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我家孩子比同学矮一截,是晚长吗?”“天天补钙,怎么还说他可能缺营养?”……在河南省儿童医院(东三街院区)儿童青少年健康管理中心,每天都有家长带着对孩子骨骼发育的种种困惑前来咨询。
孩子的骨骼健康,是成长路上的重要“基石”,很多家长对其认识不足,常错过最佳干预时期。今天,我们就来梳理一下,如何科学守护孩子的骨骼生长。
了解骨骼生长“黄金期”
抓住干预关键窗口
儿童骨骼发育是一个从软骨到硬骨、从纤细到坚固的持续过程,骼发育并非匀速进行,而是有显著的阶段性。
![]()
0-3岁是第一个快速生长期;
6-12岁(学龄期)为稳步增长阶段;
12-16岁(青春期)进入第二个生长高峰,也是最后冲刺最终身高的关键期。
骨骺线是骨骼生长的“生长密码”,在孩子成长过程中不断推动骨骼变长,青春期结束后逐渐闭合。一旦闭合,身高基本定型。因此,在闭合前进行科学管理至关重要。
此外,儿童骨骼可塑性强。早期发现O型腿、脊柱侧弯等问题,及时干预效果好,若拖延至骨骼定型后再干预难度将大大增加。
这些误区要避开
误区一:“早长晚长都一样,孩子总有一天会蹿个儿”
真正的晚长在儿童中不足10%。大多数身高落后是生长迟缓的信号,不能盲目等待。
判断孩子是否晚长,不能凭感觉,需依靠骨龄检测,骨龄能真实反映骨骼生长潜力。
![]()
误区二:“骨骼发育全靠补,钙补得越多越好”
过量补钙不仅难吸收,还可能引起便秘、食欲差,甚至导致血钙偏高。
钙的吸收需要维生素D参与,骨骼发育还需要蛋白质、锌、磷等多种营养素配合。饮食均衡+户外日照,比盲目补钙更重要。
误区三:“只要多运动,骨骼自然长得好”
不是所有运动都助长高。过量或不适当的运动(如举重、高强度蹦跳)反而容易损伤儿童软骨,引发骨骺炎。
推荐项目:跳绳、篮球、游泳等适中强度运动,能有效刺激骨骺生长。
误区四:“骨骼畸形是小事,长大就会自己好”
婴幼儿期轻度O型腿可随成长改善,但3岁后仍明显,或出现脊柱侧弯、扁平足等,属病理性问题,需及早干预。
4步管理法,为孩子打好骨骼基础
![]()
定期评估,掌握生长节奏
建议从3岁起,每年为孩子进行身高、体重测量并记录生长曲线。若发现生长缓慢或明显落后,应及时进行骨龄检测。它能精准反映骨骼的成熟度,是评估生长潜力的科学依据。6-12岁学龄期及青春期建议加强监测。
关注体态,早发现早矫正
儿童常见的脊柱侧弯、扁平足等问题,越早干预效果越好。中心联合康复科、骨科制定个性化方案。
轻度问题通过康复训练、姿势指导改善;较明显的问题(如脊柱侧弯20-40度)需定制支具矫正;严重情况则联合骨科会诊手术治疗。
夯实基础,营养与运动并行
门诊营养师会根据孩子年龄、骨龄评估和饮食习惯,制定个性化营养方案。明确营养素摄入量,纠正喂养误区。
康复师根据骨骼发育情况和兴趣推荐运动项目和强度,开展运动训练营,科学运动防损伤。
生长迟缓,需科学干预
对确诊生长迟缓、矮小症的孩子,中心会联合内分泌遗传科等多学科团队,明确病因。若是生长激素缺乏,会严格评估后开展规范治疗;若是营养不良、睡眠等问题,则通过营养调整、睡眠指导等改善生长环境。
就诊指南
地址:河南省儿童医院(东三街院区)门诊2楼——儿童青少年健康管理中心
咨询电话:0371-63963995(工作时间:周一至周日 8:00-12:00, 14:00-17:00)
温馨提示:首次就诊请带好以往的体检资料,为孩子穿宽松衣物,提前整理好孩子的饮食、运动、睡眠情况,方便与医生高效沟通。
来源:河南省儿童医院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