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百年古村又风华——记“吕梁市先进基层党组织”孝义市高阳镇临水村党支部

0
分享至

金龙山下,下堡河畔,孝义市临水村静卧其间,当地百姓亲切称其“凤凰村”。初抵此处,映入眼帘的是古墙土砖、古街古庙、古屋古树勾勒的沧桑轮廓,可当你循着下堡河的潺潺水声深入村落,便会发现这份“古”里透露和展现出现代的活力——修缮的古院落里藏着智能客房,滨河景观带边绽放着紫色花海,温室大棚中挂满鲜红的“金字招牌”西红柿,研学基地里传来了阵阵欢声笑语……

“从沉寂古村至文旅热土,从村民增收乏力到吃上‘旅游饭’腰包鼓,临水村的蜕变,根本在于有村党支部这个坚强的‘主心骨’。”孝义市高阳镇副镇长、临水村第一书记张俊燕指着热闹的古街,向记者讲述着村子这些年来的巨变。2025年,临水村党支部荣膺“吕梁市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殊荣背后,正是党建领航下,这个承载着百年记忆的传统村落以文脉为墨、以实干为笔书写的乡村振兴鲜活篇章。

保护!保护!让乡愁有“乡”可寻

置身临水村,就像走进了一座“没有围墙的古村落博物馆”。临水村因地处汾河渡口而兴,自宋元起便借航运之利渐成商埠,至明清时更成孝义通往太原、晋中的商道枢纽——晋商们在此登船北上,将本地煤炭、布匹销往各地,又带回南方丝绸、茶叶,彼时码头千帆竞发,街巷商铺林立,驼铃与船号交织成繁华乐章,峰值时商旅及从业者达万余众。

“如今村内仍矗立着码头遗址、五道庙、古戏台、大小货栈等,这里的一砖一瓦几乎都和汾河航运有关。”村党支部书记郭治平说。临水村的72处文物古迹、25株千年古树皆印证着临水村的繁荣历史,这些建筑凝聚了古人智慧,承载着晋商文化记忆,传递着独有的乡韵乡愁。

但21世纪初,拆旧建新的热潮席卷了农村,临水村返乡人员带着钞票和豪情,也想动手拆了老房建新房。

“保护!保护!留住先人的遗产和根脉!”在镇村干部多方努力下,村民最终同意只进行简单翻新和改造,临水村也因此较为完整地保持了原有风貌。

2022年,临水村新一届村党支部班子履新,勇当乡村振兴“领航雁”。“治村先治心,兴村必兴民。”党支部班子问计于民,以田间访谈、院坝座谈、代表议事等形式,历时三个月收集200余条民意,历经20余场党员群众大会研讨,锚定发展航向:以“千万工程”经验为指引,借“百企带百村”东风,深耕“水韵古村”内涵,走农文旅融合发展之路。

修其旧,复其形,为历史文脉赓续留存印记。临水村党支部将保护古村落作为“一号工程”,积极争取筹措资金600余万元,修复具有代表性的古建,同时推动村民主动修缮加固自家老屋。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支持下,聚焦水、电、暖、气、路等基础设施与绿化、亮化、美化、活化提升工程,实施综合改造。结合后街业态布局,优化党群服务中心选址并实施升级,同步完善日间照料中心、卫生室等功能。在游客中心“临水驿”增设党群服务站,拓展服务空间,提升村民与游客双服务能力。

“让村民深度参与修缮全过程,唤醒了大家对老屋的责任感和感情,达到了使村民主动保护古建筑的目的,让乡愁有‘乡’可寻。”郭治平说。在临水村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下,如今的临水村,柏抱槐的虬枝仍映着古建飞檐,下堡河的碧波还绕着田园花海,2022年获评“吕梁市美丽宜居示范村”,2023年荣膺“吕梁市乡村旅游示范村”“孝义市乡村旅游重点村”,2024年入选“山西省乡村旅游重点村镇”,2025年摘得“吕梁市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

檐上飞“红” 为古村注入“时代光芒”

“古时临水,汾河帆影连天,晋商驼铃不绝,孝义的煤炭、布匹从这里北上,江南的丝绸、茶叶在此中转,水陆商道的繁华,让三地文化在此交融共生。”义务讲解员、退休教师郭政平,向游客讲述古村的过往。

古村深处藏文脉,飞檐之下扬“红”光。临水村不仅有着厚重的历史底蕴,更有新时代党建引领下的振兴华章。

“保护古村、发展文旅,关键在党。临水村能从‘传统村落’变身‘旅游热土’,靠的就是党组织把方向、聚合力、谋发展。”张俊燕说。临水村党支部紧扣“千万工程”经验,让古村在守护中焕新,在发展中传承。

——党员先行,让古村修缮“动”起来。党支部成立乡村旅游工作专班,实行“日督办、周调度、月汇报”闭环机制,把岗位设在古建修缮、设施改造的第一线。在项目攻坚中,党员干部率先腾退闲置院落,支持公厕、停车场等建设;村“两委”干部逐户上门解读政策,带动村民从“旁观者”变成“参与者”。

