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会现场|约5000位教育人共襄盛会!
11月8日-10日,第三届全国基础教育数字化论坛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成功举办。
本届大会以“人工智能时代,中小学如何应对”为主题,特邀金一南、张钹、王文湛、彭凯平、谢维和、李政涛、窦桂梅、刘希娅、王兴兴、魏坤琳等约50位知名学者、教育专家及智能科技领域的代表人物分享前沿观点与实践智慧。
大会创新设计五大主题平行工作坊,组织北京近20所名校名企开展参访活动,推动理论与实践场景的深度融合。
来自全国30多个省(区、市)的约5000名教育工作者齐聚北京,以思想交锋点亮智慧灵光,以观点交融凝聚育人共识,共同探讨人工智能背景下基础教育的转型路径与发展愿景。
开幕启新:构建教育高质量发展新格局
8日上午,大会正式启幕。教育部原副部长张天保、中国科学院院士张钹、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原司长王文湛、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柯春晖、清华大学文科资深教授谢维和、著名公益人陈行甲等嘉宾出席开幕仪式。
原国务委员陈至立为论坛发来贺信,由大会主席、著名心理学家、清华大学全球产业研究院院长彭凯平代为宣读。贺信指出,教育数字化是推动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的重要引擎,期待论坛深入探索“人工智能+教育”融合路径,助力构建优质均衡的基础教育新格局。
彭凯平在致辞中强调,人工智能时代的教育应当从“知识灌输”转向“积极天性”的唤醒,呼吁与会代表共同探寻技术与人本、效率与温度的平衡点,推动教育走向美好未来。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杂志社副社长付刚表示,将持续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为教育现代化提供系统性支撑。
大会执行主席、明德云学堂创始人、董事长黎明分享了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实践成果,承诺将持续深化AI课程研发,为中小学应对智能时代挑战提供专业支持。
大会常务副主席、明德云学堂联合创始人、总经理陈敏在主持结语中激励广大教育工作者将智慧转化为实践,为教育发展注入智能时代的新动能。
![]()
▲ 大会主席
著名心理学家、清华大学全球产业研究院院长 彭凯平
![]()
▲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杂志社副社长 付刚
![]()
▲ 大会执行主席
明德云学堂创始人、董事长 黎明
![]()
▲ 大会常务副主席
明德云学堂联合创始人、总经理 陈敏
思想碰撞:把准智能时代教育方向
当人工智能的浪潮涌入教育领域,我们更需思想的灯塔来廓清迷雾,照亮人与技术共创共生的未来路径。与会专家围绕大会核心议题展开深度分享。
中国科学院院士张钹指出,“技术只是工具,不能替代动机,不能替代思维”,强调要处理好教育与AI的关系,守住应用边界。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原司长王文湛从教育本质、教育任务、教育使命与教师成长等方面展开分享,并寄语全体与会者践行教育初心,成为让学生爱戴、人民满意的好老师。
清华大学文科资深教授谢维和系统解析了人工智能赋能教育的三种基本形态——工具形态、分工形态和共处形态,并提出人类需以理性态度对待AI、适应AI、应用AI。
著名公益人陈行甲从人文与公益视角出发,阐释教育的核心能力在于创造力、共情力与思辨力,提出心灵的教育才是AI时代的基石与灯塔。
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李政涛表示,教育不仅要善用技术赋能,更要对技术“赋魂”——价值之魂、伦理之魂、情感之魂,使其真正服务于人的全面发展。
大会主席、著名心理学家、清华大学全球产业研究院院长彭凯平从心理科学维度,指出AI时代教育破局的关键在于弘扬人类智能的优势,并详细剖析了教师不可被AI替代的重要价值。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数字教育研究所所长曹培杰聚焦人工智能对教育的深刻影响,剖析了人工智能给教育生态带来的冲击,并对未来教学新样态进行美好展望。
教育部义务教育信息科技课程标准专家组组长熊璋指出,人工智能教育已上升为国家战略,需坚守“守正创新、健康有序、行稳致远”的基本方针,走好人工智能教育的中国道路。
本环节由《中国基础教育》主编孙金鑫主持。
![]()
▲ 中国科学院院士 张钹
主题报告:《人工智能时代的中小学教育》
![]()
▲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原司长 王文湛
主题报告:《高素质教师队伍是建设教育强国之基石》
![]()
▲ 清华大学文科资深教授 谢维和
主题报告:《人工智能赋能教育的三种形态》
![]()
▲ 著名公益人 陈行甲
主题报告:《在AI时代重新想象教育》
![]()
▲ 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 李政涛
主题报告:《教育与人工智能的双向定义:在赋能与赋魂中共生共长》
![]()
▲ 大会主席、著名心理学家、
清华大学全球产业研究院院长 彭凯平
主题报告:《从知识赋能到生命赋能:AI时代教师不可替代的价值》
![]()
▲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数字教育研究所所长 曹培杰
主题报告:《AI教育应用场景的重构与变革》
![]()
▲ 教育部义务教育信息科技课程标准专家组组长 熊璋
主题报告:《人工智能教育的中国道路》
![]()
▲ 学术主持嘉宾:《中国基础教育》主编 孙金鑫
区域实践:因地制宜探索特色路径
当理论的星光点亮前路,实践的沃土方能孕育出变革的果实。在“区域推进”板块,各地教育部门负责人分享了人工智能教育的区域实践与创新成果。
