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有为法
认知决定命运
我一直说,以前世道太平,细节决定命运。
现在走到历史关头,认知决定命运。
一位身高178CM的女生张策问,俄文名ЧxaHLэB3Hb,昨日已被证明在俄罗斯跳楼自杀,时年20岁。
生前在俄罗斯第二大城市圣彼得堡赫尔岑国立教育学院 心理教育专业大一在读。
![]()
她失联已经有段时间了。
根据其父,一位粉俄博主发出的寻女消息, 失联于 10月31日11时20分左右,当时是在闲聊,「放心不下她一个姑娘在外边,没事陪她聊聊天。那时候微信她还给我发消息,后面就没回了,我以为她睡觉了,下午六七点,我再跟她联系,一直就联系不上。」
失联时,姑娘发色粽黄,盘头,直发,戴棕黑色框眼镜,体型偏瘦,身穿深色羽绒服。
在其父的寻女视频中,大概有以下几个关键词:
留学俄罗斯是精心规划的「俄罗斯文化沉浸式教育」「我送她去俄罗斯是为了传承普希金的精神」。
微信聊天记录显示,早在失联前一个月,她就频繁发送俄语学习求助信息,显示她没法跟上教学,甚至在食堂吃不上饭,还因此遭遇同学霸凌。
这是非常有可能的。很多俄粉对俄罗斯抱有不切实际的幻想,而实际上,俄罗斯对中国戒心甚深。《》
包括去年女儿被乌克兰炸死的 普京策士杜京。虽然他将乌克兰纳入俄罗斯版图的设计深受中国俄粉的欢迎,但在他划定的俄罗斯版图中,还包括中国北方领土。
他还公开说,中国崛起对俄罗斯来说是重大威胁。
近些年不少中国家长将孩子送到俄罗斯留学,很可能会热脸贴上冷屁股。因为苏联时期形成的 「 语言纯洁主义」 至今仍在校园暗流涌动,部分本土学生将外语学习者视为「 文化入侵者」 。
我写过一些老干部的家传,他们1950年代学习俄语时,同样遭遇过类似的困局。
至于那一代将俄语而非英语作为主要外语的中国人,则在改革开放后迅速地放弃了俄语。
但时代会轮回,自2024年起《》。这两年去俄罗斯和白俄留学的学生明显多了起来。家传编辑部收到的简历中,至少有10份以上留俄学生。
对于一个深情地向往着俄罗斯,以为在那边会受到欢呼的大一女生来说,这种落差,可能是她和她的父亲无法面对的。
回国亦不可能。
惟有一跳,方能解脱。
加之俄乌战争既重新激发起一代人中苏友好的美好记忆,亦激发国人对俄罗斯占领中国140万平方公里领土的仇恨记忆,对俄态度成为中国人仅次于中医的断交话题。
在俄乌战争初起的2022年,在上海一处公园里,一位粉俄的老人,将一位挺乌的老人耳朵当场咬掉。
这位粉俄博主,大概率将女儿视为中俄文化友好的使者,但他的 「文化朝圣 」,可能封闭了女儿的认知,成了她的 「认知围剿 」,最终付出生命的代价。
在网络上,这种认知割裂依旧,同情、矫情、报应、加油的说法此起彼伏。
有人说这是咎由自取,这是认知决定命运,是他该得的报应。
也有人认为司马南是坏,但有些人是被蒙蔽的,值得同情。
再说了,父母的认知报应也不应该在孩子身上。
大家都在搜张父是哪里人,以便确认俄粉的地域分布,是否符合自己的成见。
![]()
从女生身高、面相推测,应该不出山东、河北和东北这块区域。
而针对俄罗斯衰落之后「中国人学俄语有什么用 」的话题,则直接将俄粉逼进了死胡同。
难道真的要学习东北亚邻居,参与保卫俄罗斯?
我想张父应该也没这个打算吧。大家都是在安全的地方嗷嗷叫。
父母出生的那天,报纸上登了什么新闻?我可以提供精明的电子报作为纪念:
◆ 推荐阅读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