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千亩药田织锦绣——孝义市克俄村党建引领让撂荒地变成乡村振兴“希望田”

0
分享至

深秋时节,走进位于孝义市西部的阳泉曲镇克俄村,近千亩中药材种植基地,绿意褪尽,枯茬托出粗壮的根,药香像地火般升腾,随风飘满山谷。谁能想到,这片曾因采矿而遭到生态破坏的土地,如今竟成了群众增收的“希望田”。答案写在田埂上,也写在党旗里——党建引领,让一株株道地中药材长成了富民强村的“摇钱草”。

克俄村位于孝义市西北山区,曾是孝义铝矿一期工程的采矿地,对国家建设贡献巨大。然而,矿产开采也带来了村内生态环境的破坏,村集体经济发展一度比较落后。

面对产业发展困境,克俄村党支部充分发挥“主心骨”作用,集体研究决定发展中药材种植。探索推行“党支部+合作社+企业+农户”的创新模式,通过党支部领航带动,合作社牵头推动,托管企业试种撬动,农户紧跟联动,统一规划整理撂荒地,打破原有的地界田埂,实现小田变大田,逐步实现了柴胡、板蓝根等道地药材的规模化发展。目前,已有112户农户将土地委托给联合社托管,种植面积达790余亩,规划种植面积突破1000亩,真正实现复垦土地全覆盖。

现代农业发展,离不开过硬的设施建设。为此,克俄村党支部积极争取40万元财政衔接资金,并配套46万余元,购置拖拉机、播种机等农机设备22台,优先为村民提供服务,进一步完善中药材种植与加工的基础设施,为产业的稳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还大力推进中药材加工厂建设,总投资400余万元,兴建了中药材加工厂,引进清洗、烘干、切片、包装等标准化设备,运用“精细精选+低温烘干”等工艺,解决了传统加工杂质高的问题,有效提升了药材品质,构建了从种植到加工再到销售的完整产业体系,为村集体经济提供了持续稳定的增长动力。

“预计达产达效后,年加工中药材饮片可达300余吨,综合产值超3000万元,显著提升产品附加值与产业竞争力,为村集体经济发展注入强劲动力。”克俄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主任侯治海介绍说。

为进一步提升种植效益,克俄村还积极探索“玉米—柴胡”套种模式,实现“一年套种收玉米、二年收柴胡种子、三年收柴胡”的轮作效益。预计亩产综合收益超万元,可带动170余名农户年均增收2000余元,为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产业动能。

“家里五六亩地全种上了药材,农时再到合作社打工,负责除草、间苗、收割等工作,一个月还能多挣两三千块,这行当真不赖!”提起村里发展的中药材产业,村民刘东生笑得合不拢嘴。

在苦练“内功”的基础上,克俄村党支部坚持“走出去”战略,积极组织党员和群众代表赴兴县、闻喜县、上党区及安徽省亳州市等地考察学习,还与兴县兴皖药业有限公司、山西振东种业科技有限公司等企业建立药材种植、代加工合作关系,由企业兜底带动加工销售,保障村集体和村民实现稳定双增收。

今年,克俄村还充分利用党群服务中心周边空地,试种(育苗)酸枣、远志、桔梗、射干、知母、苦参等七种药材,逐步实现“荒山荒坡、塄头畔沿”种植全覆盖,保障了中药材产业可持续发展。

一株小草,富裕一方百姓;一面党旗,凝聚万千力量。克俄村用生动的实践证明,党建做实了就是生产力,做强了就是竞争力,做细了就是凝聚力。

“我们将继续以党建链串起产业链,把中药材产业打造成富民强村的‘长效药’,让集体荷包更鼓、村民腰包更鼓,在吕梁山写下共同富裕的新章节。”侯治海语气坚定地表示。记者 刘少伟

来源:吕梁日报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黄河新闻网吕梁频道 incentive-icons
黄河新闻网吕梁频道
权威发布 关注民生
163178文章数 24475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洞天福地 花海毕节 山水馈赠里的“诗与远方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