。金军第一次南下被李纲击退,而宋钦宗却自毁长城,听了耿南仲之言,贬谪李纲,让积极抗金的将士寒心,宋朝咎由自取。
赵构建立南宋,一度以李纲为丞相,继续抗金。赵构没啥班底,中兴四将都是自己拉起队伍来支持赵构,麾下将士都是他们栽培,故而指挥灵活,没过几年就能跟金军打得有来有回,让赵构得以立足江南。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