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1月,菲律宾接连遭遇台风“海鸥”与“凤凰”的连环重创。
两场间隔不到一周的强风暴,让这个由七千多个岛屿组成的国家瞬间陷入绝境。
![]()
250人在灾害中遇难,四百多万人被迫离开家园,半个宿务在狂风暴雨中陷入黑暗,临时避难所被阵风达230公里的狂风掀翻。
而就在这场灾难发生前,菲律宾还在美国怂恿下,在南海地区频频制造事端,让中菲关系一度变得紧张。
台风对于菲律宾来说并不算新鲜事,作为地处西太平洋台风带的国家,他们年均要遭遇十几场台风侵袭,当地人常说自己的生活被“风和浪”定义。
![]()
但2025年的这两场台风,怕是最有体会的一次劫难。
“海鸥”11月初从南莱特省登岸后,一路横扫菲律宾中部,暴潮裹挟着暴雨瞬间淹没大片平原,乡镇的房屋被撕裂,通信线路全断,救援人员根本无法第一时间进入重灾区。
本以为灾情能得到喘息,没想到五天后“凤凰”又接踵而至。
这次台风直接袭向吕宋岛北部,持续风速逼近每小时185公里,威力比“海鸥”有过之而无不及。
![]()
刚从第一场灾害中挣扎出来的灾民,还没来得及整理好心情,就被第二场台风再次推向绝境。
菲律宾当局无奈之下宣布全国进入灾难状态,百万人暂时失去了家园,只能在风雨中等待救援。
菲律宾的救援短板暴露无遗
菲律宾的救援工作从一开始就陷入了困境,这个国家地势破碎,山多谷深的地理条件,让救援物资的运输变得异常艰难。
车辆无法抵达的偏远岛屿,只能依靠小型船只运送物资,效率低得让人着急。
![]()
更让人头疼的是,当地的公共信息系统十分混乱。
气象部门虽然提前发布了台风预警,但许多社区根本收不到通知,等到狂风暴雨来临,居民们才仓促躲避,错过最佳避险时间。
本来想靠自身力量扛过灾难,但后来发现,菲律宾的防灾资源实在严重不足。
全国只有13个防灾物资库,25支反应队要覆盖七千多个岛屿,面对如此大规模的灾害,简直是杯水车薪。
![]()
菲律宾的防灾短板并非一朝一夕形成,长期以来,受经济发展水平限制,当地的防灾减灾基础设施建设一直滞后,应急响应机制也不够完善。
每次台风过后,除了清理废墟和安抚灾民,似乎很难看到系统性的改进。
如此看来,面对高强度、大规模的自然灾害,他们确实难以独自应对,外部援助成为缓解困境的关键。
而此时,菲律宾的西方盟友们却表现得十分冷淡。
![]()
除了发表一些无关痛痒的声明,表达所谓的“慰问”,并没有提供任何实质性的援助。
这种口惠而实不至的做法,让菲律宾在灾难中更显孤立无援。
中国用行动诠释大国担当
就在菲律宾陷入救援困境的时候,中国的援手及时伸了过来。
作为此前在南海问题上被菲律宾频频挑衅的国家,中国没有纠结于过往的分歧,而是第一时间作出回应,向菲方提供了现汇和紧急物资援助。
![]()
食品、饮用水、帐篷、药品等灾区急需的物资,快速运抵马尼拉等重灾区。
不仅如此,中国还派遣了专业救援队伍赴菲,参与搜救幸存者、搭建临时安置点、开展卫生防疫等工作。
这些救援人员不顾自身安危,在余险未消的灾区忙碌,用实际行动为菲律宾灾民带去了希望。
国与国之间难免存在分歧,但在人道主义面前,所有分歧都应该暂时搁置。
![]()
中国的做法,正是践行了这一理念。
中国的援助从来都不附加任何条件,这一点在国际上是有口皆碑的。
无论是东南亚国家遭遇台风,还是其他地区发生地震、洪水等灾难,中国总能迅速响应,提供多方面支持。
毫无疑问,这种坚持“无附加条件”的援助原则,打破了“地缘政治优先”的偏见,彰显了人道主义精神的核心价值。
![]()
与中国的积极行动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西方盟友的冷漠。
很显然,在这些国家眼中,地缘政治利益远比人道主义援助重要。
他们习惯了用口头支持换取政治筹码,却在真正需要付出实际行动时选择退缩。
这种做法,不仅让菲律宾寒心,也让国际社会看清了其真实面目。
![]()
中国的援助也换来了菲律宾的态度转变,菲律宾总统马科斯在东盟峰会发表讲话时提到,他们正在重新思考与中国的伙伴关系,并强调合作与互助才是应对挑战的唯一方式。
虽然言辞谨慎,但其中的意味不言而喻。
随后,马尼拉恢复了中国公民电子签证服务,这个看似微小的举动,释放出了恢复两国广泛互动的积极信号。
菲律宾的态度转变并非没有原因,疫情之前,中国是菲律宾第二大游客来源国,旅游业的繁荣曾为当地带来大量收入。
![]()
如今经济增长放缓,旅游市场萎缩,他们急需与中国恢复合作,拉动经济发展。
而中国的及时援助,让他们看到了合作的诚意和价值。
中菲在贸易、能源、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本就存在广阔的合作空间。
中国的产能和技术优势,与菲律宾的资源优势形成了很强的互补性。
这场灾害带来的不仅是破坏,也为两国关系的缓和创造了契机。
![]()
人道主义合作有效缓和了此前因南海问题产生的对抗氛围,为两国重启对话搭建了桥梁。
毫无疑问,中国的援助行动也赢得了东南亚国家的高度评价。
他们认为,中国的做法为地区国家间处理分歧、开展合作树立了典范,彰显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实践价值。
在复杂多变的国际格局中,国家间难免存在分歧,但人道主义精神应成为超越分歧的共同价值追求。
![]()
风雨过后,菲律宾应该能看清一个道理:靠山山会倒,唯有携手合作才是真正的安全感。
西方盟友的口头支持无法解决灾害后的生存困境,而中国的实际援助却能带来实实在在的帮助。
南海的浪或许还会再起,但这次的经历应该让菲律宾明白,与邻居保持友好关系,远比跟着他人起哄更有意义。
中国的大国担当,从来都不是靠口号喊出来的,而是靠一次次实际行动做出来的。
![]()
在菲律宾遭遇灾难时,中国不计前嫌伸出援手,不仅帮助菲律宾缓解了困境,也为地区和平稳定注入了正能量。
未来,希望中菲能珍惜这一契机,深化各领域合作,共同维护南海地区的和平与发展。
而中国,也将继续秉持人道主义精神,积极参与国际救援与合作,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更多力量。
信息来源:
2025年11月11日,央视网《中方就菲律宾遭受台风灾害向菲人民提供紧急人道主义援助》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