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沈西城
我一九九六年开始担任《武侠世界》总编辑,也见证一些才华不凡小说家的豪情与奇情。
一九九六年我入职《武侠世界》,职衔是总编辑,代替退休的郑重先生。由是许多朋友都以为我擅写武侠小说,这真是美丽的误会,平生只写过一篇武侠小说,署名不败书生,发刊于《明灯日报》日日小说丛版,那是一九六七年暴动期间的事。我自知缺乏写武侠小说的本领,只好藏拙,从此不敢再握管。我在《武侠世界》工作,前后分两个阶段:首先是罗斌先生做社长的时期,时间约为三年;嗣后《武侠世界》卖盘给我等,前前后后,我在《武侠世界》有十三年光景,那是我工作最长的岗位。近日有中国内地朋友筹划复刊,勾起我的回忆,不妨在这里写一笔。
![]()
《武侠世界》创刊于一九五九年,结业在二零一九年,整整一个甲子。面对停刊,许多读者都惆怅莫名,惆怅归惆怅,现实归现实,徒留空回忆。六十年来,为《武侠世界》写作的名家实在不少,前后有倪匡、古龙、卧龙生、诸葛青云、司马翎、张梦还等。《武侠世界》出版后,一纸风行,引起金庸垂涎,创刊《武侠与历史》,跟《武侠世界》争雄。后来又有了张维的《武侠春秋》,名气、销路都不如《武侠世界》。
除了上述六位名家之外,还有不少港、台作家闲时客串助阵,少为人知,不妨在这里补充一下。二零一八年我写《江湖再聚》一书,翻查资料,无意中看到六、七十年代的《武侠世界》居然有鸳鸯蝴蝶派大家怡红生先生的《八骏图》,暗暗吃了一惊。怡红生是谁?现在知道其名的读者,寥若星辰。一九七零年代初,恩师锺平介绍我前往谒见,给我印象甚深,西装革履,腰板挺直,皮鞋擦得镗亮,说话不徐不疾,彬彬有礼,诚粤派名士之风,做梦也想不到他还能写武侠小说。《八骏图》是个传统武侠故事,平平无奇。倒是另一篇《飘零胡海一剑仙》,写风尘三侠,采传统武侠小说笔触,精练留馀韵,佳作也。
其时香港有四大海派作家:过来人、何行、凤三、方龙骧。有一期,发表了过来人用南宫刀笔名的武侠连载小说《云海侠影》,笔底丝丝古气,读之如啜醇醪。台湾有一位独孤红,河南开封人士,一九六零年写了《紫凤钗》,一举成名,罗斌重金转载他的武侠小说。独孤红擅撰以明清宫廷为背景的武侠小说,名列台港十大名家,作品繁多,再版亦伙。我看过他的《丹心录》,水准跟梁羽生相若。踏入一九八、九十年代,《武侠世界》起了变化,台湾名家卧龙生、古龙、诸葛青云等相继去世,《武侠世界》销路由二万跌至一万,渐渐步入中衰时期。这时候助阵的台湾作家有朱羽、萧逸和东方玉。
朱羽高调,有点儿滑头,喜欢赌博,爱骗人钱,欠债不还,常被人追杀,奇怪的是在文坛上名声不堕。倪匡说过台湾的朱羽跟香港的杜宁差不多,是罕有的小捣蛋,人见人怕。朱羽的小说水准,极不平均,有时上佳,有时低劣,开篇精采绝伦,结尾一塌糊涂,犹如写在梦魂中,虎头蛇尾的功夫,不下于他的难兄古龙。
写到这里,不能不提东方玉,九六年我接掌《武侠世界》,问起编辑叶竞平东方玉是谁?竟回说:“我也不清楚。”倒是上海慕云弟本领大,千辛万苦查得东方玉乃浙江鹦山人,出身书香门第,精通琴棋书画,并以书法鸣于时。一九四九年自港赴台,开始撰写武侠小说,出名后,成了职业作家。东方玉爱写长篇,小说中经常出现一些地域性掌故,最为我所喜。文笔通鬯是优点,缺点是风格变化不多,几乎一成不变,老先生真是执著得紧。
萧逸是文坛上出名的美男子,桃花不断,慕云弟说过“若有萧郎貌,何惧楚留香”,可见彼之俊俏不凡。远景出版社负责人沈登恩、大文豪梁实秋都爱他,远景为他出版《凤点头》,梁实秋破例题字。萧逸作品我看得并不多,《甘十九妹》后劲不继,名作《饮马流花河》书名比内容好。内地书迷介绍我看《长剑相思》,写游侠关雪羽韵事,故事趣味浓郁,文笔端丽,诚武侠小说中的极品。
萧逸的桃色与孤独
只是让萧逸其人广为读者所知者,是一宗轰动台湾的风化案,萧逸勾搭上挚友魏平澳的妻子,一而再再而三,气得魏平澳抡刀狂斩,因而入狱。名作家李敖不耻其所为,排日在报上口诛笔伐,双方展开论战,战火连绵不绝。萧逸曾经说过这样一段话——“对于作家来说,要逃避孤独又要享受孤独。没有孤独,就写不出东西。有时候我安慰自己写作是对孤独的排遣。”正是孤独过度,终于出轨!
转眼《武侠世界》停刊已六年,难免感触。江湖梦断纸灰扬,卅六青锋鞘底藏,末路英雄谁共语,独留明月守沧桑。别矣,《武侠世界》!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