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让你搬到西伯利亚的雅库特村去居住,你能受得了吗?据说这里是最寒冷的人类定居点,而在俄罗斯的大部分地区,冬季的气温普遍能降到零下50℃以下。
俄罗斯的大文豪陀思妥耶夫斯基曾经被流放到西伯利亚,他把整个西伯利亚称之为“死屋”。下面咱们就跟随大文豪的描述,以及现代人的实际感受,看一看西伯利亚究竟有多冷。
![]()
暴风雪覆盖之下的沙皇天然监狱
100多年前,陀思妥耶夫的流放之地是西伯利亚的鄂木斯克,他们是在一个冬季穿过乌拉尔山,一路向东前行的,马匹和雪橇很快就深陷在了雪堆里,暴风雪肆虐。通常来说,整个西伯利亚地区冬季气温,一旦低于零下20℃,所有的液体暴露在外面,很快就会结成冰。
19世纪的鄂木斯克,表面上看起来是一个定居点,但生活在这里的人几乎都是囚犯,沙皇政府甚至都不用设置高高的围墙,因为像陀思妥耶夫这样的人一旦被流放到此地,他们根本没有任何机会逃离。严寒、大雪、一望无际的原始森林,任何一项都能够把人给困死。
![]()
囚犯们居住的木质平房,冬天无比寒冷,地面上覆盖着两三厘米厚的、已经冻得相当牢固的污物,人走在上面随时会摔倒。小屋里虽然有生火的炉子,但是却产生不了任何热量,整个漫长的冬季,屋子里结的冰从来不会融化。
单单从这一点就能看出来西伯利亚地区究竟有多寒冷?所以对沙皇来说,把所有的囚犯流放到此地,完全不用担心这些人会逃跑,整个西伯利亚就像是一座天然的大监狱。
![]()
陀思妥耶夫斯基在日记中说,他们睡在光秃秃的床板上,没有任何被褥,只有一个枕头,唯一御寒的衣物就是身上的羊皮外套。夜晚睡觉的时候,羊皮穿在身上,但是却盖不住脚,每个人整夜都是冷得瑟瑟发抖。
奇怪的是,即便如此寒冷,屋子里居然还有蟑螂、跳蚤和虱子,从这一点就能看出来,小强这个称呼绝对是名不虚传。
![]()
那时候的人们可能并不知道,西伯利亚地区位于北半球的中高纬度地带,每年冬季太阳直射点南移到南半球,北半球气温逐渐降低,整个西伯利亚地区白天的日照时间很短,地面温度迅速下降,再加上冬季内陆向外的热量持续流失,所以整个西伯利亚就更容易形成降温和冷空气聚集的局面。
这就是西伯利亚严寒的真正原因,那么到了现代社会,普通人生活在这一地区,整个冬季又会遭遇到什么呢?
![]()
奥伊米亚康,零下71℃的最冷地带
如果不是因为寒冷,这个位于西伯利亚东北部的俄罗斯小村庄,根本不会被全世界关注,不过在现在世界各地的游客,每年都会来到这里,感受一下真正的严寒是什么。
这个村庄距离北极圈不到400公里,在上世纪20年代,最低的气温曾经达到过零下71.2℃,所以这里被称为最冷的人类永久定居点。一年之中有三个月,平均气温都在零下40℃以下,7月份的温度最高,但是平均气温还不到15℃。
![]()
寒冷是这里挥之不去的常客,所以这里的建筑都是建在永久冻土层上的。每座房屋的地基都是深埋于地下的木桩,房子的地面距离地面至少要有0.9米的间隔,绝对不能直接建在冻土上面。
因为房子建好之后,人类居住会产生大量的热气,如果房子的地基直接接触冻土,就会将土地给融化开来,房屋地基不牢,房子就会倒塌。房子的地基除了要建高,整体结构也得更加厚实。
![]()
门窗至少要建三四层,这样才能够有效隔绝寒气,屋子里的供水系统绝对不能埋在地下或者墙内,而是裸露在外面。因为天气太冷,一旦埋设管道的话,管道内部被冻结,根本没办法维修。
所以这些管道系统在外面还得均匀的设置加热站点,随时随地向管道内加设热气、热水,防止管道冻住。虽然很麻烦,但这却是当地人生活的一个必备常识。
![]()
在奥伊米亚康,另一个生活常识就是不管天气有多冷,必须得去户外上厕所,绝对不能够使用室内的厕所,是不是听起来很反常?这么冷的天气去外面上厕所,不是要找死吗?