北京市数字教育中心主任田鹏阐述了教育强国战略引领下的“北京布局”,展现了首都教育的系统规划与责任担当;广东省教育厅副厅长李璧亮分享了“广东方案”,凸显了省级层面的整体筹划与制度创新;深圳市教育局副局长袁磊介绍了特区先行先试的实践智慧。
在区县层面,重庆高新区公共服务局局长周文杨、湖南湘江新区教育局副局长雷云飞、广州市黄埔区教育研究院院长陆优君分别展示了新智慧教育“1345”整体智治体系、区域教育跃升行动以及新质教育教研实践,体现了不同区域因地制宜的特色发展路径。
本环节由《中小学校长》副主编李虔主持。
![]()
▲ 北京市数字教育中心主任 田鹏
主题报告:《教育强国战略引领下的北京市教育数字化政策布局与实践思考》
![]()
▲ 广东省教育厅党组成员、副厅长 李璧亮
主题报告:《“AI教育211” 全面推进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落地的广东方案》(线上)
![]()
▲ 深圳市教育局副局长 袁磊
主题报告:《识变·应变·求变:深圳推进人工智能赋能教育的实践与探索》
![]()
▲ 重庆高新区公共服务局党组书记、局长 周文杨
主题报告:《以“新智慧教育”数字变革打造“全国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引领区”》
![]()
▲ 湖南湘江新区教育局党组成员、副局长 雷云飞
主题报告:《“人工智能+教育”助推湘江新区教育数字化创新发展》
![]()
▲ 广州市黄埔区教育研究院书记、院长 陆优君
主题报告:《人工智能赋能新质教育的“黄埔实践”》
![]()
▲ 学术主持嘉宾:《中小学校长》副主编 李虔
学校探索:百花齐放呈现多元样态
当AI叩响教育之门,每一所学校都成为了独特的“解题者”与“创造者”。大会上,众多全国标杆学校校长分享了各校在人工智能教育领域的实践探索。
重庆谢家湾教育集团总校长刘希娅倡导转变学习方式,强化学生“输出式学习”素养培育;北京中学校长夏青峰系统展现了北京中学“数字化转型”的特色路径与智慧;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校长李晓辉强调构建“数字生态”,以赋能学校教育发展。
重庆市巴蜀中学校长李潇珂分享了巴蜀中学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的生动探索与创新魄力;华东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校长周彬重点探讨了AI对课程教学的“冲击与重构”;湖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校长苏建祥就AI时代拔尖创新人才的早期培养展开交流。
北京小学教育集团总校长李明新着重讲述教育创新需“坚守”育人本质;华中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校长徐惠则论述了如何用AI为高中生成长奠基;清华大学附属小学校长窦桂梅聚焦课程教学,分享AI与语文教学融合的垂直模型。
成都市石室中学党委书记毛道生追问AI课堂上“人”的存在价值;成都七中育才学校教育集团党委书记吴明平则展望了数智赋能下“更富成效的学习方式”。
本环节由中国教育报区域周刊主编张婷主持。
![]()
▲ 重庆谢家湾教育集团党委书记、总校长 刘希娅
主题报告:《人工智能时代要加强学生输出式学习素养培育》
![]()
▲ 北京中学校长 夏青峰
主题报告:《北京中学数字化发展的思考与实践》
![]()
▲ 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校长 李晓辉
主题报告:《构建数字生态,赋能学校发展》
![]()
▲ 重庆市巴蜀中学校长 李潇珂
主题报告:《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巴蜀实践探索》
![]()
▲ 华东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校长 周彬
主题报告:《人工智能对学校课程教学的冲击与重构》
![]()
▲ 湖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校长 苏建祥
主题报告:《人工智能时代的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培养》
![]()
▲ 北京小学教育集团总校长 李明新
主题报告:《限制技术主义,弘扬人文精神——AI时代基础教育的坚守》
![]()
▲ 华中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校长 徐惠
主题报告:《AI赋能,高中教育为人才成长筑基》
![]()
▲ 清华大学附属小学校长 窦桂梅
主题报告:《从经验到数智大脑——AI语文主题教学垂直模型建构与应用》
![]()
▲ 成都市石室中学党委书记 毛道生
主题报告:《人工智能时代,“人”在课堂的存在》
![]()
▲ 成都七中育才学校教育集团党委书记 吴明平
主题报告:《数智赋能,无限逼近更富成效的学习方式》
![]()
▲ 学术主持嘉宾:中国教育报区域周刊主编 张婷
跨界融合:拓宽教育发展新视野
当教育的探索打破学科的疆界、融合产业的智慧,我们便得以窥见未来教育的更多可能。
著名战略问题专家、国防大学教授金一南从国家战略格局出发,阐释了教育工作者应有的历史担当与使命信念。
北京大学教授、《最强大脑》节目科学评审魏坤琳将视野延伸至青少年心理健康领域,探讨了AI在心理筛查中的应用前景。
宇树科技创始人王兴兴、猿编程创始人李翊等科技领军人物,则从技术层面探讨了构建开放、融合教育新生态的可能路径。
本环节由原央视主持人龚凡主持。
![]()
▲ 少将、著名战略问题专家、国防大学教授 金一南
主题报告:《明察大势,洞悉国运》
![]()
▲ 北京大学教授、《最强大脑》节目科学评审 魏坤琳
主题报告:《AI心理健康筛查及在中国青少年人群中的应用前景》
![]()
▲ 宇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创始人 王兴兴
主题报告:《人工智能的发展以及给教育带来的变革》
![]()
▲ 猿编程创始人 李翊
主题报告:《人工智能教育的实践与未来》
![]()
▲ 学术主持嘉宾:原央视主持人 龚凡
