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第一缕晨光穿透云南德宏的山岚,盈江两岸的边寨在朝霞中苏醒。盈江边境管理大队民警的身影早已融入晨雾中的巡逻路,从边境线上的硬核守护到民族团结的温情纽带,他们既是边境线上的“黑脸包公”,又是群众心里的“守夜人”,用藏蓝警色守护边寨黎明。
密林中的防线
迎着清晨第一缕阳光,该大队勐弄边境派出所民警整装踏上巡逻路。莽莽群山间,巡逻队在密林里穿行,80后民警张金凯走在队伍前面为战友开路。戍守边关20年,他凭着一双“铁脚板”,走遍边境线所有巡逻点位,成了一幅“活地图”。
虽然辖区边境线只有1.3公里,但由于地理位置特殊,地势地形复杂,一趟巡逻下来要2个多小时,而他们每天至少要走2趟。
勐弄边境派出所组建“民警+辅警+护边员”的“界碑巡逻队”,每日开展混合编组徒步巡逻,年均行程超1000公里。
“有辆外地牌照的小货车最近经常在村里绕,不知道是干什么的,请你们去看看。”今年7月11日,勐弄乡松园村村民向民警反映情况。
边境线漫长曲折,小道便道四通八达,仅靠有限的警力难以实现全方位的监督守护。勐弄边境派出所充分发动群众力量,从乡镇到村、从村到组、从组到户,村民从“旁观者”变为“守护者”,一句提醒、一个电话、一次夜巡,将点点星火汇聚成照亮边境的星河。
截至目前,该所已发展32名村民担任“边境信息员”,群众举报涉边线索量增长2倍,辖区可防性警情大幅下降。
翻山送暖到家门
“云警官,谢谢你,没有你,我的养老保险可能就交不上了……”7月9日,该大队支那边境派出所民警云伟接到支那乡白岩村村民欧姐的求助电话后立刻行动。
他带领户籍民警携带办证设备,驱车1小时前往白岩村,为村民欧姐完成身份证办理。欧姐竖起大拇指,反复说道:“民警,阿克几(傈僳语:真好)!”
近年来,该所推行社区警务专职化,让社区民警的工作模式从“下社区”升级为“在社区”,用脚板“量”民情、用真心“破”心墙、用长效“固”信任,开展入户走访1500余人次,上门办理各类证件等事项58人次,及时清理路障、护送病患就医、帮助车主换胎、找回走失老人等为民办实事20余次。
点亮少年未来路
“我想当警察,像吴叔叔那样照亮别人的路。”小沙在作文里这样写。这个曾因家庭变故而辍学的女孩小沙,如今已是年级前三名的优秀学生,她的转变源于铜壁关边境派出所开展的守护未成年人“向日葵”计划。
守护未成年人“向日葵”计划是盈江边境管理大队联合驻地司法、学校等部门共同守护青少年健康成长,在盈江边境辖区内推广实施的工作机制。该大队根据辖区实际,创新开展三维帮扶体系社会服务,建立动态跟踪机制,通过定期家访精准掌握困境青少年思想动态,实施个性化成长方案。
边境线上,每一个警号都有着“为人民服务”的故事,每一次出警都在续写“为人民服务”的誓言。
记者 杨子庄 通讯员 杨济宇 黄吉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