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贵阳贵安的“十四五”】南明区"十四五"发展绘就精彩答卷

0
分享至

时光为卷,奋斗作笔。值此“十四五”规划收官、擘画“十五五”发展蓝图的关键节点,回望过去五年南明区的奋进征程,每一个脚印都闪耀着拼搏的光芒,每一次收获都凝结着实干的力量。

这是经济发展实现历史性跨越的五年,2022年地区生产总值突破千亿元大关,2024年地区生产总值连续6年稳居全省第二、全市第一;这是产业结构持续转型升级的五年,工业经济提质增量、现代服务业提速升级、数字经济活力奔涌,多点支撑、韧性十足的产业格局加速成型;这是城乡面貌持续提质升级的五年,格局优、文脉厚、形象新、管理精的城乡新图景徐徐铺展;这是民生福祉实现温暖升级的五年,劳有所得、学有所教、病有所医、住有所居等民生期盼持续得到回应……

甲秀楼美景。

“十四五”以来,南明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贵州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坚决落实中央、省、市决策部署,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聚焦打造“省会核心、筑城客厅”,扎实推动兴业、强县、富民一体发展,交出了一份产业动能澎湃、城乡品质跃升、民生温度升腾的精彩答卷,为阔步迈向“十五五”新征程奠定了坚实基础。

锻造更强产业支撑 发展动能澎湃奔涌

纵观南明区近年来的发展历程,“稳”是其经济运行的鲜明底色。2024年,该区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为0.1%、26.0%、73.9%,产业结构持续保持稳定的“三、二、一”结构,二、三产业为全区经济发展稳中有进、稳中提质提供强力支撑。

产业结构的稳定并非静态不变,而是通过持续的转型升级实现动态平衡。近年来,南明区全力以赴大抓产业,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将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全力构建多点支撑产业格局。

一方面,南明区加快推动第二产业转型升级,坚持大抓工业、大兴工业、大干工业,新型工业化实现质的明显提升和量的较快增长——

拓载体。持续拓展园区载体,积极强化区域协作、盘活存量资源,全区工业用地从“十四五”初期的0.3平方公里拓展到目前的2.126平方公里,获批设立贵州南明经济开发区,以南明智能制造产业园为核心、二戈片区为南翼、红岩片区为北翼的“一核两翼”工业发展布局加快形成。

南明智能制造产业园。

兴产业。紧扣新型工业化的发展趋势和总体要求,以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为核心主攻方向,基于新型都市工业的发展大方向,明确并坚定不移发展电子信息制造和生物科技(食药同源)“一主一特”产业,联积电子、煜晖电子、泰新半导体、中科分子、酱酒集团、贵福多等优强企业相继落地,电子信息制造产业初步集聚成势,生物科技特色产业生态圈初步形成。

育企业。立足工业企业成长基本规律,持续推动“一企一策”,以服务促发展,精细化企业全生命周期服务。2021年以来,累计培育创新型工业中小企业10家、专精特新工业企业9家、规上工业企业23家;助推10家工业企业加入信贷通项目企业库,发放中小企业专项资金贷款贴息项目补助资金59万元。

另一方面,南明区加快推动第三产业提质升级,立足产业基础和资源禀赋,以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和群众高品质生活为导向,全面深挖现代服务业发展潜力——

提振商贸消费。2021年至2024年,南明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速为5.8%,总量连续六年稳居全市第一;充分激发商圈活力,围绕“一带两圈多点”商业布局,加快打造南明河滨河经济带,高效推进方圆荟·海豚广场、贵阳万象城等商业综合体开业运营,“上新”青云路步行街、曹状元街区等特色街区并摘得国家级、省级、市级“名片”,全力推动楼宇经济、首店经济高质量发展。

南明区青云市集。

提质旅游产业。南明区始终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用活用好辖区文旅、体育、演艺、避暑等资源,焕新消费场景,加快发展“四精”(精酿咖啡、精酿啤酒、精美餐饮、精彩文创)城市生活,全面推动文商体教旅融合发展;以精准营销做好客源引流,坚持线上线下联动、国内国外互动、官方民间齐动,抓住各项政策机遇,持续强化本地文旅宣传;以做优服务提升游客体验,持续规范旅游市场主体经营活动,完善落地配套服务,提升旅游服务质量。2021至2024年间南明区累计接待游客数9531.74万人次、旅游总收入1619.03亿元、过夜游客数2640.13万人次,年均增长率分别为9.21%、19.49%、12.24%。

