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驻澳大使警告中方:侮辱日本等同于宣战,该发怒的时候就发怒
近日,日本驻澳大利亚大使山上信吾突然在一次公开场合语出惊人——“侮辱日本等同于宣战”。并要求日本外务副大臣立即召见中国驻日大使,甚至提出要驱逐中方外交人员。
这样的表态,不仅让国际舆论一片哗然,也让外界重新审视:当下的日本外交,到底处在一种怎样的心理状态?
山上信吾的这番话,按照外交惯例几乎可以被视为“失态”,一国驻外大使一般不应直接卷入本国与他国的争端,尤其是在第三国发声,更显得不合常理。
![]()
但在日本舆论内部,却有两种完全不同的反应——保守派媒体如《产经新闻》称赞他“有骨气”,而自由派的《朝日新闻》则批评这种情绪化的外交方式“既无益也危险”。
这反差,恰恰反映出当代日本外交的两面:一方面是想要展现强硬姿态的“新保守主义”,另一方面则是现实主义者的清醒,他们知道,日本的“愤怒”,更多是无奈的宣泄。
![]()
日本的印太战略虽然名为“合作”,实质上却越来越被美国的地缘安全思路所主导,东京在对华政策上被动、在地区安全上依附,甚至在经济议题上也难以摆脱美国的框架。
这种“被夹在大国之间”的处境,让部分日本外交官产生一种强烈的心理落差——他们渴望被视为地区主导者,却发现自己始终是配角。
![]()
因此,山上的激烈言论,也许并非一时冲动,而是一种深层焦虑的外溢,他在澳大利亚发声,不仅是在“为日本说话”,更像是在向盟友尤其是美国证明,日本不是一个只会点头的从属国家。
而且山上信吾的言论虽然看似激烈,但从外交部的反应来看,日本官方并没有完全跟进,外务省并未宣布驱逐中方外交官,也没有采取实质行动,换句话说,政府并不打算真的把一场外交摩擦升级为危机。这也说明,日本政府内部仍然有清醒的一面,知道分寸所在。
![]()
东京清楚地明白,当前中日关系的复杂性远非“愤怒”可以解决,经济层面上,中国仍是日本最大的贸易伙伴之一,安全层面上,日本又必须依赖美国维系所谓“地区平衡”,在这两种力量的拉扯下,日本外交的每一步都小心翼翼。
因此,山上的高调发言更像是一种“姿态政治”——向国内展示日本有“尊严”,向盟友显示“担当”,而真正的政策行动,却仍然止步在表象。
![]()
从语义上看,山上的那句“侮辱日本等同于宣战”,是一种极端表达,但外交语言的分寸恰恰在于“模糊”,模糊才能留有回旋空间,一旦公开把“侮辱”与“战争”挂钩,就等于把外交空间压缩到几乎为零。
这也是为什么日本外务省迅速降温,没有跟随其语气,日本政府内部显然意识到,这种语言不仅无法获得国际同情,反而可能被解读为挑衅。尤其在当前地区局势敏感的情况下,这种失控言论可能带来无法预估的后果。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