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的湖南长沙,凉意清浅,桂香正浓。走进湖南烈士公园东门,前往年嘉湖方向沿线,数十株桂树繁花满枝、香气弥漫,仿佛在迎接从远方来的客人。11月6日,“中国好医生、中国好护士”志愿服务总队医疗专家来到长沙市,在湖南烈士公园朝晖楼广场,联合湖南省“名医走基层、健康潇湘行”志愿服务队医疗专家,开展“名医走基层—志愿服务行”大型义诊活动,将优质医疗服务送至市民身边。
![]()
让医学知识入脑入心
清晨的长沙微凉,义诊现场人头攒动,前来问诊的群众早早排起长队。
在分诊台旁边的“第一目击者现场培训”区域,医护人员现场演示急救技能,并邀请市民体验。“第一目击者能否快速实施心肺复苏术是救治能否成功的关键。做好心肺复苏技能的科普推广,提升公众自救、互救能力十分重要。”湖南省肿瘤医院护理部主任刘高明说,“每天有很多老年人到湖南烈士公园休闲、锻炼,在这里开展急救知识与技能培训非常有必要。”
![]()
据介绍,湖南省肿瘤医院此次派出14名拥有心肺复苏认证证书的医护人员,在现场负责分诊及急救培训。“活动前,我们进行了内部培训,对教学内容、讲解语言等进行了精心设计,确保老百姓听得懂、学得会。”刘高明说。
“叔叔阿姨,你们平常逛公园的时候如果遇到有人倒地,可以用‘轻拍重喊’、观察胸廓起伏、触摸颈动脉等方法判断他的状态,并立刻拨打‘120’急救电话……”“在进行人工呼吸的时候,一定要捏住他的鼻子,并紧密包覆他的嘴巴,防止气体外泄。”几名护士一边介绍,一边利用“模拟人”演示,认真示范每一个动作。现场群众聚精会神地聆听、观察,并纷纷上手操作。
来湖南烈士公园遛弯的彭女士被急救培训吸引,主动上前学习。只体验了短短几分钟的按压操作,她已感到手臂阵阵酸胀。“心肺复苏和人工呼吸看似简单,实际操作起来却有很多细节需要注意。”她感慨道,“家里有老人,学一些急救技能很重要!”“今后如果遇到紧急情况,我相信自己有能力去帮助需要救助的人。”学完急救技能后,市民刘先生信心十足地说。
在儿童保健诊区,湖南省妇幼保健院儿童保健部主任冯彬彬为家长“画”出科学的喂养方法。他用画斜线的框代表基础辅食,用画叉的框代表每次添加的牛肉、鸡蛋、蔬菜等食材,根据问诊孩子的月龄和具体情况,将这些图案灵活组合,把抽象的食量概念转化为家长能轻松理解的图示。
“今天上午共有9个家庭来咨询,家长们普遍关心孩子的生长发育、营养喂养、心理健康和常见病预防等问题。”冯彬彬表示,通过义诊可以看到,家长们的主动健康意识普遍增强,但是在一些生活化的问题上依旧存在认知偏差。
“比如,很多家长对我说孩子天生不爱吃某种食物,其实这是不正确的。孩子面对未知的味道会有警惕心理,添加辅食不要指望一次、两次就成功。”冯彬彬说,“在未来的工作中,我会继续以家长们的需求为导向,做好相关知识的宣教和普及。”
专家来到“家门口”
参加本次义诊活动的专家,来自心血管外科、肾脏内科、中医康复科、眼科、内分泌科、妇科、肿瘤防治科等多个专科。
义诊当天,家住10多公里外的欧阳先生早早赶到现场,他此行目标明确——同时咨询肝胆外科与肾脏内科的问题。
“之前因为肝胆方面的毛病去北京看病,没想到检查过程中又发现了肾脏问题。很多亲友推荐我去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找周福德医生,这段时间我一直在尝试挂他的号,也在协调时间,随时准备去北京。”欧阳先生回顾他的就医经历。
“小确幸”不期而至。不久前,欧阳先生通过新媒体平台看到了义诊通知,惊喜地发现周福德竟在出诊专家名单中,便第一时间完成了预约。“周医生看诊非常细致,在后续用药和治疗方案上给了我很多中肯的建议。”欧阳先生感慨道,“这样的义诊把顶尖专家送到了我们‘家门口’,实实在在地帮老百姓解决了难题。”
在湖南烈士公园附近工作的杨女士,每天清晨会来公园散步。这天,她路过义诊区,竟在出诊专家名单中看到了一位熟悉的专家——广东省第二中医医院针灸康复科范德辉主任中医师。
“前阵子去广东出差时,我特意去挂范医生的号,可惜没挂上。没想到今天在‘家门口’遇上了,一定得好好咨询一下。”杨女士说着便走向分诊台。
原来,杨女士在养生馆工作,常年为客人调理身体,没想到自己却落下一身职业病。“作息不规律,每天精神不振,肩膀总是酸痛。”她自述。范德辉通过“望闻问切”,诊断杨女士为“阴阳双虚”,并开具调理药方。针对她的肩痛问题,范德辉施行针灸,并建议她坚持定期治疗以巩固效果。
一上午,范德辉的诊桌前始终围满了人。到11时40分,他已接连看诊28人。在诊疗中他发现,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和膝关节炎是群众最主要的健康困扰。“很多患者都提到日常看手机时间很长。”范德辉介绍,“而从舌象看,患者普遍存在的苔少、舌红现象与偏爱辛辣的饮食习惯有关。”为此,他建议大家减少久坐、适度运动,并在饮食上做到少盐少油、均衡营养。
![]()
更多人选择“轻装上阵”
与以往人们带着CT、核磁胶片前来不同,本次义诊中更多人选择“轻装上阵”——直接通过手机调取电子影像。
在呼吸与危重症医学诊区,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潘频华熟练地在手机屏幕上放大一名患者的肺部影像,图像的关键细节清晰可见。他介绍,当天上午接诊的30多名患者中,咨询肺结节、慢性咳嗽等问题的最多。
对于每名患者,潘频华都会先请他们扫描报告二维码或进入医院公众号调取电子影像。他解释道:“传统胶片易有划痕,自然光下显影不清,影响诊断。电子影像更清晰、更精准,极大方便了医生判读。”
这一便利,得益于湖南省持续推进的医疗机构间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共享工作。近年来,湖南省打造区域医疗信息共享平台和“云影像”系统。“只要用手机扫一扫报告单上的二维码,便可查看CT、DR、磁共振等检查结果。检查报告单上的‘湖南HR’标识是湖南省检查检验结果互认标识,患者从外院带来的检查检验报告上只要有此标识,医院就能信任并采纳。”潘频华介绍。
临近中午,广场上仍有专家在为最后几名群众答疑。据统计,本次义诊共接诊群众900余人次,发放健康教育手册600余份。
![]()
据了解,自2017年成立以来,“中国好医生、中国好护士”志愿服务队足迹遍及新疆、四川、贵州、湖南等19个省份,致力于将优质医疗资源送到基层群众身边。
义诊当天,全体专家在湖南烈士纪念塔前重温入党誓词,向革命先烈敬献花篮。一场义诊,不只是送医上门,更是对医者初心的实践。
![]()
文/图:健康报记者 郭蕾
编辑:李诗尧
校对:于洋
审核:秦明睿 徐秉楠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