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过去的四分之一个世纪里,ΛCDM 模型一直是描述宇宙演化的标准框架。该模型的核心成功之一,是基于 Ia 型超新星观测得出的惊人结论:宇宙的膨胀正在加速,这一加速归因于神秘的暗能量。然而,宇宙学在近年来遭遇了数个“冲突”,即不同观测手段得出的宇宙学参数存在系统性不一致。
由 Junhyuk Son 及其合作者发表的论文《Strong progenitor age bias in supernova cosmology – II. Alignment with DESI BAO and signs of a non-accelerating universe》,直接攻击了加速膨胀证据的基石——Ia型超新星作为标准烛光的可靠性。该研究的核心论点是:Ia型超新星的亮度校准过程存在一个被忽略的、与前身星年龄相关的强烈系统性偏差,一旦校正,不仅消除了与最新的DESI BAO(重子声学振荡)结果的冲突,更将ΛCDM 模型的冲突推向了极高的置信度,暗示宇宙可能早已进入减速膨胀阶段。
![]()
一、Ia型超新星:前身星年龄偏差
Ia 型超新星之所以能作为宇宙的“标准烛光”,是因为它们被认为是由白矮星在达到某个临界质量(钱德拉塞卡极限)时爆炸产生的,因此爆炸时的内在亮度被假定为基本一致。通过观测其表观亮度,天文学家可以计算出它们与地球的距离,进而描绘出宇宙的膨胀历史。然而,这项新研究指出,这个“标准”假设被超新星前身星的年龄严重破坏。
1. 强烈的5σ相关性
论文利用对超新星宿主星系(即超新星爆发的星系)的直接、广泛的年龄测量,发现了标准化后的超新星星等与前身星年龄之间存在高达5.5σ的显著相关性。具体表现为:
- 来自较年轻恒星群的超新星在亮度校准后显得系统性地更暗。
- 来自较年老恒星群的超新星则显得系统性地更亮。
这种亮度差异(大约0.16星等)随红移(距离)的变化积累,会在宇宙学尺度上产生严重的系统性偏差,扭曲了我们对距离的测量,并错误地将遥远的超新星解读为比实际更暗(或更远),从而夸大了宇宙的加速效应。
2. 质量-步长校正的失败
在超新星宇宙学中,天文学家们通常会使用一个被称为质量-步长校正(mass-step correction)的方法,来部分校正宿主星系质量对超新星亮度的影响。该论文明确指出,这种传统的质量校正机制是不足够的。
原因是前身星年龄和宿主星系质量是两个独立演化的物理量。质量-步长校正可能捕捉到了与质量相关的效应,但却无法有效消除与年龄相关的偏差。由于在宇宙学时间尺度上,超新星的平均前身星年龄随红移显著变化(即高红移处的超新星通常更年轻),这种未校正的年龄偏差会随着距离的增加而系统性地增加,使加速膨胀的测量结果成为一个天文物理学假象,而非纯粹的宇宙学信号。
二、宇宙学探针的统一:与DESI BAO的对齐
该论文的第二阶段工作,是解决这种年龄偏差并观察其对宇宙学参数的影响。
1. 修正后的超新星数据
研究人员设计并实施了一种新的校正方法,专门针对前身星年龄偏差随红移的系统性变化进行修正。一旦将这种年龄偏差效应从Ia型超新星数据中移除,超新星数据集对宇宙学参数的约束发生了显著变化。
最引人注目的结果是,修正后的超新星数据不再与ΛCDM 模型所推崇的宇宙学常数(即暗能量强度恒定)保持一致,而是倾向于一个时变暗能量模型。
2. 与DESI BAO的协同
DESI(暗能量光谱仪)的最新BAO数据,独立于超新星测量,其结果与 CMB 观测结合后,倾向于一个ω0ωaCDM 模型,该模型允许暗能量状态方程ω随时间(红移)变化。虽然DESI团队在综合分析中仍然得出了宇宙正在加速的结论,但其 BAO+CMB 独立分析的结果则显示出向非ΛCDM 模型的倾向。
Son等人的研究发现,经过年龄校正的超新星数据,与这个 BAO+CMB 独立分析所倾向的ω0ωaCDM时变暗能量模型达到了更高的吻合度。这表明,当两种主要的宇宙学探针(Ia型超新星和 BAO/CMB)都从其各自的系统性误差中解放出来时,它们指向了同一个结论:暗能量并非恒定,而是随时间减弱。
三、终极挑战:非加速宇宙与9σ矛盾
该论文最重要的结论,发生在三种宇宙学探针——校正后的SNe、BAO 和 CMB——被联合分析时。
在传统的ΛCDM框架下,当这些校正后的数据被共同使用时,它们与ΛCDM模型之间的冲突暴增至9σ以上。在科学上,5σ通常被认为是“发现”的门槛;超过9σ的不一致性,意味着ΛCDM 模型在当前数据面前被压倒性地排除。
这一结果的物理含义极为深远:
- 暗能量的演化:强烈的冲突要求暗能量的状态方程ω(定义为压力与密度的比值)必须显著地随时间演化,而不是像ΛCDM 模型中那样恒定地等于ω=-1。
- 宇宙减速膨胀:基于这种时变暗能量模型,论文指出,经过年龄校正的Ia型超新星数据与 BAO/CMB 结果一致地表明,宇宙的膨胀已经停止了加速,并进入了减速膨胀阶段。这彻底推翻了“宇宙正在加速”这一二十世纪末最重要的科学发现之一。
结论与展望
这篇论文通过揭示并修正 Ia 型超新星距离测量中的前身星年龄偏差,引发了宇宙学领域的潜在地震。它将宇宙学的冲突从对哈勃常数H0的争议,转移到了对宇宙学常数Λ及其背后的暗能量本质的根本性质的质疑。
如果这项发现得到进一步验证,它不仅会使ΛCDM模型黯然失色,还迫使天文学家和理论物理学家重新设计暗能量的物理学模型,探索更复杂的时变暗能量形式,甚至重新评估广义相对论在宇宙尺度上的有效性。
这项研究开启了一个充满挑战但也充满机遇的新时代,要求我们以更细致入微的视角去理解超新星的形成与死亡,才能真正解锁它们所携带的宇宙奥秘。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