而实际的情况是,如果使用室内的厕所,那才是真正的找死。因为即便对管道系统设置的加热措施,室内的水管还是会经常冻住,所以使用室内的厕所会带来更大的麻烦。甚至有些家庭根本就不在室内设置厕所。
![]()
如果你行走在街道上看到一辆汽车,就会听到发动机在不停的运转,哪怕汽车根本没有行驶,发动机也不停。因为一旦发动机停下来,就会立刻被冻住,再次发动的话,将变得异常困难。
在当地开车,最初行驶的几公里内,驾驶员必须得保证,车辆是按照直线距离行驶,不然的话,轮胎很有可能会脱离车轴。因为气温太低,哪怕是金属也变得十分容易脆裂。
![]()
从上述情况就能够看出来,如此寒冷的地区,实际上根本不适宜人类居住,但是包括奥伊米亚康在内的整个西伯利亚地区,依旧有大量的原住民世代居住于此。
生食肉类,反感环保分子抵制皮毛制品
西伯利亚地区的原住民有雅库特人,他们世居于此,已经适应了这种寒冷的气候,可即便这样,每年的12月到来年的1月,依旧有大量的冻死冻伤事件发生。
![]()
外地的游客因为好奇,专门挑最冷的时间段前来旅游,感受这里的冰雪、生肉和独特的生活方式。每到寒冷的冬季,当地政府也会向游客发出警告,提醒他们不要轻易外出,但是有些人就是不听,仍旧喜欢在暴风雪中出行,往往会给雅库特人带来很大的麻烦。
![]()
而对雅库特人来说,不管是冬季还是夏天,都得为生计奔波。因为是永久的冻土层,这里根本不可能发展农业,雅库特人的主要生活方式是畜牧业以及打猎。
![]()
他们大量的饲养驯鹿和雅库特马,后者是一种浑身长着长毛的、在西伯利亚地区特有的耐寒马种。除此之外,雅库特人还大量捕食鱼类,通过鹿肉、马肉和鱼肉,他们在这片严寒的土地上坚持了下来。
![]()
但时至今日,在他们传统的饮食习惯中,依旧保留着生吃鱼肉,甚至是生吃马肉,鹿肉的习惯。比如当地人在捕鱼的时候,在冰面上造出大洞,把鱼捞上来,然后直接拿刀子削肉片吃。
![]()
形成这样的习惯,其实丝毫不奇怪,尤其在古代生存条件更加恶劣的时期,漫长的冬季里,生一堆火是相当奢侈的事情,因此自然而然的,雅库特人就形成了生吃肉类的习惯。
如今,雅库特人的饮食习惯和其他地方的俄罗斯人没有太大差别,除了大量食用肉类食品外,他们还经常吃一种特制的粗粮面包。由于水果蔬菜短缺,从某种角度来看,生肉和粗粮面包中的营养物质反倒更加丰富。
![]()
当地的皮毛制品也很丰富,毕竟天气太冷,每个人从上至下,必须得把自己厚厚的包裹起来。对其他地方的人来说,现在的皮毛制品是奢侈品,但是对雅库特人来说,他们制作皮毛可以就地取材。
![]()
近年来,西方的环保主义分子大喊着要拒绝皮毛制品,保护动物,这一点俄罗斯人相当的气愤。俄罗斯人说,如果这些欧洲人真的要保护动物的话,那就让他们光着身子到西伯利亚住上一个月,看看他们到底是保护动物,还是穿上皮毛制品保护自己?
![]()
葬礼要持续一周,甚至更长时间
生活在西伯利亚的人,他们每时每刻都要跟寒冷作斗争,哪怕死去以后,最后的一个葬礼环节,同样也要跟寒冷做斗争。尤其是在冬季死亡的人,在安葬的时候,必须得面临无法挖掘坟墓的考验。
![]()
由于是永久冻土层,所以在开挖之前,必须得点燃火堆,烘烤地面,火堆燃烧几个小时以后,泥土才会一点点解冻,趁着这个空隙,赶紧开挖地皮。在挖掘到一定深度以后,又得点火烘烤冻土层,如此反复几次,有的时候要花上好几天的时间才能把墓穴挖好。
![]()
所以在这种环境里,哪怕是死亡的仪式也是僵硬的,因为亲人流出来的泪水也会马上结成冰。可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并不会停下生存的脚步。
除非是像奥伊米亚康这样偏远的村庄,最寒冷的时节,人们可能会躲在屋子里不出来,但在西伯利亚的各个城镇里面,哪怕是暴雪纷飞的季节,人们依旧得出门工作和上学。
![]()
寒冷塑造了西伯利亚,也塑造了当地人独特的个性和生活习惯。
结语
时至今日,奥伊米亚康这座最冷的村庄,常年有500人居住,每到冬季的最低气温,依旧保持在零下60℃以下。而根据当地人的习惯,只有当气温降低到零下52℃,学校才会停课。
整个西伯利亚地区就像是一座巨大的冰库,这里的寒冷是因为深居大陆腹地,再加上冰雪的覆盖,大量的太阳辐射都被反射回了太空,无法汇聚到地面,所以温度才会更低。
![]()
如今更多的国外游客都跑到这里来体验寒冷,2019年,在奥伊米亚康,甚至还举办了一届国际马拉松。参赛的选手刚一出门,鼻涕就被冻住了,到最后没有一位选手跑完全程。最长的一位选手跑了38公里,耗时将近4个小时,他距离终点只剩6公里。
外地人前去是体验那种新鲜刺激感,但是对当地人来说,这却是他们需要持续面对的生活。即便饱受严寒,还是有人愿意生活在此地而不愿意迁徙。当地人甚至说因为寒冷可以保鲜,所以对于人体来说能够抗衰老,从而更长寿。
![]()
虽然这种说法没什么科学依据,但是这些原住民确实在这片严酷的土地上坚持了下来,可见人类适应环境的能力还是相当强悍的。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