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十四五”以来,贵阳市水务管理局充分发挥行业技术和水旱灾害防御指挥系统优势,聚焦贵阳贵安水旱灾害防御核心任务,以体系建设为根基、隐患整治为抓手、科技赋能为支撑,构建起人防、技防、物防“三位一体”的防御格局,水旱灾害防御体系日趋完善,防御能力稳步提高,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筑牢安全屏障。
体系建设是水旱灾害防御的“总抓手”,也是从“被动应对”转向“主动防控”的核心支撑。为此,贵阳贵安每年都会印发防御工作方案、修订应急预案、制定重大水旱灾害事件调度指挥机制,实行雨前会商、雨中调度、雨后复盘工作流程,建立健全水旱灾害防御责任体系,落实226座水库水电站、632座山塘、117处山洪灾害危险区责任人,动态调整并开展履职培训。此外,成立指导帮扶组,常态化下沉开展摸排。在应急响应期间联合水文、气象等部门联合值守,落实“五有”预警叫应机制。组建专家队伍和抢险队伍,为灾害防御提供坚实组织保障和技术支撑。
通过健全责任链条、整合技术力量、强化督导检查,贵阳贵安破解了以往防御工作碎片化、责任模糊的难题,让每一座水库、每一处险点都有专人管、专人防,每一项处置都有预案、有技术支撑,为隐患整治、应急处置等各项工作筑牢了制度根基,确保水旱灾害防御工作环环相扣、层层落地,更好实现全域覆盖、全域可控。
“十四五”以来,贵阳贵安成功应对多轮区域性暴雨天气过程,包括2024年6月中下旬持续性强降雨、2023年“6·18”暴雨等,实现“人员不伤亡、水库不垮坝、重要堤防不决口、重要基础设施不受冲击”。
隐患排查整治是水旱灾害防御的“第一道防线”,是筑牢安全屏障的核心基石。“十四五”以来,贵阳贵安通过聚焦病险水库、山洪灾害等关键领域,以工程治理与长效管护相结合的方式,系统性破解了一批长期存在的“心腹之患”,让防灾基础设施越来越坚固,为监测预警、应急处置争取了主动权,守护了群众生命财产安全,让“有备无患”理念落地为实实在在的安全保障。
工程措施方面,“十四五”以来,贵阳贵安累计完成39座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作,治理18条山洪沟和19条中小河流,消除安全隐患并健全长效管护机制;非工程措施方面,扎实推进山洪灾害群测群防体系建设,积极推行声光电一体化、山洪灾害“入户叫应”预警终端和北斗终端等监测预警设备,打通山洪灾害预警信息传递的“最后一米”。
在贵阳市水旱灾害防御技术服务中心,监控大屏全年不熄。每年进入汛期,值班人员会通过水旱灾害防御指挥系统加强与气象、水文、应急等部门的协同配合,实现雨水情监测预报信息共享,提高灾害预警准确性、前瞻性,加强水库泄洪预警管理和兴利调度,保障防洪和供水安全。
“以前主要依靠人力巡逻、值守,如今在大屏上就能实时了解全市水库水电站、河道、山洪灾害危险区等防御对象的水雨情数据。”市水务局水旱灾害防御技术服务中心负责人吴学强说,平台还具备综合监控、预报预警、预演预案、会商调度等功能,全面掌握辖区内“空中雨、落地雨、河中水”发展变化情况,为研判分析和指挥调度提供决策支撑。“十四五”以来,共推送预警信息15.5万条,为打好“防御仗”提供了信息基础。
同时,市水务管理局还牵头搭建防汛抗旱“驾驶舱”,汇集气象水文、水库山塘、山洪灾害危险区、城市内涝、地质灾害、交通枢纽等数据源和重要管控对象,全方位、多层次、实时实景开展调度,保障强降雨期间城市安全运行。
未来,贵阳贵安将优化预案方案体系,编制《贵阳贵安超标准洪水防御方案》。针对重点水库和河流推行洪水风险图管理,摸清洪水风险隐患分布,精准落实防御措施,从注重灾后救助向注重灾前预防转变。继续完善防洪工程体系建设,以贵阳贵安114条河流、226座水库及117处山洪灾害危险区为重点,强化全域安全管控,系统推进工程治理与风险防控,构建“拦蓄滞泄”协同的防洪安全网;对226座水库实施动态化安全管控,严格落实安全鉴定制度;系统推进河道清淤疏浚、堤防加固和山洪灾害防治,逐步提升河道行洪排涝能力,全面筑牢水安全屏障。持续提升监测预报预警能力,优化完善水旱灾害防御指挥调度系统,补齐监测设施设备,构建“气象-水文-灾情”多源数据融合平台,进一步完善城市、集镇等重点区域防洪减灾体系。
记者 汤利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