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2025年“走边关”:听凌赐成讲述三代人的戍边故事

0
分享至


凌赐成清理巡边路旁的枯枝。通讯员 韦鲜 供图

“每次擦拭界碑,描红‘中国’二字,我都能感受到爷爷和叔叔的温度。这不仅是守护国家的象征,更是我们三代人刻在骨子里的使命。”11月7日,在龙州县下冻镇布局村空均屯的巡边路上,护边员凌赐成向2025年“走边关”采访团动情诉说。

凌赐成所在的凌家,是边境线上有名的“护边世家”。他的爷爷凌瑞亮是布局村第一代护边人。凌赐成回忆道:“爷爷曾告诉我,他巡边时只有一个水壶、一根拐杖、一把镰刀。山路险峻,还有毒蛇和地雷的危险,但他一走就是30年,足迹遍布15万多公里。”

2014年,凌赐成的叔叔凌天忠接替父亲成为第二代护边人。凌赐成提到叔叔时语气凝重:“2019年,叔叔巡边时遭遇暴雨,从4米多高的悬崖摔落,左腿粉碎性骨折。医生建议截肢,他坚决拒绝,说‘没了脚还怎么巡边?’后来他靠着草药治疗,硬是重新站了起来。”

这种坚守精神深深影响了凌赐成。2019年5月20日,同是中共党员的他正式成为家族第三代护边员。他形容自己守护的路段:“山路仅一米宽,一侧是悬崖,一侧是峭壁,青苔遍布,每次徒步到界碑要2到3小时。一年磨坏四五双鞋、砍坏几把柴刀是常事,但我和队友从未退缩。”

凌赐成特别提到2020年疫情暴发后的经历:“我们背着建材爬山路修隔离网,连续奋战半个月,肩膀磨出血痕。我在日记里写‘人民选我当代表,守家卫国为人民’——这是我对这片土地和乡亲们的承诺。”除了巡边,他还帮助村民修瓜棚、护送急病孩子就医,用实际行动诠释“护边队就是群众护卫队”。

“爷爷总说‘有国才有家’,”凌赐成眺望边境线,“如今我常翻出巡边照片,给孩子讲界碑故事。守护这里,是我们凌家三代人共同的骄傲。”

采访结束时,凌赐成背起装备,再次走向群山深处的界碑。在他身后,龙州县184公里边境线上,党政军警民合力强边固防的旗帜正迎风飘扬,而凌家的守边故事,仍在继续书写。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大象新闻 incentive-icons
大象新闻
河南广电官方网易号!
131217文章数 272384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洞天福地 花海毕节 山水馈赠里的“诗与远方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