激发数算活力。“十四五”以来,南明区坚持把数字经济作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新赛道,以新型数字经济集聚区建设为抓手,集中精力发展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加快培育特色产业新动能、打造绿色算力新底座、挖掘要素价值新潜力、打造智慧城市新样板,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澎湃“向新力”。

南明区新型数字化产业集聚区。

据了解,2024年,南明区软件服务业收入达52.6亿元,较2020年的20.35亿元同比增长了158.47%,南明区新型数字化产业集聚区获评“贵州省软件名园”,亚太中心被评定为2024年贵阳贵安数字产业示范楼宇;2021至2024年,南明区大数据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指数分别为60.77、63.09、63.5、64.02,均在全省30个I类地区中排名前列,累计新增大数据人才4307人;截至2024年底,共建成5G基站4733个,已实现城区主干道及重点区域全覆盖。

打造更美城乡环境 功能品质整体跃升

清晨,西湖路街道梭石巷社区的老旧小区于晨光中展露新颜,居民穿行于整洁的小区、美观的街巷、便捷的配套之间,踏响了宜居生活的轻快晨曲;中午,太慈桥街道群众文化中心的歌舞方歇,社区食堂升腾的饭菜香便无缝衔接起“15分钟生活圈”的便捷与温暖;傍晚,永乐乡水塘村响水岩农家乐迎来食客,门口整洁的村道与分类有序的垃圾桶成为人居环境提升的直观印证;夜间,甲秀楼的古韵与城垣步道的新景在夜色中交织,共同勾勒出一幅历史文脉与城市发展和谐相融的动人画卷……

一日之间,一帧一幕,为南明区城乡面貌的改善与功能品质的跃升写下生动注脚。“十四五”以来,南明区坚持把以人为本的理念贯穿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全过程各环节,扎实推进新型城镇化,抓好空间格局优化、城市文脉挖掘、城市更新等方面工作,一年接着一年干、一个项目接着一个项目推进,全面提升城市承载力、辐射力、引领力。

不断优化空间格局。主动融入我省规划的“一群三带”城镇空间格局,积极落实全市“一核三中心多组团”规划,有效衔接“三区三线”划定,编制完成《南明区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筑城核心空间协同发展专项规划》等相关规划;聚焦以产兴城、产城融合、城乡融合,形成以南明滨河经济带为主轴、富源路和沙冲路为两翼,二戈寨与永乐片区多点辐射的“一轴两翼、相向拓展、多点协同”城乡发展新格局。

不断赓续城市文脉。系统挖掘“一河一道两片”文脉体系,突出“精改造、细雕琢、巧经营”,持续推进历史文化传承创新、活化利用,推动城市建设与文化文脉传承相得益彰,既留住市井“烟火气”,又营造都市新格局。2024年,甲秀楼历史文化街区入选省级历史文化街区,贯城河揭盖复涌,历史城垣步道焕新亮相,戴蕴珊别墅、王伯群旧居及周边区域改造稳步推进,城市文脉底蕴更加厚重。

加速推进城市更新。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将“一圈两场三改”作为补齐民生短板、提升城市品质的核心抓手,精准聚焦群众“教业文卫体、老幼食住行”的核心需求,扎实推进各类项目落地见效,切实让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在家门口持续提升。2021年以来,全区累计划分27个生活圈,实施各类项目1024个,投入资金超478亿元,城市品质与群众幸福感实现同步提升。

加速建设和美乡村。深入贯彻落实“四在农家·和美乡村”建设要求,将“两清两改两治理”和卫生家庭建设行动并入农村“五治”一体推进,充分激发群众参与人居环境整治的内生动力,持续推进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向纵深发展,不断扮靓乡村颜值;牢牢守住耕地保护红线,推进农文旅融合,促进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大力推进乡村旅居示范带建设,统筹推进农业更优、农村更美、农民更富。

