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方寸之间 见证时代!一位黄骅籍邮票设计师的家国情怀

0
分享至

在国家历史的宏大叙事中,总有一些人,用独特的方式参与并刻录下时代的印记。王国政,这位从河北黄骅走出的邮票设计师,便是其中之一。他手中的画笔,未曾描绘波澜壮阔的全景,却于方寸之间的邮票上,勾勒出国家记忆的细腻笔触,串联起个人成长、乡土情深与家国荣耀的动人图景。


国家名片的铸造者:于微缩天地承载时代重音

王国政是黄骅镇西沙洼村人,在黄骅中学学习美术专业,最终考取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2012年毕业后进入中国集邮总公司,王国政的工作便与这微缩的艺术结下不解之缘。邮票,被誉为“国家名片”。十余年来,他的设计生涯与国家的脉搏同频共振:从2012年伦敦奥运会到2016年里约奥运会,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盛典到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再到抗战胜利80周年……这些承载着民族集体记忆的重大历史时刻,都经由他的创意与匠心,凝固于一张张精美的邮票之上。

对于国家级设计项目,王国政总结出十六字心得:“站位要高、格局要大、设计要准、内容要精。”这不仅是工作准则,更是他家国情怀的体现。刚刚发行不久的《中萨建交五十周年》纪念邮票,便是最新例证。这套被称为“外交邮票”的作品,在他眼中不仅是邮资凭证,更是“国家名片”和“微型外交官”。为此,他匠心独运,选取中国白马鸡与萨摩亚齿嘴鸠两种特色鸟类,以西方钢笔线条勾勒骨骼神韵,融以东方淡彩渲染意境,使两只禽鸟顾盼相应,神气贯连,既展现两国独特的自然生态,也寓意着友谊的生机勃勃与和谐共生。方寸之间,外交理念与艺术美感达成完美统一。


乡土滋养的赤子心:笔尖流淌的故乡情愫

尽管身处北京,设计着关乎国家形象的作品,王国政的艺术之根,始终深植于生他养他的黄骅大地。他的创作生涯,清晰地烙印着对家乡的眷恋与自豪。

2017年,中国邮政发行《科技创新》邮票,其中“渤海粮仓科技示范工程”一枚,深深触动了他。“我知道黄骅是渤海粮仓很重要的一部分,自己非常骄傲与自豪。”怀着这份特殊的情感,他主动请缨,设计了该套邮票的首日封,用艺术的方式,将家乡在盐碱地改造、农业科技创新方面的成就展现给全国。画面中丰收的景象、现代化的农业设备,不仅是对国家科技战略的图解,更是他对故乡巨变的深情礼赞。

家乡给予他的,远不止于某次创作的具体题材。他坦言,童年在那片“广袤的、偶尔泛着白浪的盐碱地”里的经历,是在齐腰的碱蓬草里凝神,在浑浊的黄浪渠边试探的乡村生活,为他埋下了最珍贵的艺术种子。“我对描绘植物与动物非常的喜欢。”这份源于乡土的热爱,贯穿了他的艺术创作。如今,他在北京春风习习图书馆举办的个人画展中,笔下每一株植物的摇曳,每一只动物的神韵,依然可见黄骅旷野的风姿与家乡生灵的魂魄。故乡,已成为他艺术风格中最深沉的底色。


未来创作的新展望:传承中寻求更广博的表达

在圆满完成各项国家设计任务的同时,王国政也在不断思考与拓展个人艺术创作的边界。他将目光投向了两片充满生机的领域:博物画以及适合低龄儿童的绘画。

对博物画的关注,是他对自然万物热爱之情的延续与深化,也与他在邮票设计中常涉足动植物题材一脉相承。而女儿的到来,则激发了他用艺术与下一代对话的热情,希望用画笔为孩子们构筑一个充满童真与美的世界。他表示:“希望我能带着家乡的气息,创作出更多的、更优秀的艺术作品。”这份未来的规划,依然浸润着他对根源的认同与对传播美的责任感。

从黄骅的盐碱地到北京的国家级设计平台,王国政的成长轨迹,是一位艺术家将个人才华融入时代洪流的生动写照。他设计的一方方邮票,是国家历史的微型档案馆;他笔下流淌的多彩世界,是故乡风物的永恒画廊。方寸之间,他不仅见证了时代,更用艺术家的方式,参与铸造了时代的容颜。这份融于方寸的家国情怀,让他的作品超越了单纯的邮资凭证,成为了连接个人命运、乡土情感与国家荣耀的独特文化符号。

黄骅融媒:李杰



编 辑:张孟臻 实习 编辑:张丙堃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黄骅海蓝网 incentive-icons
黄骅海蓝网
黄骅广播电视台官方平台
8225文章数 1642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洞天福地 花海毕节 山水馈赠里的“诗与远方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