实践创新:五大工作坊促理念落地
为推动思想真正落地,以行动引领未来发展。在主会场之外,论坛创新设计了五大平行主题工作坊。
“全国知名中小学访学工作坊”组织参会者深入清华大学附属小学、北京小学、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清华大学附属中学、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北京中学、北京第一实验学校、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第一小学、北京市东城区史家胡同小学、北京市十一学校、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北京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北京市八一学校、北京大学附属中学14所首都标杆校,实地观摩智慧校园建设。
![]()
清华大学附属小学
![]()
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第一小学
![]()
北京小学
![]()
北京市东城区史家胡同小学
![]()
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
![]()
北京市十一学校
![]()
清华大学附属中学
![]()
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
![]()
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
![]()
北京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
![]()
北京中学
![]()
北京市八一学校
![]()
北京第一实验学校
![]()
北京大学附属中学
▲ 全国知名中小学访学平行主题工作坊
“人工智能教学应用工作坊”由北京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教授陈江、北京十一学校技术学科主任聂璐、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第三小学信息中心主任郝石佩、中国人民大学附属小学副校长李会然、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信息技术教研组长武迪5位专家领衔,聚焦AI技术与课堂融合的实操路径精彩开讲。
![]()
北京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教授 陈江
主题报告:《教育领域的AI技术与教法创新》
![]()
北京市十一学校
技术学科主任 聂璐
主题报告:《“教育 +人工智能”北京十一学校的探索》
![]()
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第三小学
信息中心主任 郝石佩
主题报告:《人工智能课程建设的中关村三小实践》
![]()
中国人民大学
附属小学副校长 李会然
主题报告:《人工智能赋能教育创新的人大附小实践与探索》
![]()
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
信息技术教研组长 武迪
主题报告:《人工智能交叉赋能教学的人大附中实践创新》
![]()
▲ 人工智能教学应用平行主题工作坊
“雄安新区教育考察工作坊”带领参会者走进北京四中雄安校区,聆听黄春校长分享新区教育规划,并参访雄安印象展览馆与启动区,理解国家战略背景下的教育现代化实践。
![]()
▲ 雄安新区教育考察平行主题工作坊
“人工智能知名企业考察工作坊”通过参访科大讯飞、猿编程等AI领军企业,拓宽科技视野,促进产教深度融合。
![]()
▲ 人工智能知名企业考察平行主题工作坊
“北京红色文化考察工作坊”则组织参会者前往香山革命纪念地,在技术赋能中坚守教育初心,凝聚奋进力量。
![]()
▲ 北京红色文化考察平行主题工作坊
为让学习更好地发生,不止于一地一室。论坛特别设置“局长·校长星空圆桌论坛”,南京市六合区政协副主席、教育局局长张弛,东莞市教育局副局长杜润江,深圳市宝安中学(集团)党委书记、校长袁卫星,澳门培正中学副校长陈敬濂,北京市樱花园实验学校党支部书记兼校长彭阳平,上海市虹口区曲阳第四小学书记、校长朱依黎,广东省中山市第一中学校长王长在,湖北省咸宁市第二实验小学校长谭璐,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东胜区鸿波小学书记、校长白蕊9位教育先锋进行精彩对话。论坛由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数字教育研究所所长曹培杰主持。
![]()
![]()
南京市六合区政协副主席、
教育局局长 张弛
![]()
东莞市教育局副局长 杜润江
![]()
深圳市宝安中学(集团)
党委书记、校长 袁卫星
![]()
澳门培正中学副校长 陈敬濂
![]()
![]()
北京市樱花园实验学校
党支部书记兼校长 彭阳平
![]()
上海市虹口区曲阳第四小学
书记、校长 朱依黎
![]()
广东省中山市
第一中学校长 王长在
![]()
湖北省咸宁市
第二实验小学校长 谭璐
![]()
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东胜区鸿波小学书记、校长 白蕊
![]()
学术主持嘉宾: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数字教育研究所所长曹培杰
▲ “局长·校长星空圆桌论坛”
圆满落幕:展望教育新篇
第三届全国基础教育数字化论坛已成为推动基础教育数字化转型的重要交流平台。
本次论坛通过多元形式与深度内容,为全国教育工作者提供了思想碰撞与实践参考,为基础教育在人工智能时代的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
![]()
![]()
![]()
▲ 学习时光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