方圆荟·海豚广场和双子塔。

持续抓好精细管理。深入实施“强基”“整脏”“治乱”“改差”四大工程,纵深推进垃圾分类、交通治堵、整脏治乱,各类城市乱象得到有效整治;大力开展“四绿”行动,强力推进“一城一战一整改”,2021至2024年年均空气质量优良率达99.4%以上;扎实推进社会治理应用创新,城运中心和综治中心数据平台建设持续深化,花果园超大型社区治理“一张网”建设加快推进,让城市治理更有精度。

筑牢更实民生基底 幸福指数节节攀升

民生二字,重若千钧。“十四五”以来,南明区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财力优先向民生集中、政策优先向民生倾斜、服务优先向民生覆盖,用心用情用力办好群众可感可及的民生实事,让发展成果更多惠及全区人民。

民生幸福,是饭碗更稳、劳有所得的踏实——

南明区持续深化就业创业政策支持、职业指导和“三送”服务,加强对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农村劳动力、复退军人等重点群体的政策性帮扶,鼓励企业吸纳重点群体就业。2021至2024年,实现城镇新增就业15.8万多人,到2025年底,预计完成城镇新增就业超19万人;2021至2024年,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速为6.0%。

2025年南明区退役军人及随军家属专场招聘会现场。

民生幸福,是教育更优、学有所教的安心——

南明区始终把“推动优质均衡发展、办好人民满意教育”放在首位,着力优化教育资源布局、持续扩大优质供给、全力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实现从“有学上”向“上好学”的跨越式转变,持续擦亮“学在南明”品牌,教育高质量发展加速推进并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十四五”以来,新建改扩建及改造中小学幼儿园32所,新增优质学位20550个;义务教育质量监测、中考稳居全市前列,甲秀高中高考本科上线率连续五年保持100%;目前全区名师骨干教师达1900余名。

民生幸福,是就医便捷、病有所医的保障——

南明区全力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围绕体系建设、示范建设、能力提升等方面发力,全力以赴推动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用坚实行动维护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成功创建省级健康促进示范区、省级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省级中医药综合服务示范区,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广东省中医院贵州医院落地开业,区中医医院建成投用,区妇幼保健院、区疾控中心完成提升改造,全区29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4家乡卫生院均实现标准化建设,并与省内外10余家三甲医院共建医联体。

民生幸福,是住有所居、住有优居的温暖——

南明区大力推进“三改”工作,2021至2025年,累计完成250条背街小巷改造,通过融入文化元素打造特色街巷,实现环境品质与通行效率双提升;实施72个老旧小区及13843户棚户区改造,惠及数万家庭,有效解决了设施老化、居住环境不佳等问题,地下综合管网改造达1127.59公里,覆盖管网优化、安防强化、智能监测等多方面,实现了居住环境全方位升级。

民生幸福,是老有所养、老有所为的从容——

南明区系统推进养老服务向兜底性、普惠性、多样化发展,全区养老服务体系不断完善、服务能力持续增强,更多老年人在老有所养中实现老有所为。该区构建起“机构+中心+站点”三级服务体系,实现“15分钟养老服务圈”全覆盖;创新“医养结合”模式,发展“养老+应急”“养老+家政”等多种服务业态;全力支持老年人社会参与,推动“银发力量”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

民生幸福,是幼有所育的温暖呵护,是弱有所扶的兜底保障,是精神文化生活的不断满足,是社会和谐稳定的坚实保障……当一项项民生政策从文件走进现实,当一个个急难愁盼问题得到回应与解决,南明区发展的温度,正体现在每一张安心的笑脸上,幸福的质感正融入每一个平凡的日常中。

迈步新征程,南明区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在贵州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省、市决策部署,牢记嘱托再出发、感恩奋进勇担当,奋力在展现贵州新风采中作出新贡献。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贵阳网 incentive-icons
贵阳网
贵州贵阳本地资讯尽在“掌握”
29474文章数 10763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洞天福地 花海毕节 山水馈赠里的“诗与远方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