——活化利用,让古建老宅“活”起来。临水村党支部聘请专业团队编制《临水村传统村落保护发展规划》,明确“一轴一带三区”布局,推动古建从“静态保护”转向“动态活化”。山西一果公司修复8处古院落打造精品民宿,34号院将明末清初的二进院落与星级设施结合,非遗展厅嵌入其中;金龙山集团联合孝义农投共建智慧农业园,让古村周边的农田变成“研学课堂”;孝义文旅集团打造山西面食小镇与7D影院,串联古村、田园、景区资源,让“游在金龙山、玩在田园、住在古村”的愿景成为现实。

——品牌赋能,让古村文化“火”起来。党支部以“名人效应聚人气、特色活动引客流”为抓手,聘请知名主持人刘纯燕担任名誉村长,打造“临水”文旅IP;协同举办“凤凰飞天”年俗文化节、“五一”非遗展、山西省面食争霸赛等活动,让戏曲展演、打铁花等传统技艺走进游客视野;编制《抱槐情》剧本、设计“凤小宝”卡通形象,推出文创手办、主题路标,让古村文化可触可感。2025年1-10月,全村接待游客96.58万人次,旅游收入突破1281.58万元,“临水西红柿”“玉露香梨”等特色农产品更借着文旅东风走向更广阔的市场。

党建引领的“红色力量”,正让这座“凤凰村”不仅守住了村的“根”与“魂”,更注入了产业发展的“光”与“芒”。

让“流量”变“留量” 赋能古村蝶变焕新

“旺季的时候,日均游客达到两三万人。”张俊燕说,旅游的兴起让220余名村民在家门口实现了就业,集体年增收8万元,人均年增收超过3万元。

“古”是历史赋予临水的资源禀赋,“兴”是党建引领的必然结果。临水村在守住古村“根”与“魂”的基础上,更以产业链延伸为抓手,推动旅游“流量”向发展“留量”“增量”深度转化。

村集体立足“农文旅融合”核心,精准布局特色产业:35亩玉露香梨田勾勒出四季流转的生态画卷——春有梨花如雪伴踏青,夏有浓荫蔽日好避暑,秋有林下劳作收硕果,冬有自驾露营享闲趣。6栋新建日光温室大棚不仅为村集体年增收26万余元,更带动80户村民的124栋大棚抱团成立孝义市万丰农业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让“菜园子”变成“钱袋子”。临水谣农家菜馆、面食小镇,将古村风情与地道美食结合。通过大力发展林果经济、大棚种植和文旅产业,实现村集体年增收34万元。

针对旅游要素不全的短板,村党支部主动牵头招商,“临水一根面”“老陈醋酸奶”等特色商铺陆续入驻,菜田迷宫、彩色旱稻景观田等打卡点新鲜亮相,《杨府招婿》《柏槐情》实景剧轮番上演,一条集餐饮、住宿、娱乐、观光、采摘于一体的乡村旅游产业链已然成型。

产业链的延伸,离不开党建引领的强劲支撑,更让发展效益惠及千家万户。村“两委”班子推行“四步工作法”筑牢根基:选拔13名后备干部结成帮带对子深耕产业一线,以“两委牵头+党员入户”模式完成90处立面改造,用“行政推动+文旅集团直营带动+村民自营”机制引入52家业态,靠“银发宣讲团”深挖“四社五道场”历史讲好古村故事。70名党员全部入网定责,构建起“党支部——网格党小组——党员中心户”的三级网格体系,“老郭调解室”“姐妹唠嗑室”等特色平台让矛盾调解成功率超95%,2025年春节零事故、零投诉的成绩为旅游发展护航。人才培育上,“走出去学+请进来教”双向发力,党员群众赴袁家村等地取经,10期专业培训让150余人练就服务硬功。品牌传播中,“欢迎来临”“古村临水韵”新媒体账号发布96条预告点击破百万,网红直播单场观看达10万人次。名誉村长刘纯燕及许文广来临宣传,二人参与古村互动片段,单条视频最高播放量150万次。

经济增收的同时,文明乡风在临水村落地生根、开花结果。“综治中心+警务室”一站式平台筑牢法治屏障,法律顾问每月坐班提供120次咨询,15起纠纷圆满化解,法治文化长廊与6次普法活动让法治意识深入人心。8人巡逻队常态化值守,乱停车、乱倒垃圾等问题得到根治,村容村貌焕然一新。“美丽庭院示范户”评选选出23户榜样,带动村民共建共享美丽家园。威风锣鼓队、广场舞队等文化队伍蓬勃发展,2025年春节150名村民自编自演的“临水情文旅梦”村晚,用器乐、舞蹈、小品等形式演绎临水故事,吸引线上线下5万观众,让村民的文化自信与归属感愈发强烈。

“荣获吕梁市先进基层党组织,对我们是激励更是责任。”张俊燕表示,临水村党支部将继续坚守党建引领初心,深化农文旅融合,完善“吃住行游购娱”全产业链,推动“流量”变“留量”,努力把临水村打造成全省乃至全国传统村落振兴的示范样板,让“凤凰村”的翅膀越飞越硬、越飞越远。记者 阮兴时

来源:吕梁日报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黄河新闻网吕梁频道 incentive-icons
黄河新闻网吕梁频道
权威发布 关注民生
163287文章数 24476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洞天福地 花海毕节 山水馈赠里的“诗与远方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